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
前言:小學階段是奠定一個人綜合素質基礎的一個重要階段。在小學階段,漢語教學十分重要,在漢語教學中,語文教師對學生正確的引導也十分重要。如果小學生閱讀能力欠缺,也會影響其語言能力的發展。小學語文教育可以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夯實其語言基礎。
教育教學確保有效性是基本要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要遵從這個原則,但是實際與理想存在差異。阻礙小學語文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閱讀教學低效,并未將閱讀的功能性全部挖掘,效能發揮不佳,對學生失去促進作用,也無法幫助其提升語文素養。如何提高語文閱讀有效性,長期困擾著教師,也是影響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部分。興趣對于閱讀教學影響極大,所以閱讀在生本原則下,還應關注興趣,做好這方面的培養工作,引導其產生積極情緒,自覺閱讀;并且不僅僅是讀,而是在過程之中動腦思考,達到內化目標,在與文本情感互動中形成共鳴,對于生活有所啟發,塑造崇高精神品質,在其腦中根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 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意義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訓練小學生的話語功能和文化修養,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水平。閱讀就是培育小學生多種能力素質的必要條件,在他們未來的學習生涯中始終處在核心位置,提高孩子的學習水平。閱讀不但可以強化他們的話語積累,還可以讓他們深刻感受文中表達的情景,教師通過文本閱讀培訓的手段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實現課外時間的自主閱讀,拓展學生的思路,磨煉學生的思考水平,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可以對問題有嶄新的認知。以此,對小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均可起到主動學習的推動作用。另外,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教師還要關注閱讀教學的課堂授課方式,使用行之有效的舉措來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素養,使小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讓自己變得博學多才,見多識廣。
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2.1欠缺獨立思考的空間
傳統教育對教師以及家長的影響較為深遠。灌輸式教育在今天仍然普遍存在,死記硬背仍然被一些教學認為是教學法寶,卻將理解記憶法拋在角落。這種中國式教育壓榨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使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一些教師為了趕進度,甚至在閱讀課堂也采用死板的教學方式,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與學習方法以口述的方式強加給學生,十分不利于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更不利于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使他們越來越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2.2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習慣和方法不當
小學語文閱讀的學習方法很重要,學生只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與習慣才能主動進行閱讀,不斷提升閱讀效率。但在對當前小學生閱讀習慣進行觀察分析后發現,小學生的閱讀通常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重點放在熟悉文章中的字、詞,以及了解大概的故事內容與情節,很少會深入思考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遵循的原則
3.1主體性原則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占據主體地位,是閱讀課堂的主角。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班里每位學生的情況出發,了解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接受能力等,選擇與學生興趣、認知能力相符合的閱讀材料,確保每位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嚴格遵循“主體性”這一原則,致力于打造高效的語文閱讀課堂。教師要深入了解每位學生,掌握學生的實際想法和閱讀感受,并將此作為依據,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閱讀指導。在教師的幫助下,小學生會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閱讀中,并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他們所掌握的閱讀知識。當然,學生還要定期反饋閱讀問題,便于教師及時整改閱讀教學,及時轉變閱讀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3.2高效性原則
通過開展閱讀教學,既要保證學生的閱讀效果,又要保證學生的閱讀速度。小學語文教師要控制好教學進度,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鑒于此,要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教師就要遵循高效性的原則。不管是教師開展的閱讀教學活動,還是學生自主進行的閱讀活動,都要考慮效率、質量這兩個方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涉及的文章類型多種多樣,小學語文教師要認真思考:如何在較短的時間里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籍,此時,必須要有高效性來做保障。
4.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
4.1科學選擇教學模式
