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燕
摘要:自非洲豬瘟(ASF)傳入我國境域以來,業界內外對此烈性疫病經歷了源頭回顧、生物屬性再認識、防御管控實踐、常態凈化戰略等不同階段,一致認為系統防控ASF是符合行業和社會需求的長效策略。基層獸醫實驗室作為非洲豬瘟防控體系的重要組成分子,承擔著一線廣大養殖場戶非洲豬瘟(ASFV)的監測預警任務。因此提升實驗室檢測能力可以持續鞏固非洲豬瘟防御水平。
關鍵詞:基層;獸醫實驗室;檢測;非洲豬瘟;防控體系
非洲豬瘟(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SFV)引起的高度接觸性、廣泛出血性、最急性和急性達100%死亡率的豬烈性傳染病。從2018年8月至今,給我國生豬行業及其他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疫情引致的經濟貿易損失甚至波及國家社會穩定以及生態平衡等后果。系統防控ASF是實踐證明了的成功方法,只要認真遵循其思想理念和標準操作確實可最大程度控制該疫病的肆虐、穩定生豬養殖行業、實現國域內ASF的徹底消滅凈化[1]。
ASF暴發早期,國家秉持的態度和政策趨向是嚴格撲滅傳染源。因種種不確定性原因,ASFV伴隨生豬流動、運輸車輛、頻繁物資運輸、相關人員流動在大江南北呈點狀擴散。為了保住生豬養殖,行業同仁出謀獻策、團結協作、大膽嘗試,在慘痛教訓中總結出場內外生物體系是目前乃至未來防控ASF最有效、最持久、可執行的手段[[2]。國內外以生物安全為核心,配合優良種群、營養供給、環境優化等其他綜合管理措施成功防控ASF。學習借鑒這些舉措來彌補本區域飼養場戶的生物安全漏洞,例如早期發現生產單元的異常豬群、重點監控豬場生物安全高風險點、科學評估養殖場周圍環境衛生情況、洗消烘干中心的隔離限制、疫病監督防控部門的監測預判、實驗室資質評審的能力比對等均離不開實驗室檢測環節。ASFV科學準確的檢測技術實現了疫病早期發現診斷,預測病原流行發展趨勢、病原變異特點及目標靶點的病毒載量。
ASF常態化時期,縣域要夯實非洲豬瘟防控基礎、保障新形勢下生豬復產復養。最重要的是加強生豬生產、調運監管、檢疫檢驗、疫病監測、病死牲畜無害化處理和糞污資源化再利用等閉環管理[5]。基層獸醫實驗室ASFV檢測起關鍵作用。因此,本文通過非洲豬瘟監測、生豬檢疫及調運監督管理、生態環境及公共衛生評估等3個維度詳細論述。
1 縣域內非洲豬瘟防控監測
1.1 重大動物疫病監測
基層獸醫實驗室每年度都開展重大動物疫病監測任務,熟練掌握各項檢測技術凸顯重要。其中,ASFV熒光定量PCR檢測有高靈敏性和特異性特征且符合一線需求[3]。因此,各縣疫控系統內最好配備非洲豬瘟病原檢測實驗室。襄垣縣及時響應國家號召,按疫病防控要求、生豬養殖情況、實驗室管理條例創建了非洲豬瘟核酸檢測實驗室,各功能區設置、設備器材配置、滅菌消毒標準均符合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及ASFV檢測法律規定。同時設計了“3+5+8”的工作機制,即養殖場戶、鄉鎮獸醫站、獸醫實驗室三方接送樣工作流程;操作人員、被檢樣品、機器設備、檢測方法、實驗環境五因素系統監控;時間、類別、數量、狀態、責任人、標識、過程、結果等8類信息記錄。該機制大大提高了ASFV實驗室檢測水平。
1.2 養殖場戶復產引種
非洲豬瘟疫情改變了中國的畜禽養殖思維,特別是生豬養殖模式、飼養方式、健康管理、養殖環境、育種思路都因生物安全觀念有了大幅提升,這種養殖結構和生態構造的重塑壯大了我國養豬實力。基層逐漸摒棄傳統落后的養殖思路,積極地學習新的養殖技術;大小養殖場戶生物安全的理解由概念走向行動和習慣;健康養殖理念讓人民徹底明白真正的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醒悟防疫措施不單單是疫苗免疫、藥物治療、抑菌消毒的簡單集成;不同階段抗原抗體檢測可以防病于未然;水源、地表面及其他拭子樣本檢測可以評估養殖環境。獸醫實驗室作為當地政府了解養殖和疫病狀態的一個服務窗口,有義務協助終端養殖主體做好生豬復產復養工作。養殖環境科學評估、場區生物安全審計、哨兵豬健康診斷等都是豬只購買入舍前的準備事項,科學合理的采樣、及時準確的結果、實地謹慎的查驗都是基于檢測。生豬高價驅動和政府優惠政策賦能使生豬復產生機涌動,考慮到大區域疫病防控原則,如何規避不同類型養殖戶無序引種導致疫情發生。將規模養殖場復產工作放在首位,大量樣品檢測數據同實際情況驗證一致后,成功幫助數個養殖老板擴大了養殖規模、提升了豬群健康度。定期針對散戶及家庭農場開展ASFV監測,配合每月3次集中消毒滅源制度,提高豬只抵抗病毒閾值。目前,全縣養殖體量能供應當地市場需求。
