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春華
摘要:隨著生豬養殖規模的擴大,近幾年生豬疫病的暴發頻率也越來越高,呼吸道類疾病是生豬養殖過程中的常見疫病,此類疫病的致病原因具有多樣化,微生物因素、養殖管理以及溫度變化等均是豬呼吸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原因,因此養殖戶對于此病的防控難度較大,且通常情況下養殖戶難以預測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病時間以及發病規律,這往往會對生豬養殖業產生極大的影響。基于此,養殖戶要掌握豬呼吸道的發病特點以及常見防控方式,從而確保養殖收入,實現健康養殖。
關鍵詞:生豬養殖;呼吸道疾病;發病特點;防控措施
現階段受到養殖環境影響,豬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原因往往是多種致病因素共同感染而致病,因此一旦發病即會出現病情嚴重、治療難度大、傳染性強以及治療費用高等特征,因此,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要總結歸納常見的致病原因以及治療方式,從而提升對于豬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能力。
1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特點分析
豬呼吸道疾病發病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一年四季均存在致病可能,其中秋冬季節患病概率最高,該疾病往往具有強烈的傳染性,且伴隨著多種致病原因。首先,導致該疫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區域性傳染,如當前生豬養殖規模開始朝著規模化和集約化方向靠攏,某一區域當中往往存在成片的生豬養殖區域,養殖區域內某一家養殖場產生疾病,則通過空氣流通等外條件在短時間內就會造成養殖區域中生豬的大規模感染,所以,傳染性因素是產生該疾病的主要原因。除了傳染性因素外,某些非傳染性因素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如在冷暖交替季節時溫度變化較大會使得生豬免疫能力下降,從而增加染病風險。此外,在養殖過程中飼料搭配不合理,生豬生長過程中養分供給不足也容易導致生豬患病[1]。
2各季節生豬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措施分析
生豬在冬季、春季以及秋季患呼吸道疾病的風險較大,且每一季節的防控措施不同,因此養殖戶應當結合季節特征開展豬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工作。
首先,秋季天氣溫差較大且氣候較為干燥,生豬在吸入空氣后非常容易引發肺部問題,生豬在秋季受到氣候影響,在吸入空氣后鼻腔會特別干燥,此種原因主要是由于津液流失所導致,因此在防控過程中要以護陰津為主,在秋季生豬喂養的飼料中可以適當地添加生津止渴以及清熱潤肺類的中藥,如當歸以及桔梗等。此外,秋季同樣要做好飼料管理工作,多雨時飼料由于存儲不當會導致變質發霉,因此養殖戶要做好飼料的儲存工作。此外,依據研究表明若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充足能夠提升生豬的機體免疫能力,因此養殖戶在秋季購買飼料時可以以說明書中的蛋白質含量為參考,從而做好秋季豬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工作。
其次,在氣候寒冷的冬季要著重做好保暖措施,在冬季生豬會出現畏寒以及氣喘等病癥,因此養殖戶要從生豬以及養殖環境兩個方面做好保暖措施。首先,在冬季要在豬舍中鋪設草墊以及保溫燈等輔助保暖工具,將豬舍溫度控制在最佳范圍之內,且在保暖過程中還要做好豬舍的通風工作,不能使豬舍長期處于封閉狀態。其次,養殖戶可以在飼料中添加某些護陽的中藥,如當歸以及柴胡等中藥均能夠提升生豬的御寒能力,通過提升生豬的機體免疫能力能夠有效地降低生豬呼吸道類疾病患病風險[2]。
最后,在春季同樣不能忽視呼吸道類疾病的防控工作,春季為流行性感冒發生季節,在這一季節養殖戶要調整生豬的臟腑功能,并做好細菌病原體的防控工作,如在飼料中添加青皮以及陳皮等能夠起到殺菌消炎的作用。
