呂萍
區域游戲,是以幼兒為游戲發起主體的活動,旨在增強幼兒游戲過程中的獨立性與自主性,并且能夠在游戲中通過不斷探索來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區域游戲能夠幫助幼兒學會主動探索、發現新的事物,并從探索和發現中通過不斷的學習實現自身的完善,因此在幼兒園大班階段開展區域游戲對于幼兒的綜合素質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想要在幼兒園推廣區域游戲,不僅需要設計合理的游戲場地及與之相配套的教學工具、游戲材料,還需要具備專業素質的師資隊伍。而從當前已推廣區域游戲的幼兒園情況來看,無論是在實施方式方法上,還是教職人員的思想認識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之處,使區域游戲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實施效果也遠遠低于預期目標。
一、目前幼兒園大班區域游戲所存在的問題
(一)對區域游戲的認識與理解存在誤區
區域游戲活動在當前幼兒教育領域處于推廣過程中,因此區域游戲對于一些幼兒園而言仍屬于新鮮事物,加之缺乏系統性的區域游戲管理體系,使得區域游戲在幼兒園大班階段的發展并不完善。一些教師以傳統教育思想去理解區域游戲這一新式教育理念,也導致幼兒園以傳統模式運行區域游戲活動,幼兒園及教師對區域游戲的錯誤理解,讓區域游戲的推廣變成了盲目跟風,區域游戲建設變成了敷衍應付,區域游戲使幼兒自主游戲的主旨無法實現。在這種狀態下,幼兒被動地接受了來自教師指定安排好的各類游戲,幼兒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等沒有被有效發掘,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實際體驗與需求也未得到關注和了解,幼兒的個性化沒有被突顯甚至是被遏制,使得區域游戲無法在幼兒園大班階段得到有效開展。
(二)游戲場地的設置與規劃缺乏合理性
區域游戲中的區域指的是游戲場地,區域游戲在場地設置上需要合理的規劃,而一些幼兒園在游戲區域的設計規劃上缺乏合理性。有的幼兒園為了一味地追求感官上的豐富,錯誤地認為只要場地夠大、項目夠多就能夠實現區域游戲的有效推進;而有的則因場地面積受到限制,就片面地認為區域游戲等活動的開展也會受到制約,活動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幼兒園在進行游戲場地設置時并未充分考慮幼兒在游戲時的實際體驗,在活動中幼兒未從中得到學習機會。此外,區域游戲的設置上也存在問題:一是游戲過于簡單,幼兒在游戲中無論是思維探索方面還是交流互動方面都未得到有效激發;二是游戲過于復雜,幼兒在游戲中因“頻頻受阻”,經過一番“努力”后仍未獲得“成功”,極大地削弱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
(三)缺少相配套的游戲材料和教學工具
區域游戲的有效開展不僅需要必要的游戲場地和游戲設施,還需要與之相配套的游戲材料。但一些幼兒園受多種因素限制,在游戲材料和教學工具準備上存在不足。有的幼兒園準備的游戲材料僅供小班幼兒游戲娛樂,種類也只有娛樂性質的玩具。而大班幼兒多數時間被授課、學習所占用,可供大班幼兒游戲的也只有如滑梯、蹺蹺板等娛樂性質的游戲設施,而且這些設施大多在室外,易受天氣環境影響而限制使用,未起到培養幼兒綜合能力、提高幼兒知識儲備的作用;有的幼兒園則是受經費及運營成本等因素限制,老舊、破損的游戲設施未得到及時更換,游戲材料從小班到大班不斷地重復使用,使得幼兒因新鮮感不足而降低了游戲的興趣;還有的幼兒園則是將所配備的高級教學設備、游戲設施充作“門面”,幼兒能夠接觸游戲的機會少之又少,無法起到區域游戲應有的作用。
(四)幼兒教職人員缺乏相關的專業素養
區域游戲作為一種新式幼兒教育模式,教職人員難免會缺乏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在進行區域游戲時,一個教師通常只能對其中一至兩個區域做到兼顧指導,如果同時開設多個游戲區域,則極有可能因教師無法同時兼顧而降低活動效果。一些教師將區域游戲活動的重點放在了游戲結果上,而大班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及體驗感觀等則未受到教師的關注,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所產生的需求與疑問也未得到幫助和解答。這樣的區域游戲既不能滿足大班幼兒在學習上的需求,也未能實現大班幼兒的整體能力培養。還有一些教師認為區域游戲與其他游戲活動并無太大不同,認為只是“換個環境做游戲”而已,在游戲內容與游戲形式上依然按照普通集體活動開展,導致區域游戲失去其本應達到的效果。
(五)家長對區域游戲活動存有一些顧慮
幼兒園與家長在溝通方面的欠缺,使得家長對于幼兒園的一些教育方法并不了解或是了解不全面,一旦幼兒園啟用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家長很可能因為“不了解”而持有顧慮或懷疑的態度。正如區域游戲的推廣,幼兒園未對家長進行充分告知,對于家長的一些顧慮與疑問也未進行交流與溝通,導致家長在區域游戲的認可程度上大打折扣,這也間接影響了區域游戲在幼兒園大班的推廣。
二、有效開展幼兒園大班區域游戲的解決方法
(一)合理規劃游戲場地
