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小娟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身心全面協調發展是指幼兒的身體健康、精神面貌良好、活潑開朗、熱愛運動、思維活躍、情緒積極等。快樂體操是一項有助于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運動,在快樂體操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對不同體操動作進行游戲化的創編,能夠豐富幼兒園體育教學的內容,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增強幼兒的體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本文將討論如何構建好幼兒快樂體操課程,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 發展。
幼兒園要在做好各項保護措施的前提下,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和生長發育規律,結合園所的條件,制定快樂體操課程的目標體系。

學習自制簡單的體育玩具,在游戲中體會樂趣;能跟著生動活潑的兒歌節奏,在教師的提示下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初步掌握簡單的體操動作;掌握走、跑、跳、鉆、爬、平衡等體操動作;能保持情緒的基本穩定并喜歡參加體操活動。
體操動作規范、連續;初步學會使用沙錘、響鈴、花棍等器械;具備一定的身體平衡能力;通過繪本故事、兒歌等學習體操基本動作;結合科學領域,探索身體的秘密;在小組合作中初步學會創編體操動作,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掌握體操動作的同時,能夠在不同風格的音樂中感受到形體練習的樂趣,并學會用表情、肢體動作來表現不同的音樂,以此陶冶情操;在體操教學活動中,自信地表現情感,自我意識得到極大的滿足,并學會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創編,發展創新思維能力。
在快樂體操課程目標引領下,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將藝術、語言、社會等領域的知識融入快樂體操教學,并對教學器械、組織形式等進行了深入的探究,通過合理的規劃與設計,形成了一套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的快樂體操課程內容體系。例如,小班的主要內容有“動物運動會”“跟著小旗走的”等,中班的主要內容有“我是跳水運動員”“大象找朋友”等,大班的主要內容有“騎大馬”“奇妙的小水壺”等。
筆者所在幼兒園結合《全國快樂體操等級鍛煉標準》和3~6歲兒童的年齡特點,秉承訓練難度逐級遞增的原則,設計了以蹦床、平衡木、自由體操等為訓練科目的幼兒快樂體操動作大綱(圖1)。

圖1 快樂體操基本動作目標
以平衡木為例,基于五大領域融合的教育理念,這一訓練科目不同年齡段的目標如下:小班幼兒能在游戲“勇敢的丫丫”中學會上平衡木,然后和“丫丫”一起,雙手側平舉向前走過“小橋”(平衡木),并跳躍落地;中班幼兒在走平衡木的過程中,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隨著兒歌《高人走》《釣小魚》的節奏踮腳、踢腿;大班幼兒在平衡木上行進時,同時參與音樂游戲“變變蘭花指”,保持手腳協調,控制身體平衡。
體操是一項技巧性很強的體育項目,教師在體操項目的教學中要積極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幼兒傳授體操的各項技能。
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講解體操的基礎概念、方法、技巧等,讓幼兒在形象生動的課件講解中深入了解體操的基礎知識,為接下來的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教師可以利用模塊化的微課視頻,分別對體操動作的特點、動作方法進行講解和演示,讓幼兒在極富渲染力的微課視頻講解和動作演示中對體操動作有較為全面的認知和理解,以充分激活幼兒學習體操的興趣和熱情,營造濃厚的課堂氛圍。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圖片,將相關體操技術動作進行分解,讓幼兒能夠較好地掌握這些體操動作的技巧。
除了專門的體操活動,幼兒園還可以將快樂體操融入每周晨間律動操和晨間游戲中,讓幼兒采用滾桶滾、青蛙跳、螞蟻爬等動作進行游戲,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反復練習,逐漸掌握動作要領。
