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鈞榕

摘要:目的 觀察麻醉復蘇室內對低溫患者加溫的效果。方法 選擇本院麻醉復蘇室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入的686例中心溫度低于36℃的手術后低溫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各343例。對照組不給予任何干預措施等待患者蘇醒,觀察組采用加溫儀對患者體溫進行調控,比較兩組拔管時間、完全清醒時間、麻醉復蘇室停留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 結果 觀察組拔管時間、完全清醒時間、麻醉復蘇室停留時間均顯著較對照組短(P<0.05); 觀察組麻醉復蘇室內并發癥發生率2.04%,比對照組5.25%低(P<0.05)。結論 麻醉復蘇室內對低溫患者采用加溫儀進行體溫調控能有效縮短拔管時間、完全清醒時間、麻醉復蘇室停留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麻醉復蘇室;低體溫;加溫;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61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1
體溫是人體重要的生命體征,體溫正常也是機體維持各項功能正常的前提。低體溫是大多數全麻手術患者在麻醉恢復期都會出現的問題,低體溫雖然能夠降低機體的代謝率,減少機體耗氧量,進而使組織器官對缺氧、缺血的耐受力加大[1]。但是低體溫不利的一面也更不容忽視,會延長患者蘇醒時間,引發寒戰,加大心臟負擔,嚴重還會威脅生命安全,因此探尋有效的加溫措施維持患者體溫尤為重要[2]。相關研究得出,在麻醉復蘇室內給予低體溫患者相應的體溫調控,能顯著減少麻醉并發癥的發生[3]。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加溫儀對低體溫患者體溫進行調控,觀察其干預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麻醉復蘇室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入的686例中心溫度低于36℃的手術后低溫患者,分成觀察組、對照組,各343例。觀察組,女168例,男175例,年齡2-86歲,均數為(44.46±5.19)歲。對照組,女169例,男174例,年齡2-86歲,均數為(44.27±5.08)歲。兩組年齡、性別等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所有患者全部應用全身麻醉,在手術之前均常規禁食禁飲,在進入手術室之后給予0.01mg/kg乙奎醚注射液肌肉注射。接著開放靜脈通道,預輸入10ml/kg乳酸鈉林格氏液,給予面罩吸氧,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指標。給予所有患者相同的麻醉誘導和麻醉維持,手術時間為1.5~3小時。本次研究得到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全部知曉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進入麻醉復蘇室之后快速對其意識和呼吸進行檢查,及時給予氧氣吸入,連續監測生命體征指標,確保患者呼吸通暢。對照組:在復蘇期間不采取任何干預措施,僅僅等待患者蘇醒,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觀察組: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加溫儀對患者體溫進行調控。
1.3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拔管時間、完全清醒時間、麻醉復蘇室停留時間。(2)兩組麻醉復蘇室內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包括蘇醒延遲、寒戰、躁動、高血壓、心律失常、低血壓等。
1.4 統計學處理
全文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計算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x±s)用于表達計量資料,χ2用于檢驗計數資料,其中P<0.05表示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拔管時間、完全清醒時間、麻醉復蘇室停留時間比較
觀察組拔管時間、完全清醒時間、麻醉復蘇室停留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麻醉復蘇室內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麻醉復蘇室內并發癥發生率2.04%,低于對照組5.25%(P<0.05)。見表2:
3 討論
手術是一種有創的治療方式,大多數患者必須要給予全身麻醉的方式,因此在手術后麻醉恢復期內容易發生低體溫,不僅會影響手術治療效果,還會降低術后生存質量。引起術后低體溫發生的常見原因有手術操作因素、手術室環境因素、麻醉因素等,低體溫會使患者血管收縮,影響免疫功能,因此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會增加[4]。在手術后患者進入麻醉復蘇室之后醫務人員必須要結合患者低體溫發生的具體原因,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而能夠有效緩解低體溫發生情況以及減少低體溫引發的并發癥[5]。
