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梅
引言: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階段,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的機會選擇權和方向發展。數學不僅僅是高中階段的必修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基礎學科。它不僅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新高考政策將一改傳統高中數學教學內容與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改進高中數學教學展開一番探討,希望能對廣大教師與學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一)緊跟時代發展,實現自我變革
在當今這個迅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物流等新近幾年出現的時代產物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人才需求也發生了轉變。高中學習是學生集中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應用于生活,高中數學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進而加強對事物的全方面認知。高中教學改革,將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實行多元化教學,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培養綜合性人才,不斷創新完善,充分發揮教育價值。教學改革方向與時代發展齊頭并進,才能夠最大限度挖掘學生潛力,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積極正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提高學習成績,重視學生發展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高素養、高技能人才,高中數學教學的方向與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所以教育改革勢在必行。高中數學是初中數學的延伸,從橫向、縱向和深度方面多維拓展,同時也為未來高等數學的學習奠基,在數學專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高中數學教學在課時和內容方面做出了相應的變化,將學生發展作為教育的直接目標,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學生的學習成績將直接與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掛鉤,且其發展不單單僅限于課本知識的學習,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也有賴于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二、傳統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理念落后,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來看,中國課堂依舊是教師占據主導地位,課堂上學生參與頻率極少甚至零參與,這就導致教師教課效率得不到提高,學生真正能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量令人堪憂,“中式化”學習模式泯滅了學生活潑的天性,限制了他們的思維,有時候學生的奇思妙想甚至被當作無稽之談,教師也應該轉變古舊的思想,不被所謂的現實牽絆,才能成為學生的引領者。傳統高中數學課堂常以數學教學理論為主線展開,圍繞課本教材展開學習,通過大量做題來鞏固課上所學。這種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將學生成績作為教育的最終目的,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傳統教學不僅枯燥,知識點也相對復雜,長此以往學生會喪失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影響學習成績,打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環境落后,教學方法單一
在這個互聯網爆炸的信息時代,已有大部分學校具備開展多媒體教學的條件,但也有很多偏遠地區,經濟能力尚且不足,無法為學生提供電子設備課程學習。城市鄉村發展失衡,設施硬件限制了教師教學的開展,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很多學校由于校園文化的缺失或錯誤導向,導致高中數學缺少學習氛圍,教師采取灌溉式教學,學生對繁瑣的公式和冰冷的概念產生抵觸心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打壓了學生的學習信心。
(三)師資力量不足,反饋機制缺失
師資隊伍的教育資質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教師授課是學生知識來源的中流砥柱,尤其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有資質的教師能夠將知識點言簡意賅地傳授給學生,恰到好處地及時點醒學生,解決問題。但就目前來看,多數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學校對于優秀講師的引進數量極微,缺乏骨干教師和帶頭人,教師年齡比例不協調,逐漸趨于年輕化,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嚴重缺失,教師隊伍單薄,導致師生比例不協調。另外,部分學校對于教育師資的培訓體系不夠完善,新的高考政策于教師來講具有一定的難度,一時間難以做出調整。新時代的變革也需要教師做出一系列的調整,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是一個雙向傳遞的過程,教師在授課之后通過學生的反饋才能了解到教學的短板。大多學校學生和教師之間都尚未建立健全的反饋機制,教師課上不停講、學生課上不停學的教學模式一直延續至今,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溝通,嚴重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學生所收獲的知識過于死板和呆滯,造成數學知識架構不夠堅實的局面。
三、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具體策略
(一)改革路徑
1. 深入研究新高考理念,轉變教學模式
過去,應試教育弊端層出不窮,高中數學教學一直過分看重學生分數,為了取得優異的高考成績忽略了學生成長中對價值觀、人生觀的培養。新高考政策的實施,正是認識到這一教學理念的偏差,要求教師應首先從育人角度出發,將學生培養成一個全面發展、具有高素質的人才。新高考政策的改變,以學生的角度為出發點,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權。高中階段正是學生培養興趣、探索職業規劃的關鍵時期,新高考政策讓學生不再拘泥于選文還是選理的固定模式中,而是根據自身愛好和能力,投其所長,自由選擇,解放了學生學習的固定思維,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應積極響應該高考模式,一改傳統教學理念,將培養學生素養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秉承“先成人,再成才”的教學理念,將課堂主體歸還于學生,尊重學生選擇,研究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高考改革的一項重要調整便是將素質教育貫徹始終,教師教學也要明確這項改革的重要性,平衡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營造和諧的課堂文化,達到多樣性、多元化的動態平衡,豐富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讓教室成為學生的舞臺,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 升級教學環境,加強教師培訓,健全反饋機制