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將體操與游戲相結合,自創了多種游戲形式,將體操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游戲環節,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提高身體素質,掌握體操動作。比如,游戲“高人行走”要求幼兒抬頭挺胸踮腳走,有利于鍛煉幼兒正確的身姿;游戲“刺猬搖”的基本動作是屈膝、抱腿、后仰,能夠鍛煉幼兒的腹部肌肉。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特有的教學情景。比如,在帶領幼兒學習“小動物模仿操”時,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設備,給幼兒播放各種小動物的圖片和有關小動物叫聲的音頻,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教師可以借助相關視頻,引導幼兒學習各種體操動作,讓幼兒在練習中模仿各種可愛的小動物的跑、跳、翻滾等動作。這不僅能夠增強幼兒體操練習的趣味性,促使幼兒大膽進行體操練習,還可以培養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幼兒體操教學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幼兒體操教學內容相對單調,長期重復幾個類似動作,幼兒容易喪失對體操教學活動的興趣,這會影響幼兒體操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與有序進行,對幼兒的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較為不利。因此,教師在開展幼兒快樂體操教學活動時,要針對現階段幼兒體操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做出改進和調整。以筆者所在幼兒園為例,其建有專門的體操房,購置了幼兒體操器材,定期組織教師開展快樂體操培訓。筆者所在幼兒園組織教師從教案編寫入手,進行集體備課教研,探討不同年齡段幼兒體操動作內容,研討具有趣味性的體操游戲、兒歌、情景游戲等組織方式,具體如下。
教師運用游戲情境來激發幼兒的興趣,通過環境布置、微視頻、童話故事等創設幼兒喜歡的游戲情境,鼓勵幼兒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語言和動作表現出來。比如,在游戲“釣魚”中訓練幼兒勾繃腳,并讓幼兒說出釣魚的技巧,通過游戲提升幼兒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快樂體操是視覺藝術活動,幼兒在學習中離不開觀察,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示范動作,觀看比賽視頻,感受動作美、體形美,同時學會展示自我。比如,在開展創編活動前,教師可以先組織幼兒觀看體操世錦賽的錄像,并詢問幼兒:“你覺得視頻中哪些動作優美又有創意,哪些優美的動作是我們學過的?”這能夠增強幼兒的審美 體驗。
在動作創編中,教師可以將幼兒分組,讓幼兒以小組學習的方式,根據音樂、動作要求,進行小組討論、交流,以啟發幼兒的思維,激發幼兒的創造性,讓幼兒嘗試創編體操動作。比如,教師創設了“百變之王”體操游戲活動,該活動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第一,在游戲中復習基本動作;第二,傾聽歌曲《動物狂歡節》,思考聽到了什么,可用什么動作來表示;第三,讓幼兒自由創編動作,并請幾名幼兒展示,以不斷完善體操動作;第四,設計“雙人造型”方案,拍攝定格造型;第五,集體討論,各小組進行完整表演;第六,為優秀小組頒發“百變之王” 獎章。
體操學習是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有的幼兒在學習一些比較簡單的體操動作時,能夠跟上教師的進度,但是如果動作稍微復雜一點,就會存在學習困難。為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體操動作進行分解,降低體操學習的難度,減輕幼兒的學習壓力。例如,“小小繩子真好玩”這節體操課的動作稍微有點難度,對幼兒來說可能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為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比較復雜和有難度的動作進行分解,以緩解幼兒存在的焦慮心理,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反復練習,從而更好地掌握體操動作。
課程的實施離不開完整、科學的評價體系,教師應注重激勵性評價,結合家長評價、同伴互評和幼兒自評,評價幼兒的體操學習。教師要學會用兒童視角去解讀幼兒的動作,體會幼兒的情感,用欣賞的態度對待每名幼兒的創新和創造。
在動作創編時,教師不可過多評價、干擾幼兒自創的造型,要及時鼓勵幼兒大膽展現自我,創編出與其他人不同的動作。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游戲“鏡子中的我”,或回放六一兒童節表演、比賽的視頻,指導幼兒自評并評價同伴在節奏、動作、表情、基本功等方面的優點和不足,自發調整修正。此外,幼兒園可以邀請家長進園觀摩體操教學活動,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家長的鼓勵,能激勵幼兒挑戰更適合自己水平的動作。
總之,建構科學、適宜、有序的體操課程,能夠讓幼兒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自信地在家長、教師和同伴面前展示體操、展示自我,最終讓體操變成一種快樂體驗。開展豐富多樣、適合幼兒的快樂體操課程,是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不斷創新和優化快樂體操課程,創新幼兒體育教學模式,促進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