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華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中風患者治療中,中醫"治未病"護理干預模式應用價值。方法:以2020.1~2021.8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中風患者,隨機分成常規甲組(30例,常規護理)、治未病乙組(30例,中醫"治未病"),對兩組護理滿意度、日常活動能力、生活質量進行比較。結果:護理后,治未病乙組Barthel指數、健康狀態、情感職能等生活質量各項評分以及護理技術等護理滿意度各評分均較常規甲組高,(P<0.05)。結論:為老年中風患者治療中,采用中醫"治未病"護理法,可在幫助患者提升日常生活能力的基礎上,提升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老年中風;治未病;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25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1
中風即腦卒中,為突然發病的一種腦血液循環障礙類病癥,近些年來,該疾病患者數量日益增多,老年患者占多數,而為該疾病患者開展科學的護理方案,可加快身體康復[1]。中醫“治未病”指的是事先對有關措施做好準備工作,也就是強調個性化的調攝和整體干預,以此避免疾病出現、轉移與發展。該理念為《黃帝內經》當中的內容,并且也為我國醫學理論體系主要構成部分,為中醫理論的精華[2]。鑒于此,本次納入60例老年中風患者,分析中醫"治未病"護理實施效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20.1~2021.8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中風患者,隨機分成常規甲組(30例)、治未病乙組(30例),常規甲組:年齡:50~70(60.00±3.30)歲,性別:男/女:15/15。治未病乙組:年齡:50~70(60.00±3.30)歲,性別:男/女:14/16,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常規甲組:常規護理:告知患者確保飲食清淡,多吃果蔬,并給予其常規的運動指導,且護理人員要定時為患者按摩、勤換衣,確保床鋪平整、干凈整潔。出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治未病乙組:中醫"治未病":(1)按照患者體質情況,為其開展語言和肢體方面康復訓練護理,例如:引導患者適量的進行練太極、打羽毛球、慢跑等運動訓練。按照患者個人體質,將其與臨床護理特征結合,以此實施肢體、語言、針灸推拿等方面的功能訓練。在出院之前,護理人員為患者開展出院指導和宣教,并一一的落實且詳細記錄下來患者詳細居住地點,將具體探訪時間確定下來。出院當天,指導患者家屬正確的按摩方法,并告知患者家屬關于鍛煉有關注意事項,同時,可為患者的家屬發放用圖片制作而成的出院宣傳教育資料,按照患者個人體質,為其開展針對性的穴位按摩,以確保患者的家屬可以對患者個人體質狀況以及有關穴位按摩手段等進行了解。同時,應該按照有關計劃為患者進行兩次家庭隨訪,并在一個月之后告知其回醫院的門診進行復查。(2)對于伴高血脂、高血壓等體質中風患者來說,為其開展個性化健康指導教育,確保患者可以認知到中風的發病機制與誘發因素,同時通過調整飲食和將生活方式改變等,例如:情志、中醫飲食調理等相關措施,合理地開展健康教育。(3)按照患者的體質情況和日常生活習慣,確認患者的病癥情況,并通過采用和中風護理方案結合得到方式,實施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工作,主要內容包含穴位按摩、中藥藥療等。
1.3觀察指標
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指數對患者生活能力評分。分值范圍0~100分,0分為日常生活能力極差,無獨立的生活能力。100分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較好,無須依靠他人。
生活質量:使用SF-36即生活質量評價表對生活質量評估,評估內容包含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等,各項總分100分,分值和患者生活質量呈正比。
護理滿意度:使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滿意度評估,評估內容包含:服務態度、護理反饋、護理技術,每項滿分為100分,分值高代表滿意度高。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SPSS26.0,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等數值變量采取(x±s)表示,t檢驗,分類資料應用百分比表示,χ2檢驗;P<0.05說明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較
護理后,治未病乙組Barthel指數高于常規甲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后,治未病乙組健康狀態、情感職能等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常規甲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治未病乙組患者的護理技術等護理滿意度各評分較常規甲組高,(P<0.05),見表3。
3討論
中風即腦卒中,其主要分成出血性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中風為中醫學對于急性腦血管病的總稱[3]。其主要是以并發口角歪斜、猝然昏倒而出現半身不遂為癥狀的病癥,患者發病后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嚴重影響,為幫助患者加快病情恢復,應為其進行有效的護理方案[4]。
中醫“治未病”理念在中醫護理的臨床推行當中有著一定的促進意義。在具體護理實踐當中,將“治未病”理念合理應用,可以對中醫護理于臨床中有效運用指明了正確的方向[5]。對于治未病理念來說,其在實踐應用當中是借助整體性與個性化護理模式完成的,可進一步提升療效[6]。為中風患者護理中,融入中醫治未病理念,能夠進一步提升護理人員在具體實踐工作中應用中醫知識的能力,從而可以使臨床可以更加有效實施中醫護理[7]。在例如體質分型等操作當中,量化一些指標,反復的實踐護理方法,能夠提升護理人員的臨床應用能力,使護理人員在具體實踐當中掌握更多實踐知識,從而可以使護理人員對中醫護理工作的主動積極性提升,工作角色也得到了有效的轉換,從被動執行轉換成主動執行,以確保中醫護理可以在中風患者應用中良性循環。通過根據患者體質情況,開展語言等方面康復訓練護理,指導患者家屬正確的按摩方法,可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為患者進行家庭隨訪,對于伴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開展個性化健康指導教育,且根據患者的體質情況等,開展健康宣教工作,可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治未病乙組Barthel指數、健康狀態、情感職能等生活質量各項評分以及護理技術等護理滿意度各評分均較常規甲組高,(P<0.05)。
綜上所述,為老年中風患者治療中,實施中醫"治未病"護理法,對幫助患者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付曉君,門波.基于中醫治未病思想淺析復發性流產的防治[J].新中醫,2022,54(02):184-186.
[2]余碧燕,童立英,楊云珍,等.婦科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的措施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1,29(24):200-202.
[3]冷云.老年中風恢復期的中醫康復護理的療效評價[J].當代臨床醫刊,2021,34(06):66+43.
[4]張婭微,楊曉凌.中醫“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在中醫護理門診骨傷科患者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1,29(23):289-290.
[5]沈青婉,俞黎曙,陳月.中醫“治未病”理念在高血壓住院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基層醫藥,2021,28(08):1255-1257.
[6]江方婷.老年中風患者臥床壓瘡應用中醫護理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16):101.
[7]李杰,趙靜靜,劉文超.從扶陽理論治療腦中風談中醫治未病[J].光明中醫,2019,34(15):2297-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