如今,互聯網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電子產品走進了家家戶戶,學校教學也應當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與互聯網齊驅并駕,引進多媒體等設施,將枯燥繁瑣的數學教學知識通過電子設備動態演示,轉換成簡單易懂的知識模塊,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讓學生找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另外,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學校也需增強對教師的培訓,教學改革和調研能夠調動學校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快探索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以響應高考新模式的改革,將教育目標逐漸轉向素質化培養,促使教師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掌握教育理念。對于新一代教師的培訓,應當打破“教學就是一切”的傳統教育理念,幫助其建立符合新高考政策和未來發展的教學協同理念,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師培訓體系。要不斷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師生同發展、同進步,及時反饋問題并解決問題,使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形成一個和諧、富有凝聚力的教學氛圍,師生共成長,是貫徹高考改革制度的關鍵步驟。
(二)具體策略
1. 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現,情境教學這一模式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應用于課堂之上,通過創造生動的情境,來還原問題發生背景,吸引學生興趣,促進師生之間積極互動,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自我驅動力。情境教學能夠實現素質教育目標,要求學生參與其中,更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動腦思維和創新能力。數學課堂設置趣味情境,能夠幫助教師站在學生立場,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興趣,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氛圍,將抽象化數學教學變成趣味性課堂,促進學生對知識透徹理解和合理運用。
例如在學習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和對立事件這一知識模塊時,僅僅依靠空洞的數學概念學生難以理解且極易混淆,多個相似專有數學名詞給學生判斷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學生難以形成清晰的認知與理解。數學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在“概率”這一章知識的講解過程中,將生活中實際發生的事件引入課堂教學中,加深學生對不同事件概念的理解。教師可以借用籃球為例,設置趣味情境,引入課堂學習,假如學生遠距離投籃時,每次預估進籃概率是2/3,且每次投籃結果相互獨立,那么該同學在5次投籃中至少3次連續投中的概率是多少呢?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數學教學中,二者有機結合,加深學生學習印象。
2. 巧用思維導圖,啟發學生思維
思維導圖是學生梳理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總結學習思路的一種有效工具。教師合理地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減少學生概念不清晰、知識架構混亂的情況。通過思維導圖的構建,能夠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從一個思考核心點出發,向外發散分支,構建聯系,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準確記憶大量瑣碎知識點,又能夠通過彼此之間的聯系進行區分,從而使數學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思維導圖,在整理過程中加深知識學習印象,鞏固知識理論體系,讓學生在思考的同時,學會高效率學習,提升總結能力和學習能力。
例如在進行“函數”這一模塊的教學時,首先要學生明確高中所學函數的類型,函數是高中數學學習中的樞紐章節,也是高中數學學好的關鍵,要求學生按照不同函數的定義、定義域、解析式、值域、性質、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對稱性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總結歸納,并找出不同函數之間的聯系和差異。學生在總結的過程中,能夠系統地將該部分知識點進行總結和復習,借用思維導圖整理,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加深學生學習印象,通過自主學習鍛煉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邏輯。
3. 改革作業設計,增強課內外銜接效果
完整的教學過程包括課下的作業設計,作業是課堂的延伸,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作業設計需要結合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分層次、有針對性地完成作業布置。作業內容不僅是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資源,同時也是發展學生能力、鍛煉學生思維的主要方式。在新的高考背景下,教師對課外作業的設計也要秉承素質化教育理念,挖掘作業最大價值。
例如在課余時能夠給學生布置一些開放性的習題,如用一張長80cm、寬50cm的鐵皮做一個無蓋的長方形鐵皮盒(忽略焊板厚度及損耗),問:這只鐵皮盡可能大的體積是多少?等這樣的問題,學生會根據題目從節約成本、核算角度、可實行角度進行探究和設計,探索出不同的結果,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實現作業價值。
總而言之,高中數學改革勢在必行,素質教育才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全面發展的主要源泉。要順應時代發展,教育為時代服務、為國家培養新型人才。教學改革注重設計有效的數學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引領學生教學改革革命,讓數學課堂充滿數學趣味和數學文化,師生共同成長,實現數學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