1.3 疫病流行趨勢預判
實驗室檢測是動物疫病流行性病學調查的輔助部分,是發現病原流行時間及地域分布規律、動物種類的易感性、病毒生物學屬性、畜禽致病情況、人畜感染程度的科學方法。國內外文獻獲知的信息跟襄垣縣流調的結果相符,另外同其它省市縣結果類似。近一年來,ASFV檢測室監測數量覆蓋了該縣11個鄉鎮203戶養殖場戶,并且樣本類型全面、檢測可追溯、陰陽性精準。區域內無一例可疑病例,無本地疫情上報、無確診疫情報道。但市場上確實存在ASFV野毒和不同疫苗毒株(來源不確定),固要繼續做好自然毒株的雙抗檢測,同時要重點關注疫苗毒株的鑒別診斷。為消除存在的隱患,解決養殖實踐中的問題,實驗室也購買了相應的檢測試劑盒,檢測標準同行業和國家要求保持相同。領會國家防非總體思路、解決當地養殖訴求,判斷疫病整體情況,扎實服務好每一戶養殖場戶。
2 生豬檢疫及調運監督管理
2.1 產地檢疫
農業農村部第一時間增加了非洲豬瘟產地檢疫的規程,檢疫人員依照規程和《非洲豬瘟現場排查手冊》逐項檢查屠宰和出售的豬群并給出初步判定,按規定采集一定比例指定豬群的血清或全血做ASFV核酸檢測。兩次結果準確無誤,符合各項條款方可調運。售出和進入屠宰場的豬只沒有ASF病毒,屠宰場和養殖戶沒有相關反饋,可見產地檢疫配合實驗室檢測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重大疫病向外擴散的風險。
2.2 運輸環節
自我國ASF疫情暴發以來,數起疫情原因追查發現,車輛運輸所占比例較大,可見車輛、運輸人員攜帶病毒量大、交叉頻次高、傳播病原能力強。倡導嚴格限制外來車輛和人員進出養殖場。豬只必須銷售時,載運車必須經過嚴格的清洗、消毒、烘干、隔離、檢測、備案等流程,保障車輛和司機安全。每次運載提前計劃、固定路線、到達時間、中途不停息、出現異常時遵守規定或啟動備選方案。實驗室定期對備案車輛開展ASFV熒光定量PCR檢測,如車輛樣本為檢測陽性,車輛必須隔離停運,按規程規范消毒。縣域內備案運輸車輛及生豬經紀人活動一切正常。
2.3 屠宰檢疫
屠宰場是各種病毒匯聚點,要加強消殺屠宰場存留病毒、無害化處置高危肉品和廢棄物、嚴格檢疫檢驗出場胴體和臟器。縣內屠宰場一家,經過環評且升級后的設施設備運行良好。屠宰檢疫和實驗室檢測同步進行,實現了ASFV組織病理變化與實驗室檢測結果不悖,屠宰場自檢同疫控監督部門結果比對一致。一方面能保障屠宰場不受非洲豬瘟疫情干擾影響正常運營,另一方面可鞏固政府部門疫病監督控制的工作機制。另外,市場管理部門聯合獸醫實驗室調查了各大商超畜產品質量安全。
3 生態環境及公共衛生評估
3.1 糞污及無害化處理場
近些年環保一直是阻礙我國畜禽規模養殖的關鍵因素,目前集約化生豬生產產生的糞水、污物、廢棄備受業界關注。產業要持續發展、生豬養殖要健康效益、畜產品要優質安全,解決好豬場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是方向。如何調整牲畜結構、改善畜舍環境、優化健康管理、實行循環生產、創新種養模式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向。體系防控ASF疫病是順應現代規模養殖需求的系統思維,重點監測場區糞水污物、生豬無害化處理場等高風險處,控制ASFV大面積傳播。這些地方以非洲豬瘟防控為核心,健全工作機制、強化技術措施、落實管理制度,實現養豬產業圈中糞污資源化的目標。
3.2 野豬及傳播媒介預警
野豬也是ASF病毒感染的靶動物,國內已經有野豬被感染的疫情報道。襄垣縣范圍內有野豬分布,做好野生動物疫病監測也是重要任務。如果家豬ASFV擴散至野豬生存環境,勢必會威脅野豬生命。甚至ASFV會在家豬、野豬、鈍緣軟蜱、環境中構成完整的循環鏈,尤其是宿主媒蟲的感染會長期保留復制此病毒,該地區很容易會形成自然疫源地。野豬種群會長時間遭受ASFV病毒侵襲,自然疫病持久影響其數量和結構,生態的穩定及食物鏈會遭受破壞。因此,配合當地林業部門采集野豬相關樣本、定期監測野豬ASFV是否被感染,給出早期預警信息。
參考文獻:
[1]郝曉芳,徐佳,劉玲,等.從生物安全管理角度談規模豬場對非洲豬瘟的防控[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8(24):83-85.
[2]王復江.寧夏中衛市非洲豬瘟防疫體系構建運行[J].中國動物檢疫,2020,37(12):59-62.
[3]張彩虹,楊俊興,林彥星,等.非洲豬瘟病毒免提取核酸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的建立[J].中國獸醫科學,2019(10):12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