當前,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在提升,小學生的視野也更加開闊,導致許多傳統的教學策略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此時就需要語文教師根據本班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創新教學模式,引入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綜合運用情境教學、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等手段充分調動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不斷強化他們對閱讀的興趣,使他們處于閱讀課堂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多方式綜合的教學模式對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具有很大幫助。而匯報表演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以自我表演和匯報的方式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可以使用于詩歌、散文的閱讀教學中。因為詩歌或散文方便改編,教師在改編過程中可以加入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思維創造能力,使其充分發揮閱讀思維。例如,在學習《在牛肚子里旅行》這篇文章時,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牛的構造以及分別在牛的什么部位遇到了哪些事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動畫視頻,將抽象的文字變成直觀化的動態進程,引起小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他們主動閱讀的積極性,開發他們的閱讀思維。再比如,在學習《金色的草地》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運用課內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參觀公園里的草地,注意蒲公英是什么樣子的;然后再回到課堂,讓學生對文章再一次進行閱讀,對比實際觀察與文章描述的場景是否一致,如有疑問,可讓學生進行自主交流與探索。
4.2設計多元化情境
語文閱讀有效性依靠興趣的配合。假如學生一點興趣也沒有,必定不會自覺閱讀,思考和探究也就不用想,效果必然很差。語文閱讀中設計情境,并且打造多元化情境,這是激起興趣最好的方法。情境一般都具有生動性特點,最大程度吸引學生,學生主動融入情境,其中既有知識內容,又能喚醒學生各種經驗,閱讀信息與其他信息交織起來,促使其動腦,在過程中完成語言建構,發展思維,認知變得深刻,解決問題。語文閱讀情境構建方式多,學習歌頌美景與祖國河山文章時,教師可以在網絡中搜集美景圖,最好和文章契合一些,然后在課堂中用信息設備呈現。學生仿佛置身美景之中,全神貫注,這時引導其描述美景,然后讓其閱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寫景和抒情的,學生的好奇心被勾起來,閱讀興趣濃,認真讀與思,并且會將其與圖片聯系。這樣就能形成語言文字與圖片轉化,學會如何遣詞造句,感悟更深,理解作者所要抒發的情感,形成共鳴。此外,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寓言故事,教師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想象語氣以及動作,然后通過角色扮演,把故事活靈活現地展示出來,由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寓言故事揭示的道理不言而喻,比灌輸和教學生如何做人效果好,學生更容易領悟道理,學習興趣高。小學語文閱讀也可用音樂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帶動情緒,讓其在文本閱讀中與作者形成共鳴,領悟思想感情。
4.3豐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構建活躍的閱讀課堂有利于激發孩子的閱讀熱情和積極閱讀行為。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重轉換傳統陳舊的教學理念,時刻留意課堂上學生的閱讀情緒,能巧妙運用豐富多樣的閱讀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為了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教師可以給學生用他們喜愛的講童話故事的方式為他們講故事,或者讓學生把自己理解的童話寓言故事的內容表演給大家看,使用這樣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活動。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組織一些閱讀比賽,在班級創辦“閱讀角”,通過分組討論和研究的形式,讓學生發現閱覽文本中的重點篇幅,然后概括全文大意闡述個人的看法,展現自己閱讀理解同眾人的差別之處,而后各小組展開統意的評價。在“閱讀角”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各種文學類型的文稿,或者為學生制作不同的閱讀標簽,向大家分享,有助于增強小學生的閱讀自信和勇氣,讓他們逐漸愛上閱讀。
4.4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嘗試情境閱讀
閱讀是一種心靈與心靈交流的途徑,教師要想讓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思想,就要善于針對學生閱讀的內容來創設相對應的具體情境。學生只有切身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整篇文章的內容才會因為大聲朗讀而有一個深刻難忘的印象,通過創設具體的、不同的閱讀情境,學生將能從中獲得一個有關鍵作用的中心點。學生把握文章的過程其實就是通過朗讀尋找文章的中心,有了以上這些作為閱讀保障,學生就能深刻體會文章的思想。要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繪聲繪色”,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對整篇文章的內容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避免出現急躁的心理,要認識到小學生因為年齡小,身心不夠成熟,對世界的認識不夠,還未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在閱讀中不太敏感是完全正常的。因此,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很快理解中心句和中心段落,僅僅朗讀了一遍之后馬上就可以確定所讀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而少數學生卻無法成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師也無需擔心或生氣,更不能認為這些不能很好把握文章的學生比別人笨或是不認真閱讀。教師也應該知道,盡管閱讀有娛樂功能,但并不是一種簡單的消遣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十分重要的組成元素。因此,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不同學生薄弱之處的不同,為學生制定對應的策略和方式進行教學,賦予閱讀不同的內容和含義。
結束語
要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教師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還要堅持“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凸顯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同時,教師要營造有趣的閱讀環境,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反復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理念,不斷完善教學方法,致力于增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