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繆 睿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越來越提倡素質教育。體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一個重要途徑,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就要求學校重視體育教學改革,同時要求教師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將素質教育理念與體育教學進行有機融合,以素質教育理念為基本點,聯系實際,發掘教育資源,進行多元化、科學化的體育教學改革。基于此,本文從自身的教學實際出發,以初中體育教學為例,在分析初中體育教學目標和意義的同時,立足初中生所面臨的青春期挑戰和升學壓力等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學改革,以期培養學生的體育情趣,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 成長。
關注并持續強化初中體育教學過程,是對新時期素質教育改革要求的貫徹與落實,這既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身體素質,使其在積極的運動體驗中,形成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社會情感,又能借助體育運動項目的拓展,不斷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對他們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導價值。同時,高質量體育教學過程的建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引導他們在相對自由和寬松的氛圍中與同伴、教師進行交流,使其通過運動充分釋放自己心中的不良情緒,以更積極的狀態參與后續的知識學習。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目前,很多學校雖然在思想上重視體育教學,但是從具體實施情況來看,部分學校和教師是以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讓學生掌握運動技巧等功利性的教學理念為目標開展體育教學的。不論是體育教學內容,還是體育教學形式,都較為死板、僵化。部分體育教師很少進行運動拓展,很少針對學生的運動能力進行個性化評價與指導,這不僅會讓學生充滿壓力與倦怠,還會讓學生難以感受運動的快樂,致使學生的運動積極性不高,從而使整體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除了需要面對中考壓力,初中生還需要適應青春期挑戰。初中階段的學生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精力充沛,可以很好地參與體育運動,展現自己的體育運動天賦。同時,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心思敏感、自尊心更強,他們喜歡表現自己,也比較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在面對批評或者反對意見時,很容易出現偏激反應或者逆反心理,造成與同學、教師,甚至家長之間互動的不和諧。這需要體育教師在推進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根據初中生的身心成長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調整。
要想建構高質量的初中體育教學過程,教師除了要關注體育的教學價值,還要關注初中生的身心成長特點,切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給予學生指導的同時,為他們創造充足的表達自我、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與尊重,產生學習和參與體育課程的興趣,從而為后續體育教學改革的順利開展作鋪墊。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主動增進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嘗試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相處,主動詢問他們對體育課程的學習意見與建議。比如,對于體育課前的常規性熱身活動,部分學生應付了事,態度消極,無法達到預期的熱身效果,對后續運動技能的學習成效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此,體育教師可以用詢問或商量的語氣征求學生的熱身建議,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例如,筆者班上有的學生建議用短視頻中流行的舞蹈作為熱身內容;有的學生建議用游戲的方式進行熱身;還有的學生受2022北京冬奧會的影響,建議將歌曲《一起向未來》作為熱身活動的背景音樂……體育教師可以以投票表決的方式將學生最喜歡的熱身想法付諸實踐,并請學生代表帶領大家一起熱身,或者以輪流實踐的方式,讓學生體驗不同的熱身內容,使其能夠積極熱身、高效熱身,切實為后續的體育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趣味化的教學內容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在具體的初中體育教學改革中,教師除了進一步完善體育教學目標,還要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引入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創設趣味性的教學過程,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引導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育運動成效。
例如,體育教學中的快速跑訓練運動強度較大,很容易引發學生的倦怠情緒。對此,教師可以嘗試以“搶占紅旗”游戲為切入點,讓學生在略帶競爭性的游戲中逐步掌握步幅、步頻與速度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能夠在快樂情緒的引領下,高效率參與快速跑訓練,充分體現寓教于樂的教育價值。又如,籃球技巧需要學生長期練習才能掌握,且內容比較單一,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體育教師可以嘗試將籃球技巧教學與游戲活動相結合,為學生設計并開展“西瓜快跑”“穿越火線”“你爭我搶”等體育游戲,帶領學生在具體的游戲中練習“運球行進”“帶球過人”“拋球搶傳”等籃球技巧,切實增強體育運動對學生的吸引力。在一些階段性體育測試中,體育教師可以嘗試借助游戲活動,如“抓尾巴”“憋笑挑戰”等,幫助學生調整緊張情緒,讓學生以更好的狀態參與后續的體育測試,助力學生突破自我、提升自我,讓他們更有自信、更加積極地參與體育運動。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好奇、好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立足素質教育改革理念,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在完成固定性、基本性、計劃內體育教學任務的同時,創新體育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建構特色化、生活化體育教學模式,利用豐富、新穎的體育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運動體驗,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借助室內與室外聯合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體操。在室內體育課上,體育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體操運動的注意事項、重難點內容,并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以微課視頻的形式引導學生觀看具體的體操內容,并尊重學生的意見,根據他們的意愿對微課視頻中的內容進行重復播放或者慢速播放,切實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接著,體育教師可以進行室外體育教學,提前叮囑學生穿寬松的運動服、舒適的運動鞋,一步一步為學生示范體操內容。在練習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請做得好的學生上前展示并帶領其他學生一起做,自己則深入到隊伍當中,及時糾正學生的動作,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成效。
體育教學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自由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除了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巧,還要主動為學生提供交流、切磋的機會,增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拓展學生的體育學習思維,引導他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引發學生的自我糾正,使其能夠以更好、更積極地狀態參與體育運動。
例如,初中體育教學內容中的足球技巧需要學生在具體的運動中不斷揣摩,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此,教師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展足球練習賽,以裁判或者隊員的身份參與其中,與學生玩在一起、練在一起,切實增進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及時發現學生在運動實踐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在賽后進行較為準確、完善的總結、指導。與此同時,體育教師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比如,教師可以在體育課上帶領學生進行“兩人三足”訓練游戲,利用層層遞進的方式,先讓學生兩人一組進行練習,引導學生協調與同伴之間的步幅、步頻,尋找屬于本小組的運動感覺,再逐步加人,過渡到多人一組練習,最后本著安全第一的原則進行組間競賽,讓學生在具體的運動切磋和交流中掌握運動技巧,增強肢體協調能力,增進生生之間的關系,切實展現體育教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價值。
素質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對此,教師要在精準把握初中體育教學大綱的同時,主動建構終身運動理念,給予學生正向、積極的教育引導,使其在積極參加體育教學活動的同時,主動參與課余生活中的體育 鍛煉。
在現階段教育改革的引領下,體育教師可以建議學校適當增加體育活動,創建足球社團、籃球社團、羽毛球社團等,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參與體育運動,并發掘自身的體育運動潛能。除此之外,對于初中生運動習慣的培養,除了學校的體育運動指導,教師還可以嘗試與家長取得聯系,利用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活動,讓家長認識到體育對學生身心成長的重要價值,并鼓勵家長抽出時間陪伴學生一起運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助力學生樹立終身運動 觀念。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引領下的教育教學改革,旨在引導每一名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獲得均衡發展。因此,在具體的初中體育教學改革中,教師既要充分重視體育對學生身心成長的引領價值,又要積極進行體育教學總結與教學創新,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提高身體素質,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