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鴻 寧昊 王菲
2021年至今,國內城商行中,先后有四川銀行、山西銀行、遼沈銀行、中原銀行發布合并公告,這意味著城商行在歷經減量改制、更名重組、增資擴股、引智引技和跨省經營五個階段后,正式過渡到合并重組階段。省級政府希望通過整合小而分散的省內城商行形成規模經濟,監管部門也支持通過合并切實提高銀行自身防范、化解和處置金融風險的綜合實力。近期,山西銀行正在實施合并工作的最后一步——對原五家城商行的支付系統進行整合。整合完成后,山西銀行將正式以統一、獨立的直接參與者(直參)身份開展業務。
山西銀行支付系統合并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一是申請加入階段。由山西銀行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加入支付系統,完成各項準備并通過驗收。在此階段,山西銀行和原五家城商行合計六個支付系統直接參與者并行運作。二是行內系統整合階段。該階段首先由五家城商行臨時退出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將小額支付系統申請設置維護,大額支付系統業務特殊處理,隨后完成五家城商行的行內系統統一工作。三是直參撤并階段。同時撤銷原五家城商行的支付系統直接參與者行名、行號,由山西銀行正式以直參身份收發支付業務。至此,全部支付系統合并工作完成。
支付系統整合對銀行業務的影響
預期整體業務規模上升,形成“后發優勢”。2020年,在原五家地市城商行合并籌備階段,其大、小額支付系統往來業務規模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原大同銀行新加入的情況下,網銀系統往來資金筆數和金額才同比略高于全省平均。2020年度,五家地市城商行支付系統業務量增降情況不一。其中,資產規模最大的晉城銀行同比降幅最大,大、小額支付系統往來資金業務筆數同比分別下降65.6%和39.7%。可見,機構合并附帶的“社會效應”對支付系統業務量沖擊較大,尤其對規模較大的機構影響顯著。2020年,五家地市城商行支付系統往來資金筆數為1693.9萬筆,往來金額為5.8萬億元,內部資金交互往來資金筆數為8.65萬筆,往來資金額為583.3億元,業務筆數和資金量占比分別為總業務規模的0.5%和1%。隨著支付系統合并,原五家機構之間的跨行業務往來變為行內業務往來,因此造成的五家銀行內部業務量抵充對整體業務規模影響不大。由于山西銀行支付系統行名、行號尚未正式啟用,目前無法準確計算機構合并對支付系統業務規模的影響。雖在合并前期支付系統業務量會出現短暫的波動,但正式運行后,受規模效應影響,山西銀行吸納資金能力和營運能力預計會有顯著提升,其支付系統業務規模將形成“后發優勢”。
短期內市級規模下降,風險機遇并存。合并后的山西銀行可能產生的規模效應主要集中在總行和全省范圍。短期內原有的五家城商行由所在地市管轄變為省級行條管,在金融產品定價、貸款發放等方面失去絕大部分自主決策權,加之地方政府等市內大客戶流失,使原有的銀行業務可能被分流至本市或外地其他銀行,影響支付系統在當地的業務規模,不利于地方經濟發展。例如,2021年4月,山西銀行正式揭牌開業后,受同業和銀承業務縮減影響,陽泉市商業銀行當季(第二季度)支付系統業務筆數和金額同比下降13.8%和3%,第三季度同比下降52.7%和67.2%、環比下降58%和75.2%,同比環比雙降。在支付系統業務運營方面,隨著新業務的上線,未處理過該業務的市級分行員工操作熟練程度相對較低,導致短期內操作風險上升,影響清算紀律執行要求。在日常管理工作上,由以往的人民銀行地市中心支行管理改為省會城市中支管理,不利于地市對支付系統直接參與者管理經驗和知識的有效掌握。此外,前置機雙活、應急災備建設、機房設備購置維護、核心系統升級改造等工作投入規模相對較高,小型商業銀行實力有限,很難在短期內完成,支付系統合并后,能解決部分機房設備老化、城市電力網絡故障等因素引起的支付系統中斷問題,有助于保證支付業務的連續性。
充分發揮支付系統優勢助力銀行合并重組
銀行業務層面的措施與建議
迅速整合,做好應急保障,有效降低風險。作為新的直接參與者加入支付系統,行內支付系統的整合會對銀行業務正常運營乃至安全生產產生重大影響。為此,銀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積極的應對措施。以山西銀行為例,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認識,成立領導組統一指揮、全員調動、有序推進,及時與支付系統運維管理部門進行溝通,匯報方案變動情況、尋求方案可行性和時間計劃合理性支持。同時,做好對所轄分支機構,特別是原有五家城商行系統合并的統一安排指導,讓各分支機構有效了解相關計劃進度,及時向所在地人民銀行報告;提高信息透明度,確保分支機構能按時完成系統合并工作;充分保障各項計劃、進度能分階段順利實現,避免因準備不足而推遲原定計劃,導致錯過支付系統窗口維護期或與年終決算等重大事項時間重疊而被監管部門要求延期。