3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病臨床表現
3.1豬氣喘病
豬氣喘病的死亡率不高,傳播方式多為直接接觸,且此病沒有季節性特征,一年四季均會發生,但是在潮濕的季節以及環境當中會提升發病幾率,其臨床表現主要有慢性、隱性以及急性三種,如患急性氣喘病的生豬多發生于孕期母豬以及仔豬當中,此兩種類型的豬免疫力較低,因此一旦染病往往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特征,若非繼發感染導致,患病豬體溫大多不會出現異常,但是會表現出劇烈咳嗽等癥狀,患病豬的進食量會大大衰退且日漸消瘦,仔豬患急性氣喘病的死亡率較高,若不經治療,最后會由于呼吸困難死亡。在防控過程中可以使用鹽酸土霉素進行治療,按照300mg/kg·bw的標準進行口服用藥,首次治療時可以適當提升藥劑用量。其次,使用0.25%普魯卡因將鹽酸土霉素進行溶解后肌注,用量通常為6mg/kg·bw,1次/d,連續用藥5d后病情會出現好轉。最后,使用恩諾沙星也能夠治療豬氣喘病,按照2.5mg/kg·bw的用藥標準每日早晚注射一次。養殖戶可以在豬舍中懸掛濕度計檢測濕度,定期對豬舍進行通風、控制養殖密度以及降低濕度等方式均能夠降低發病幾率,此外。引種豬要單獨隔離30d,無異常后才能夠進行混養。
3.2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臨床表現比較明顯,首先患病豬會表現出打噴嚏以及咳嗽等癥狀,且患病豬呼吸時會發出鼾聲,鼻腔表現與普通感冒類似,會流出黏性白色的分泌物,若病情進一步加重鼻腔內會出現膿性分泌物。在防控過程中,可以在飼料中添加養陰潤燥類中藥,準備冬桑葉40g,麥門冬、阿膠、胡麻仁、杏仁、枇杷各30g,甘草以及人參各15g研磨成粉末加入飼料中,小豬每次用藥50g,中豬、大豬每次用藥100g、150g。此外,卡那霉素、環丙沙星以及氟苯尼考等西藥對于傳染性萎縮性鼻炎也能夠起到治療效果,如重癥患病豬可以在后海穴穴位處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只病豬用藥20mg/kg·bw,每間隔1d用藥一次,連續用藥3次左右病情會出現好轉。
3.3 豬流行性感冒
豬流行性感冒是一種由于病毒而引起的呼吸器官傳染病,此病的主要特征為集中暴發性強、發病幾率高以及傳染性強等,但是該病的死亡率較低,且能夠自愈,患病豬通常會表現為體溫急劇升高、呼吸困難、活動量以及進食量下降以及四肢無力等癥狀,當前對于豬流行性感冒并沒有特效治療藥物,因此大多采用對癥治療的方式加快病情好轉,按照患病豬的體重每50kg使用30%安乃近注射液5mL左右,或者使用復方氨基比林10mL進行治療。對于患病較為嚴重的生豬,推薦使用青霉素600萬IU、鏈霉素300萬IU與安乃近50mL配合治療,且在治療過程中投入電解質水或者維生素類物質能夠加快病豬康復。
4 生豬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措施
生豬呼吸道類疾病雖然致死率不高,但是通常都具有極強的傳染性,且會對生豬的正常生長造成影響,基于此,養殖戶要切實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工作,除了針對季節性特征展開防控外,養殖戶還要從日常的養殖方面入手強化疫病防控能力。首先,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應當樹立“防大于治”的養殖觀念,降低各類應激刺激,提升生豬的機體免疫能力。其次,做好日常的消毒管理工作,在疫病高發季節定期對豬舍進行通風和消毒,為生豬生長創設良好環境。最后,結合當地呼吸道疾病種類以及特征做好接種免疫工作,并重視接種藥物的合理性配伍[3]。
5 結語
在豬呼吸道疾病防控過程中,養殖戶既要重視傳染性病因,又要重視非傳染性病因,且養殖戶還應當系統掌握常見呼吸道疾病的臨床表現,依據患病表現確定致病原因,而后展開治療,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養殖收入,提升養殖水平。
參考文獻:
[1]呂秀紅.豬場呼吸道疾病的綜合防控關鍵研究[J].畜牧業環境,2020(8):51.
[2]陳有富.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病因及其防控[J].畜禽業,2020(6):105.
[3]趙中家.豬呼吸道疾病的防控[J].中國畜禽種業,2019(5):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