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良
摘要:雞蛋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當前隨著我國人口的增長,消費者對于雞蛋以及雞蛋制品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因此在養殖行業中蛋雞養殖也在逐漸興起,規模化的蛋雞養殖趨勢在提升養殖戶養殖收入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在疫病防控過程中若出現傳染性疫病防控不當的情況則會對整個養殖產業造成影響,其中傳染性鼻炎是蛋雞養殖過程中的常見傳染性疾病,此種疫病對于蛋雞養殖的危害極大,患病蛋雞雖然不會死亡,但是產蛋量卻會受到大幅度抑制,基于此,養殖戶不僅要在養殖過程中做好對于傳染性鼻炎的防控,而且還要掌握科學的治療方式,從而降低疫病對于蛋雞養殖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蛋雞養殖;傳染性鼻炎;診斷與治療
規模化以及集約化的養殖趨勢加劇了蛋雞傳染性發病和傳播速率,蛋雞養殖不同于牛羊養殖,即使在某些小型養殖場中也養殖了大量的蛋雞,且每一只雞均存在患病可能并成為傳播源,由此,養殖戶要做好對于傳染性鼻炎等疾病的防控工作,出現疫病時要在第一時間展開防控,防止在養殖場內造成大規模傳染。
1蛋雞傳染性鼻炎的概念以及流行病學分析
傳染性鼻炎是蛋雞養殖過程中常見的傳染病之一,此病致死率較低,但是對于蛋雞的正常養殖影響較大,此種疫病主要是由于雞副嗜血桿菌感染而導致的急性呼吸系統疾病,且作為一種兼性厭氧細菌,該菌體對于營養的需求量較高,且雞副嗜血桿菌通常生活在含氧量10%的環境中,對于外界的適應能力比較弱,通常情況下即使在比較適合該菌體的生長環境中也僅僅能夠生存兩周左右,為此,養殖戶通過科學的防控措施能夠極大地降低蛋雞傳染性鼻炎的發病幾率。此類疫病在蛋雞的各個生長環節均存在致病可能,尤其是對于老年雞而言患病幾率更高,傳染性鼻炎病原體主要借助空氣進行傳播,病原體能夠依附在空氣中,通過空氣流動造成蛋雞呼吸道感染。最后,蛋雞傳染性鼻炎的發病原因較多,但是均與日常的養殖方式有關,如飼料、消毒以及衛生管理不善造成蛋雞的抵抗能力下降,此外養殖密度過大以及混養等形式均會提升傳染性鼻炎的發病幾率,由此可見,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對于此病的最好防控方式就是提升養殖品質,這能夠有效地降低肉雞傳染性鼻炎的發病幾率[1]。
2蛋雞感染傳染性鼻炎的臨床表現
傳染性鼻炎作為一種典型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具有傳播速度快、臨床表現明顯的特征,蛋雞在患病后病原體首先會對患病雞的呼吸系統造成破壞,其中最為明顯的臨床特征會表現在鼻竇和鼻腔當中。首先,患病雞由于鼻腔和鼻竇發炎會出現流鼻涕的現象,鼻涕多為清澈稀薄狀,隨著病情加劇鼻涕會轉變為黏液狀,此外,大多數患病雞會出現打噴嚏的現象,且受到鼻炎的影響,某些患病雞的眼睛部位也會出現變化,如水腫以及眼結膜等。某些患病蛋雞的飲食量也會受到影響,患病雞對于水以及飼料的需求量會下降,受到疾病以及飲食的影響,患病蛋雞的體重會急劇下降,且某些蛋雞在患病后產蛋率會下降或者停止產蛋,嚴重患病的蛋雞呼吸時會非常吃力,若沒有及時治療則會由于窒息而死亡,這是傳染性鼻炎造成蛋雞死亡的主要原因。
3蛋雞傳染性鼻炎的防控防治措施分析
3.1提升養殖場環境,做好消毒管理
蛋雞患病幾率與養殖場的環境存在密切聯系,因此在蛋雞傳染性鼻炎的防控過程中首先為蛋雞創設良好的生長環境,當前養殖過程中養殖戶注重衛生管理,雞舍中的糞便發酵會產生大量的氨氣,這些氨氣會進一步刺激蛋雞的呼吸系統,進而產生呼吸道問題,所以,養殖戶要定期清理雞舍中的糞便。其次,做好消毒工作,雞副嗜血桿菌病原體對于外界的適應能力較弱,通過日常消毒能夠徹底消除病原體,因此養殖戶要構建專門的消毒管理體系,科學選用消毒劑,研究表明復合亞氯酸鈉對于雞副嗜血桿菌的消毒作用較好,養殖戶可以加以利用,在消毒過程中養殖戶要做到全面,雖然雞副嗜血桿菌借助空氣進行傳播,但是養殖器具以及雞籠等均是其寄生場所[2]。最后,做好日常管理措施,冷應激是導致雞患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做好雞舍的保溫以及通風工作,尤其是在外界溫度起伏較大時,養殖戶還要做好雞舍的保溫防寒措施,防止氣溫變化降低雞群的自身免疫能力,除此之外養殖戶要通過全進全出的方式進行養殖,科學控制養殖密度,并避免將不同日齡的雞進行混養。
3.2科學配比飼料,提升蛋雞免疫力