二是在完善應急管理預案的同時,做好系統接入、整合、撤銷等相關模擬演練和培訓,準備好備用方案。明確系統整合過程中風險點和處置手段,制訂應急處理流程和退檔延期計劃;與外聘技術人員、同業技術人員、清算中心、公共設施運營商及政府部門提前溝通報告,獲取支持。三是強化在系統整合后的一定時期內的風險防范工作。加強日內流動性風險管理,在年終決算等重要事項期間提前布置預案、留足頭寸,確保能及時有效籌措資金,防范流動性風險;加大支付系統業務操作培訓力度,嚴格遵守清算紀律,以老帶新熟悉清算業務流程,降低差錯、失誤帶來的操作風險和負面影響,有效防范機房、設備、網絡環境等運維風險;將系統整合前及整合后的一段時間設置為過渡期,過渡期內應當7×24小時雙人以上值守,采取向監管部門日報告、周報告的形式及時反映相關問題,避免因網絡延遲、連接中斷等因素影響系統運行速率,有效維護新設立銀行的社會信譽和市場信心,保障支付系統業務連續性。
強化交流溝通,找準市場定位,創新發展業務。為占據行業主動、參與市場競爭、謀求未來發展,銀行應當充分借助支付系統優勢、有效拓展支付系統業務。以山西銀行為例,一是加強與支付系統運維管理部門的業務技術溝通交流,積極請求培訓、獲得業務指導,提供支付系統業務發展意見和建議。二是在山西省內眾多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和已有的一家省級城商行、一家省聯社的行業競爭形勢下,在原有市級城商行脫離本市政府支持的背景下,應當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優勢、找準定位、聚焦主業、錨定未來發展方向,充分借助國家“3060”低碳計劃、山西省資源轉型綠色發展等有利機遇,有效拓展、創新支付系統業務,開辟綠色支付業務發展新藍海。三是積極開發支付系統特色功能,挖掘和使用其潛在價值,利用支付系統業務功能,搶占市場先機,有效改進原有城商行落后理念、填補新設銀行的業務空白;同時,在手機號碼支付等新業務技術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出特色,通過發掘支付市場發展契機,反饋并請求支付系統運維管理部門開發特色功能,支持本行創新發展。
支付系統運維管理層面的建議
有效支持配合,強化日常監測,嚴肅紀律執行。支付系統運維管理部門應在支持配合的基礎上,按照風險為本的原則,盡可能地為新組建銀行作為新參與者加入支付系統提供便利。同時,加強系統整合期內的日常監測和報告,制訂并完善監測方案,督促山西銀行設置過渡期,并在過渡期內采用月度分析等形式充分反映系統接入、運行維護、業務處理等情況,全面報告在系統運行、業務辦理以及機房設備、網絡環境等方面出現的問題、產生的故障和處置方式,如有重大事項應當立即報告。嚴格規范過渡期內清算紀律執行、運維、差錯等通報和考核,提高新直參機構及其員工對支付系統、清算業務處理的思想認識和重視程度。
加大調研力度,及時總結問題,形成案例匯編。聯合編制《銀行合并重組支付系統案例匯編或問題處置手冊》等相關材料,以經驗材料、案例匯編或合并重組流程手冊等形式向人民銀行報告。全面總結歸納城商行支付系統合并過程中的經驗與問題,包含支付系統及與支付系統相關聯的系統、業務情況(如賬戶管理系統內賬號重復影響支付系統整合進度的問題),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案例(預案、機制、模式),為將來其他地方銀行合并重組過程中支付系統及關聯系統梳理流程、計劃方案、排查問題、處置故障、及時發現風險等提供經驗、依據和參考,形成支付系統助力銀行合并重組的“模式”。
深化培訓巡檢,督促災備建設,納入創新試點。支付系統運營管理部門應加大對新設立銀行機構的培訓力度和業務指導力度,制訂專門的巡檢方案并進行定期巡檢。一是排查系統整合階段各類處置是否得當;二是查看整合系統時遺留的問題是否均已整改,是否有新的問題產生;三是進一步排除安全隱患,完善現有的應急、災備方案。同時,在綜合考量的前提下,可為新參與者研發支付系統專屬特色功能,或優先將其列為支付系統新功能、新業務的試點機構,助推其盡快找準自身定位,明確發展方向,有效參與市場競爭,立足地方經濟金融,將支付清算業務做大做強。
結語
