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晶波
基礎教育是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之根基?!半p減”以來,我區高度重視,認真領會“雙減”精神,重點在課程體系重構、教研模式創新、教學評價改革等諸多方面做了很多扎實的工作,以期養好教育發展之根,實現區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學科課程實施不囿于課堂,應連接課內外、校內外,將學科課程學習引向生活,引向更為廣闊的實踐運用空間,進行跨學科學習。如語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的學習,圍繞學科課程,構建活動性課程,引入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
“雙減”背景下學習方式的改變給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不容忽視。在學科課程實施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跨學科學習的同時,進行心理建設,優化學生心理生活。
課后服務是營造教育新生態的重要舉措,切實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是“雙減”落地的關鍵。從課程育人切入“雙減”政策的落實,將課后服務納入學校的整體課程教學規劃,突出了服務內容和形式的結構化、專業化,成為提質增效的有力生長點。
以區教研室為中心,下設三個教學聯盟,每個教學聯盟包含若干學校。每學年制訂明確的學科教研計劃及實施方案,按計劃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打破校際壁壘,將學校按位置、規模、教研能力等進行資源重組,劃歸到教學聯盟。聯盟依據區域教研計劃制訂聯盟教學研究計劃及實施方案,開展教研,也可根據聯盟需要開展其他主題鮮明的教研活動。區—盟—校三級聯研,暢通教研渠道,優化教研資源,實現區域教研優勢最大化。
教研室深入調研,針對“雙減”后教師遇到的問題,提煉相應教研主題,向區域所屬學校發布。學校根據需要和教研水平申報教研主題,制訂研究方案,先行教學研究,適時呈現。教研員下沉到訂單學校,深入教研組,與教師一起開展教研,及時梳理教學問題、解答困惑、破解難題。之后指導教研組提煉總結形成成果,在教學聯盟或區域平臺展示,分享優質教研成果,實現資源共享。
教研室調研—發現問題—提煉主題—浸潤教研—搭建平臺;學校申報教研主題—開展校本教研—提煉總結—展示交流。如此訂單式教研模式,源自教師的教學問題和專業成長需求,針對性更強,更具指導意義,更有利于教師專業水平和研究能力提升。
持續構建“宣府教改大課堂”,聚焦課堂主陣地,以任務驅動重點項目研究:
(1)主題學習項目。圍繞“主題學習”制訂單元整體備課標準,建立學科好課堂標準,推進基于大單元、任務驅動、真實情境、問題解決為核心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設計的內涵和品質。
(2)生本教學項目。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在區域內推進生本教育教學實踐。在生本教育本土化實踐研究中,新興街小學、工業街小學銳意進取,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勇于實踐,探索總結出各學科的課堂教學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輻射到全市范圍,多次承辦市級現場會?!吧纠砟钕滦W語文的閱讀教學實踐的研究”立項為河北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以優秀等次結題,并獲得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
(3)課程建設項目。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實踐,努力進行三級課程建設,根據統編教材“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編寫理念編寫出版區本教材《國韻悠揚》,指導編寫的校本教材《國韻含香》獲得省優秀校本教材特等獎,并進行推廣。參加編寫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出版發行。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課程實施的中心環節。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評一體化”,突出過程性評價。基于此,在學期計劃會安排部署,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有統整的學科觀念,一體化考慮教、學、評等環節和內容。指導教師從“教、學、評”三個維度,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努力做到應教盡教,將作業設計納入教學系統進行研究。
“雙減”后,我區依據義務教育語文、數學課程標準,結合本區實際情況,出臺了《宣化區小學第一學段學生學業質量評價指導意見》,對各校的學生學業評價,工作進行指導和規范。一、二年級學業質量評價,一看學習過程中的關鍵表現——怎么所做的、情緒狀態,二看代表作品——做得怎樣(口頭、書面、行為等)。在此基礎上,第二、三學段融合學科測試成績,采用等級評定方式,進行過程性與終結性、表現性與形成性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
構建“評估+視導”工作模式,第一學期評估、第二學期視導。評估定向,發現問題,以評促建;視導定標,解決問題,以導引航。評估與督查相結合,視導與幫扶、培訓相結合。
以“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為抓手,探索基于標準的學業質量評價,推動研制各學科教學評價改革方案及學業測評指南,逐步建立區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堅持“比起點看進步”的評價原則和多元、分層的評價方式,落實數據管理反饋工作制度,真正發揮數據的診斷、導向作用。
“養其根而俟其實……根之茂者其實遂”,“根茂”方能“實遂”。我區以“雙減”政策撬動區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養好教育體系之根,為立德樹人奠定堅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