首先,做好飼料管理工作,科學配比和使用飼料能夠提升飼料利用效率,這不僅能夠壓縮養殖成本,而且還能夠提升蛋雞對于病原體的免疫能力,降低病害威脅,在飼料應用過程中要重視青綠飼料,并在飼料中適當地添加葡萄糖、VA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等。育成雞向產蛋雞轉變的這一時間內,雞群不僅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滿足自身生長需要,而且其生殖也處于高度發育階段,在這一時期若缺乏充足的營養供給不僅會降低蛋雞的生長速率,而且還會降低后期產蛋效率,因此這一時期的蛋雞應當使用專門的產蛋前期飼料,適當提升日糧中的鈣元素,或者在日糧中加入碎貝殼等;蛋雞產蛋中期是產蛋量的上升時期,且中期后4周左右蛋雞即會進入產蛋高峰期,因此這一時期要盡量避免接種疫苗,且降低外界因素對于蛋雞的刺激,喂養時要使用全價飼料且盡量不要更換飼料種類,這不僅能夠確保實現產蛋雞向高峰期的轉變,而且還能夠提升蛋雞的自身免疫能力,最后,待蛋雞產蛋高峰時飼料中要具備充足的蛋白質、能量、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等。其次,在大風季節以及天氣干燥時要清潔雞舍環境,對雞舍噴水,降低空氣中的灰塵含量,通過切斷蛋雞傳染性鼻炎的傳播途徑同樣能夠起到防控作用。最后,養殖戶對于中轉的雞舍同樣應該進行消毒滅菌,尤其是在從其他區域采購蛋雞進入養殖場后更應當對運輸車輛以及雞籠進行消毒,常規消毒方式包括光照、沖洗以及火燒等,此外消毒時可以使用0.3%的過氧乙酸或者2%的次氯酸鈉進行消毒[3]。
3.3科學接種免疫
通過接種免疫同樣能夠降低蛋雞患病幾率,由于幼年蛋雞患傳染性鼻炎的可能性較低,因此可以跳過此階段的接種工作,對于日齡大于30d的蛋雞,每只蛋雞注射0.5mL雞傳染性鼻炎(A型+B型+C型)三價滅活疫苗,對于60d左右的蛋雞,按照每只蛋雞1mL的標準注射雞傳染性鼻炎(A型+B型+C型)三價滅活疫苗,蛋雞產蛋前再次注射疫苗,在注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標準進行免疫,且養殖戶在注射完成后可以進行抗體檢測,確保接種免疫的有效性。
3.4科學治療
通過醫學臨床研究表明,蛋雞傳染性鼻炎病原體對于磺胺類藥物以及抗生素類藥物比較敏感,所以養殖戶可以使用磺胺類藥物組成的聯合制劑展開治療。首先,將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鈉可溶性粉按照1:1,000的比例加入到患病蛋雞的飲用水中,連續使用3d左右病情即可出現好轉,此外,使用甲砜霉素按0.05%~0.1%混入飼料投服,同時鹽酸環丙沙星按每升水兌藥50mg,連用5~7d,發病后越早用藥治療效果越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蛋雞產蛋期間要慎用磺胺類以及抗生素類藥物,且磺胺類藥物不宜長時間使用,最多連續使用5d,治療過后病雞病情如果仍未緩和,則要考慮更換藥物,若蛋雞出現食欲下降的情況,養殖戶可以使用青霉素或者鏈霉素等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治療,除此之外土霉素也是治療此類型疾病的常用藥物。此外,通過中藥同樣能夠防控和治療此種疫病,在使用的飼料中加入板藍根50g,益母草、甘草、半夏各10g以及黃芩15g,連續用藥3d后輕型患病蛋雞基本能夠康復,且其他健康雞也能夠提升對于傳染性鼻炎的免疫能力,養殖戶還可以準備白芷、防風、益母草、烏梅、豬苓、桔梗以及黃芩等中藥各100g,而后加入潔凈的水源充分浸泡2h左右后煎煮,每份藥劑能夠供應300只患病雞使用,連續用藥7d左右后同樣能夠取得積極的治療效果,上述中藥藥材中黃芪具有補氣升陽、生津養血的效果,對于氣虛乏力、氣虛水腫等治療效果較好,而白芷等中藥具有解表散寒以及消腫排膿等效果,對于病雞水腫以及鼻塞等治療作用較佳[4]。
3.5做好患病蛋雞隔離
患病蛋雞中的病原體主要借助空氣傳染健康雞,養殖戶可以依據傳染性鼻炎的臨床表現確定患病雞,待確診后要在第一時間將病雞進行隔離,并對病雞原有生活場所進行消毒,對于治療難度較大或者窒息死亡的病雞要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可將其隨意丟棄,且在引進新蛋雞時要確保其沒有攜帶病原體,通過構建科學的防控措施能夠極大降低蛋雞傳染性鼻炎的發病幾率。
4 結語
綜上所述,蛋雞傳染性鼻炎死亡率較低,但是該疫病具有傳染性,且會對蛋雞正常的產蛋造成影響。基于此,養殖戶要通過構建科學的防控措施降低發病幾率,從衛生管理、消毒以及接種免疫等方面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實現蛋雞的健康養殖。
參考文獻:
[1]范書金,夏新萌,劉承軍,等.蛋雞傳染性鼻炎的診斷與防治[J].養殖與飼料,2020(6):111-112.
[2]王征.蛋雞傳染性鼻炎的診斷與防治措施[J].中國動物保健,2016(6):40-41.
[3]陳楊城,陳紹俊.蛋雞傳染性鼻炎的診斷與防治體會[J].養禽與禽病防治,2018(4):36-37.
[4]李平.雞傳染性鼻炎診治要點匯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