本研究得出觀察組拔管時間、完全清醒時間、麻醉復蘇室停留時間均顯著比對照組短(P<0.05); 觀察組麻醉復蘇室內并發癥發生率2.04%,較對照組5.25%低(P<0.05)。患者在手術中應用全身麻醉后體溫會迅速下降,一般全身麻醉半小時之后患者的中心體溫便會開始下降,之后的3-4小時內患者的中心體溫可能會保持在某一值不再降低,但是若是此時仍然不采取有效的升溫措施體溫還可能會進一步降低[6]。目前大多數手術患者由于在術中未采取相應的保溫措施,因此手術后容易出現低體溫的情況。腎血流以及腎小球濾過率均會隨著患者的體溫下降而降低,因此很多經腎臟排出的麻醉藥會減慢排出速度,因此患者的蘇醒時間會相應的延長[7]。另外低體溫還會抑制很多肌松藥經肝腎排泄和肝臟代謝,進而延長肌松藥的血漿清除,使患者麻醉復蘇減慢。同時低體溫還會對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狀態產生一定影響,進而導致患者蘇醒延遲[8]。觀察組給予麻醉復蘇室內低體溫患者加溫儀,動態調節其體溫,使得體溫盡快得到恢復,加快體內麻醉藥物的排泄,因此完全清醒時間、拔管時間和麻醉復蘇室內停留時間會顯著縮短。低體溫不僅會延長各類麻醉藥物的代謝、降低機體免疫力、延長麻醉蘇醒時間和引發凝血功能障礙,還會引發各種并發癥發生,例如麻醉蘇醒期躁動、寒戰、心臟不良事件等[9]。體溫過低會對竇房結功能產生抑制,減慢傳導速度,使得心輸出量和心率隨著體溫的降低而下降,延長體循環時間,加大外周血管的阻力,因此會增加心臟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10]。寒戰會使機體的氧耗增加,進而加劇術后的疼痛感。另外低體溫也是術后發生躁動的常見不良刺激因素。觀察組應用加溫儀對皮膚溫度進行快速加溫處理能夠有效減少躁動和寒戰的發生。
綜上所述,麻醉復蘇室內對低溫患者采用加溫儀進行體溫調控能縮短拔管時間、完全清醒時間、麻醉復蘇室停留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廣泛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許立倩,曹艷冰,戴紅霞,等.充氣式保溫毯用于麻醉復蘇室全麻恢復期患者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19,34(14):31-32.
[2]劉閃閃,舒惠萍,胡敏花.不同術中保溫法對腹部手術患者凝血功能與麻醉復蘇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5):115-118.
[3]郭珺璐,郭珺玲.麻醉復蘇護理結合綜合保溫對全身麻醉患者蘇醒期躁動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23):4325-4328.
[4]LUDBROOK,G.,LLOYD,C.,STORY,D.,et al.The effect of advanced recovery room care on postoperative outcomes in moderate-risk surgical patients:a multicentre feasibility study[J].Anaesthesia: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Anaesthetists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2021,76(4):480-488.
[5]吳梅.全麻蘇醒期保溫護理對胸腔鏡肺癌切除術患者不同時間段體溫、應激反應指標及術后復蘇情況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1,18(14):2090-2093.
[6]肖蕊,史曉萍,高昀,等.優質麻醉蘇醒護理對肩關節鏡術后全麻復蘇期患者躁動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21,40(10):777-783.
[7]薛曌平,劉莉欣,郭紹寧,等.多模式保溫措施對腦室腹腔分流術老年患者麻醉蘇醒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17):4231-4234.
[8]劉小平,丁金花,吳艷,等.以溫度干預為基礎的復蘇護理對全麻手術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22):117-119.
[9]袁琴,陳家駒,楊潔.復合保溫措施對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病人術中低體溫及術后復蘇期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9,44(7):966-969.
[10]楊麗萍,熊光瓊,李婷,等.綜合保溫護理在胸外科全身麻醉手術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20,49(22):3861-3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