銀行系統的穩定性在整個經濟運行系統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對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的救助,通常要付出高昂的社會、經濟成本,因此備受社會公眾的關注。2008年金融危機前后,全球各國政府在被迫向銀行注入大量資本、提供存款保險的基礎上,開始鼓勵銀行之間通過并購來化解金融風險、增加市場價值、降低運營成本、實現規模經濟。但是,銀行間的頻繁兼并、重組又引發監管部門對合并后產生的共同風險敞口、關聯性機構的相互依賴、系統性風險的上升的擔憂,如果處置不善,會加重原有問題的復雜性、規模性和傳染性,最終影響金融穩定。雖然相關研究表明“拆分大型金融機構并不會降低未來風險事件出現的概率,也不會在風險來臨時消除銀行機構對援助的需求”,但通過銀行合并達到化解金融風險、實現規模效應的目標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城商行屬于特殊時期金融改革的產物,各地城商行資產充足率差距懸殊、資產質量良莠不齊、市場份額各不相同、風險集中度偏高。當前,國內銀行合并重組主要表現為區域內中小城商行戰略轉型,隨著金融創新不斷涌現,未來一段時間,商業銀行(不限于城商行)合并重組可能會演變成為行業發展趨勢——從國際上看,這將是應對潛在危機、適應發展潮流、實施開放銀行建設、走向國際化競爭的必然選擇;從國內來看,這也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舉措和方向。而在商業銀行合并重組過程中,支付系統作為公眾信任銀行的先決條件,是參與者與人民銀行、政府搭建的金融傳輸、應急、救助通道,也是央行防范系統性風險、保障金融安全、維護金融穩定的關鍵性抓手和系統重要性金融基礎設施。因此,一定要充分發揮支付系統優勢,防范金融風險的同時,快速演化出協同效應、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相對收益回報,積極迎接未來挑戰。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陽泉中心支行)
責任編輯:楊生恒
商業銀行月度資訊
《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發布
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多部門發布《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與現代金融體系建設相適應的標準體系。
監管部門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支持力度
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關于保障性租賃住房有關貸款不納入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明確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有關貸款不納入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
2021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2.2萬億元
2月11日,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2.2萬億元,同比增長12.6%;不良貸款余額為2.8萬億元,增加135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3%,下降0.02個百分點。
九江銀行董事長劉羨庭退休,肖璟出任行長
2月14日,九江銀行發布公告稱董事會于2022年2月11日收到董事長劉羨庭的辭任函。同日,九江銀行董事會決議選舉肖璟為第六屆董事會執行董事并聘任為該行行長。
銀保監會擬嚴格規范信用卡息費收取
2月16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擬重點治理信用卡息費收取、信用卡過度授信等領域的問題。
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辭職
2月17日,華夏銀行發布公告稱,張健華因工作變動原因,辭去公司執行董事、行長職務。在董事會聘任新任行長及其任職資格獲中國銀保監會核準前,董事會指定董事長李民吉代為履行行長職責。
“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暫緩施行
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公告,原定3月1日起施行的《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因技術原因暫緩施行。
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29萬億元
2月26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截至2021年末,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到29萬億元。與此同時,保本理財產品已經實現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