游戲場地的設置是合理規劃游戲區域的關鍵,幼兒園必須對如何設置游戲場地進行合理設計,讓大班幼兒通過這些游戲區域,開展豐富多彩、自主性強的游戲活動。游戲場地在設計上既要兼顧幼兒知識獲取、技能提升和思維培養等方面,也要考慮各區域之間的聯系與影響。如果幼兒園具備擁有大型場地的條件,可以將場地分設多個共享游戲區域:在戶外可以設立體能運動區、墻面涂鴉區或是建造多個淺池,池中以水、沙、小球等作為填充物;也可以建造小山坡、小池塘,并加強相應的保護措施;還可以開墾一小片土地,分設花田、菜地等,讓大班幼兒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游戲項目進行游戲活動。如果是室內場地,則可設置讀書室、科學實驗室、手工區、面工坊、陶藝坊、國學教室等區域,在規劃區域時要注意的是要按照活動時的安靜與熱鬧程度進行分隔,以避免同時開展區域活動時產生的不利影響。而對于場地條件有限的幼兒園,則可充分利用如教室墻面、午休區、走廊等場所設置活動區域,如將教室墻面做成可畫可擦墻面,供幼兒畫畫、涂鴉,做到有限資源合理利用。
(二)添加配套游戲材料
在設置好區域游戲所需要的場地之后,就要將與之相配套的游戲材料增加進去,以此更好地激發幼兒游戲學習的熱情。讀書室增添的圖書種類要多、內容范圍要廣,可選用如立體翻翻書這類更吸引幼兒閱讀興趣的圖書;手工美術區選擇使用簡便、參與性強、難易適度等更加適合大班幼兒使用的游戲材料,如小型畫板、小紙張畫紙、安全無害且易清洗的畫筆或顏料,或是立體折紙、磁力積木等益智類游戲材料;科學實驗室可配備一些無毒無害、安全性強、簡單易操作的科學實驗器材。此外在游戲材料的配備上要充分考慮大班幼兒的個性發展特點,選擇可操作性強、有助于活躍思維的游戲材料。在開展游戲時不要將游戲材料一次性全部投放,要分階段、分時段地投放游戲材料,以此保持幼兒對游戲的新鮮感。
(三)提升規范管理水平
幼兒園應建立規范化的區域游戲日常管理體系,制定圍繞區域游戲的制度要求與行為規范,并對教職人員進行合理分工、制定操作規程。在經費資金方面,可設立專項資金賬戶,用于采購、維護、更換游戲區域中的設施、設備、器材、材料等用品;在游戲用品采購方面,要制定清晰明確的采購管理條例,嚴控設施材料準入環節,將游戲材料的安全性、環保性放在第一要務上,以嚴謹細致的態度完成此環節的各項任務;在區域游戲設施維護方面,要嚴格執行相關維護和保養方法,維護人員要具備專業技術資格,要經常開展例行檢查與維護。每天放學后對游戲場地及幼兒使用的游戲材料進行清潔和消毒,保持好游戲區域的環境衛生。
(四)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想要有效開展區域游戲活動,教師須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在游戲中教師可憑借專業技能引導幼兒從游戲中獲取知識、完善自我認知及提升思維運用能力。此外教師還應以細心和耐心對待每一位幼兒,在指導大班幼兒游戲時,要細致觀察幼兒的行為習慣和個性特點,根據幼兒的行為特點合理安排幼兒的游戲分組,幫助幼兒在游戲的同時,知識量與思維能力得到同步提升和培養。教師在指導幼兒開展區域游戲前,可以先為幼兒展示游戲材料的使用方法,之后由幼兒自由選擇、自由發揮。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通過團結協作、互幫互助,既可以緩解教師兼顧所有游戲區域的壓力,又可以提升幼兒園大班學生進行區域游戲的效果。
(五)提高家長的參與度
提高家長對于區域游戲的認識,減輕家長的顧慮與疑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家長參與其中,只有通過自身體驗之后,才能有更加清晰明了的認識。獲得家長對區域游戲的認可,可以更好地推動“區域游戲”活動的有效發展。幼兒園可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來幼兒園參觀,近距離觀察區域游戲活動的開展過程,讓家長對區域游戲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更深層次的認識;或是舉辦親子游戲活動,讓家長親身參與到區域游戲中,在與自家孩子互動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家長可以切實地感受到“區域游戲”所發揮的作用,幼兒也能在游戲中強化身體素質,提升學習能力。
(六)增加游戲的實踐性
區域游戲中“實踐”元素的加入,能夠為幼兒生活常識及生活技能的提升起到促進的作用。通過對有限資源的合理利用,增加區域游戲的實踐性不僅不會受場地、經費等因素的限制,如果充分利用現有優勢,有效整合園內外資源,還可以將區域游戲活動開展得更加豐富多彩。教師可將日常生活活動融入于區域游戲中,如在面工坊帶領幼兒制做一些簡單的面類食物,或是帶領幼兒進入幼兒園食堂進行“實習體驗”,讓幼兒做一些如摘菜、剝雞蛋皮等簡單的工作,以此增加幼兒的生活技能;也可以與幼兒開展各個職業的“角色扮演”,幼兒通過扮演不同職業,深入了解各行各業、各工作種類,認識各個職業在社會運行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區域游戲實踐性的增加,不僅增加了幼兒區域游戲的自由度、拓寬了幼兒的視野,還培養了幼兒的自主性和責任心。
結語:
由此可見,區域游戲作為一種新興的幼兒園教育模式,不僅可以促進大班幼兒的交流溝通和團結互助,還可以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思維能力。如果幼兒園想要充分發揮這種活動的教育價值,就要合理設置游戲區域與設施,配備相關的游戲材料;還要制定相應管理規范,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