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玲 付立霞
核心素養是指個體應具備的滿足其終身發展需要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主要包括個人修養、道德品質、家國情懷等,從價值取向上看,核心素養反映了個體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和社會公認的價值觀。在幼兒教育中,提升幼兒的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幼兒教育改革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幼兒園課程建設是提升幼兒核心素養的關鍵,而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質量是影響幼兒園課程建設質量的重要因素,進而影響幼兒教育的質量和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我國幼兒教育不斷深化改革的進程中,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質量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目前,教師的專業發展開始從學科走向融合、從專業轉向人文、從知識走向能力,這些都是基于幼兒教育目標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要想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幼兒園就必須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努力加強課程建設。
核心素養理念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具體而言,核心素養是指個體應擁有的、可以適應自身發展并滿足社會需求的思維品質和能力,是個體知識儲備、能力發展、情感品格、思維態度、價值觀念等若干方面的綜合化表現。幼兒教育是教育教學體系的根基,在開展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將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作為主要任務,努力做好教育教學工作,重視幼兒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更好地實現課程建設的目標。同時,幼兒園通過高品質的課程建設,形成豐富的課程組織形式,豐富課程的內容,能夠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學到更多的知識,有助于提升幼兒的核心素養。

幼兒具有個體差異性,每名幼兒的學習方式都有所不同,適合他們的課程內容也存在一定的差別。所以,教師加強幼兒園課程建設,豐富幼兒園課程的組織形式,能讓幼兒了解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而更加主動地學習。而在課程建設完成后,幼兒園課程的內容也會隨之豐富,這樣,幼兒就能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新鮮感,從而愿意主動學習課程內容,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影響幼兒園課程建設的主要因素是部分教師缺乏主動建設幼兒園課程的意識。在建設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只有緊密地結合地域文化,大力開發園內外資源,才能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園本課程。然而,部分教師的課程建設意識相對較弱,缺乏整合意識,他們很少在課程建設前期做準備工作,這在無形中造成了課程資源單一、課程建設混亂的窘境,影響了幼兒園課程建設的質量和效果。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幼兒園課程建設需要依托足夠的師資力量才能完成,但個別幼兒園的師資力量不足,能夠參與課程建設的教師數量較少。此外,有的教師對傳統的教輔書依賴性較強,缺乏建設課程的積極性,存在一定的消極心理。還有的教師不具備課程建設所需的專業技能,團隊協作能力較弱,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園本課程的開發和建設。
現今,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影響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因素除了以上兩方面,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即教師的觀念不夠統一。具體而言,在課程建設階段,有的教師認為課程建設的重點應落在園本課程上。同時,有的教師在編寫教材內容時,習慣以自身的教學經驗為主,雖然這些經驗可以提升教材內容編排的實用性,但很難體現創新性,無法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此外,還有一部分教師認為應適時加入新的知識,但他們沒有將幼兒的發展需求和興趣特點作為主要的參考依據,這很難保證課程建設達到預期效果。
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備是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職業素養,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無論是建設課程還是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都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備。因此,在建設課程前,幼兒園需要先培養教師的專業能力,注重教師對幼兒核心素養的把握,不斷增強教師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教學反思能力等,在關注教師理論知識和技能學習的同時,重視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掌握,培養教師的創新思維,全面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同時,幼兒園需要不斷強化教學理念、技能、方法,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讓教師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為后續推進課程建設、提升幼兒的核心素養做好準備。此外,教師要認真研讀幼兒教育的相關教材,了解幼兒的興趣特點和發展需要,據此組織幼兒開展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從而提升幼兒的核心素養,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與時俱進,借助豐富有效的教學手段,不斷創新教學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促進教學改革,探索出一條更能滿足幼兒學習需要的教學路徑。
在幼兒教育從教走向學、從學科走向融合、從專業走向人文、從知識走向能力的發展過程中,教育實踐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對教師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挑戰。所以,教師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同時,幼兒園要基于幼兒核心素養培養的需求,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重視教研活動,借此優化幼兒園的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能力,為提高幼兒教育質量、提升幼兒的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離不開課程的支撐,教師應深入學習有關幼兒核心素養培養方面的專業知識,把握基本知識結構,結合自己的教學能力設置教學課程,并努力做到目標合理、結構科學、內容豐富,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同時,教師應重視課程評價的作用,并及時開展課程評價,不斷完善課程體系,使其更加符合幼兒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此外,教師要正確處理好學科素養、核心素養和課程設置之間的關系,加速構建課程體系,落實課程教學標準,在課程中滲透幼兒核心素養的培養,并制定嚴格、規范的評價制度,以保證核心素養培養的效果。
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影響著幼兒園課程建設的質量和效果,幼兒園應加強教師專業培訓,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基于建構主義思想,教師培養需經歷培訓、教育、學習三個階段,在不同的階段,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從個體認知到情景認知的變化,并越來越關注知識的連貫性和專業性。因此,在開展教師專業培訓時,幼兒園應將短期培訓和教研活動結合起來,優化部分不合理的管理方式,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強化教師專業技能的培養,讓他們能夠做好幼兒教育的探索者和幼兒教育問題的解決者。
保育和教育是幼兒園工作的重點,是幼兒成長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教師隊伍建設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關系到幼兒園的辦園質量和教學水平。本著提升教師隊伍專業素養和崗位技能的原則,幼兒園應該多關注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積極開展相關的教育教學培訓,促使教師掌握更多教學管理技能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同時,為進一步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規范教師的執教行為,幼兒園應努力建設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此外,幼兒園要強化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教育,并將其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讓教師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真正做到為人師表,關愛每一名幼兒。
幼兒園是建設課程體系的主陣地,課程建設的實施效果直接關系到幼兒園的整體辦學水平。筆者通過整合分析以往的幼兒教育教學經驗發現,在幼兒園真實的教學環境中,課程開發取得最佳的實踐效果對幼兒園整體教育教學實效性的增強起著重要作用。由此可見,重視幼兒園課程建設,加大園本課程的開發力度,不僅可以提高幼兒園教學工作的質量,還可以增強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效果,保障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有助于提高整體辦園水平,使幼兒園的發展逐漸趨于多樣化和個性化。幼兒園可以采用多園聯合的方式,依據每個幼兒園的優勢和特色,在實踐過程中彌補自身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富有園本特色的教育課程,以凸顯本園的辦園特色。與此同時,和其他幼兒園進行合作,除了能夠達到優勢互補的目的,還能夠實現園與園之間的資源共享,有助于豐富幼兒園的課程資源。
綜上所述,在全面實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成為教師必須注重的一項內容,而幼兒園的課程建設關系著幼兒教育的成效,影響著幼兒核心素養培養的效果。因此,幼兒園應加強課程建設,并以幼兒身體與心理的實際發展需求為基礎,結合幼兒的興趣特點,建設有針對性的課程,以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與求知欲,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從而提升幼兒的核心素養,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