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雷 張海峰

摘要:目的:對比急診PCI與擇期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時間區間鎖定在2020.11-2021.11之間,選取此時間段內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展開調查,按照不同PCI時期將100例納入研究者分為兩組,應用擇期PCI治療的50例患者納入參比組,應用急診PCI治療的50例患者納入試驗組。分析不同組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后的心功能指標、治療有效率、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在對本次研究疾病患者進行治療后,試驗組50例的心功能指標優于參比組(P<0.05);試驗組50例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參比組(P<0.05);試驗組50例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參比組(P<0.05)。結論:在對本次研究疾病患者進行治療時,應用急診PCI治療能夠促進患者心功能恢復,提高治療有效率,減少不良事件發生,值得應用。
關鍵詞:急診PCI;擇期PCI;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指標;治療有效率;不良事件發生率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1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向心臟輸送血液的冠狀動脈發生急性阻塞,從而引起的心臟肌肉缺血、缺氧、壞死的情況[1-2]。病因主要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既往心臟病史、糖尿病、超重、不合理膳食等有關[3]。基于此,本次研究選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之間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對急診PCI與擇期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時間2020.11-2021.11之間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隨機抽取100例進行分析,以不同PCI時期對其進行分組,即參比組(擇期PCI,n=50)和試驗組(急診PCI,n=50)。參比組50例:男女比例為27:23,年齡值域介于41歲到79歲,平均為(60.02±1.44)歲;發病至就醫時間介于1h到27h,平均為(14.01±1.09)h。試驗組50例:男女比例為28:22,年齡值域介于42歲到78歲,平均為(59.97±1.45)歲;發病至就醫時間介于1h到27h,平均為(13.99±1.12)h。兩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齡、發病至就醫時間等一般資料之間進行對比后無明顯差異性(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參比組50例患者應用擇期PCI治療。詳細如下: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先使用相應藥物控制病情,在疾病發生1-2個星期后,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明確患者有無PCI手術禁忌癥,核對無誤后展開PCI手術治療,具體手術治療方式同參比組保持一致,還可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合理應用藥物進行預防,避免并且復發或進一步加重。
試驗組50例患者應用急診PCI治療。詳細如下:在患者入院后,立即進行相關檢查,在確診急性心肌梗死后,立即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廠家:山西同達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1593,規格50mg*18片*4板)、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生產廠家:成都苑東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701,規格75mg*7片*2板)等藥物進行治療,之后,采取冠狀動脈造影術,準確定位梗死部位,選取合適的導絲、導管、支架等專業用具進行PCI手術治療,具體操作需要根據醫師臨床經驗和相關操作指南或規章制度進行,以此挽救患者生命。
1.3 觀察指標
對不同組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后的心功能指標、治療有效率、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行統計。
(1)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心室舒張末期前后徑、左心室收縮末期前后徑、左心室射血分數等指標。
(2)治療有效率:包括治愈、效果顯著、好轉、無效等效果,治愈:進行治療后與疾病相關表現徹底消失,且心功能徹底恢復正常;效果顯著:進行治療后與疾病相關表現明顯緩解,且心功能明顯恢復;好轉:進行治療后與疾病相關表現有所減輕,且心功能有所恢復;無效:進行治療后與疾病相關表現未見改善,且心功能未見恢復。治療有效率(%)=(治愈例數+效果顯著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3)不良事件發生率:包括心力衰竭、肺水腫、尿潴留等,不良事件發生率(%)=(心力衰竭例數+肺水腫例數+尿潴留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對不同組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后的心功能指標、治療有效率、不良事件發生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檢測,其中心功能指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作t檢驗;治療有效率、不良事件發生率均采用(n%)表示,作X2檢驗。不同組別數據進行對比后有明顯差異性(P<0.05)。
2.結果
2.1 對比不同組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后的心功能指標
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心功能指標優于參比組(P<0.05),見表1。
2.2 對比不同組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后的治療有效率
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參比組(P<0.05),見表2。
2.3 對比不同組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后的不良事件發生率
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心力衰竭、肺水腫、尿潴留分別有1例、0例、1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4.00%。參比組患者治療后的心力衰竭、肺水腫、尿潴留分別有3例、3例、5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2.00%。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行對比后,X2值為7.1618,P值為0.0074(P<0.05)。
3討論
本文將兩種治療方式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試驗組50例患者的心功能指標優于參比組(P<0.05),說明與擇期PCI治療相比,應用急診PCI治療能夠改善患者心功能,促進病情康復。試驗組50例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8.00%高于參比組的84.00%(P<0.05)說明與擇期PCI治療相比,應用急診PCI治療能夠提升治療效果,延續患者生命,治療價值較高。試驗組50例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4.00%低于參比組的22.00%(P<0.05),說明與擇期PCI治療相比,應用急診PCI治療能夠減少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提高治療安全性,臨床意義較好。
綜上所述,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急診PCI治療的效果較好,能夠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標,加速病情恢復,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鄧洪華.急診與擇期PCI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J].慢性病學雜志,2021,22(05):812-813+816.
[2]梁建偉,王菁,孫雪琴.擇期PCI與急診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較[J].臨床醫學,2021,41(03):53-55.
[3]張兆豐,李艷紅,郜長江.擇期PCI與急診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較[J].臨床醫學,2020,40(0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