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川
摘? 要?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調查問卷和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綜合探析泉州市中小學生體質持續下降的原因。經過多年的實驗終于探索出在泉州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過程中運用“競賽模式”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并達到提高學生的各項體質健康測試項目水平的目的,如此為遏制我市學生體質下降這一社會難題提供寶貴的經驗,以及在泉州市中小學廣泛普及和推廣“競賽模式”。
關鍵詞? 競賽模式? 泉州市? 中小學生? 體質健康標準? 測試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2-247-0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增強學生體質、科學安排學習、生活、鍛煉,保證學生睡眠時間,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不斷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2021年1月以來,教育部再次出臺文件,對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睡眠、讀物、作業、體質管理等“五項管理”做出部署。福建省2019年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質量監測數據的公布,泉州市抽測學校的學生體育與健康質量監測數據不容樂觀,探索提升泉州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工作尤為重要。隨著福建省教育科學規劃專項課題《基于競賽模式導向下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策略研究》成功立項,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運用“競賽模式”也在泉州市部分中小學得到實驗與運用。
一、中小學生體質健康與測試工作存在問題
(一)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問題
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歷年來都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隨著國家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穩步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總體狀況是好的,形態發展水平繼續提高,營養狀況繼續改善。但仍存在不少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我國青少年的柔韌性、爆發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有所下降。其中體能素質中的速度素質、力量素質已連續20年下降,耐力素質連續30年下降,中小學生的肥胖率與近視率明顯升高。從2000年起至2019年我國共進行了五次全國國民體質監測,從已發布的監測反饋報告表明:國內青少年處于下滑狀態,視力不良率和屈光近視率提升,學生身體形態正常比例下降,肥胖和體重較輕者數量增多,缺少體育鍛煉成為體質下降的最主要原因,青少年體質下降也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二)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存在問題
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是學校每年常規工作,目前在測試工作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如目前泉州市個別完小還存在沒有專職體育教師的現象,由于沒有專職體育教師,學校的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只好由兼職體育教師來完成,個別兼職體育教師由于沒有接受專職的培訓,所以沒辦法掌握測試技能,或者測試的數據不準確。還如在電腦上用鍵盤“制造”學生的測試數據,用這種方式虛報測試數據,組織學生測試隨意性很強、不規范,測試采用的場地與器材不符合標準。個別體育教師對測試結果不公開,學生根本不了解自己每一個項目的具體成績與分值,達到怎么的等級,哪幾個項目好,哪幾個項差,由于沒有進行比較學生也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體育教師總認為把測試數據上報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網站就算完成當年的上報任務,所以學校、教師、學生對測試的工作都沒有引起重視。
二、競賽模式在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措施與方法
(一)營造重視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的氛圍
要求全市中小學校要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作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來抓,并列入學校的工作議程。各校要制訂符合學校實際的具體測試方案與措施,成立學校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的領導小組,并要求學校各部門要協調配合并各司其職,做到既分工又合作。通過在學校范圍內舉行測試工作的學習班與培訓班,使校長、行政團隊、班主任、和體育教師充分認識到每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是全校性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時學校可以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結合“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來進行開展,創造有利測試條件與創新測試工作方法使廣大學生真正動起來,并在參加陽光體育運動和達標爭優的鍛煉中不斷增加體質,促進身體健康發展,最終為祖國和人民服務,也是健康、文明生活的基礎。
(二)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運用競賽模式的比賽分組與項目設置
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把測試的對象劃分以下組別,小學一至六年級為六組、初中七至九年級分為三組、高中十至十二年級分為三組。小學一、二年級組和三、四年級組測試項目分為身高、體重、坐位體前屈、50米跑共4項。小學五、六年級組測試項目分為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1分鐘仰臥起坐、1分鐘跳繩、50米、50*8往返跑共8項,初、高中各組為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50米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生)1000米(男生)仰臥起坐(女生)800米(女生)共8項目。
(三)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運用競賽模式的具體方法
1.每年12月31日是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上報的截止時間,學校每一年9月份的開學初就開始為他們學生公布體質健康測試的項目,同時公布每一個年段每一個項目的評分標準,最好把標準做成廣告牌公布出來,包括及格、良好、滿分的具體成績。體育教師可以利用當天沒有體育課所安排的課后體育活動時間對各班的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標準項目摸底測試,再把測試的結果告之學生與學生家長,使學生對本人期初摸底的測試數據做到心中有“數”。
2.學生對測試項目不重視是之前存在的最大問題,如何改變現狀是當務之急。“競賽模式”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很多學科的教學中都有應用,學校可以根據年段統籌把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項目科學的安排在不同的時間段內作為單項內容的形式組織比賽,此時把競賽模式推出正好能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對比賽方法與規則對學生進行賽前的指導與培訓后再組織學生進行比賽。教師還要通過營造熱情洋溢的比賽環境,借助具有競技性的比賽達到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終使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水平得到提高。
3.在體質健康測試項目中運用競賽可采用多種模式,其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服務,幫助學生提高對測試項目比賽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項目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置比賽規程,如通過學生自我比賽、同伴之間比賽、同明星比賽、小組之間比賽、年段之間比賽、校與校之間比賽、各縣市區之間比賽等方式,定期公布比賽過程中測試數據,讓學生清楚自己的程度,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項目比賽的興趣。
4.在體質健康測試項目中運用競賽不同的規程,自我比賽可以采用“進步獎”的規程,期初的測試成績摸底與三個月后數據上報前的測試進行比較。每個項目測試成績進步幅度最大的學生獲得“最佳進步獎”稱號。同伴之間比賽采用“優秀獎”的規程,同一班級或同一年段的學生在同一個時間段內進行同一個項目的比賽。規則采用正式的競賽規則或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手冊的考試方法進行比賽,再根據參賽人數確定一、二、三等獎人數。同明星比賽采用“挑戰吉尼斯獎”的規程,在同一班級或同一年段或同一所學校設置班級、年段、學校某一個項目某個同學的最好成績,作為班級、年段、學校吉尼斯紀錄。每一項目紀錄在期初就可以向全體同學公布,經過三個月練習與訓練再次測試與比賽后再統計有多少項目的紀錄被多少學生破紀錄了。小組之前比賽、年段之間比賽、校與校之間比賽、縣級比賽、市級比賽采用“名次獎”的規程,同一個項目通過比賽取成績最好前8名成績的學生進行錄取與表彰,可以采用9、7、6、5、4、3、2、1的分值對前八名統計進行統計的團體總分,再根據總分進行排名次。
三、結果與分析
(一)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采用“競賽模式”前學生的參與現狀
采用“競賽模式”前學生對每年的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不重視,對測試的項目與標準不關注,教師安排測試什么項目學生就是隨便應付,學生不會在意自己測試的成績好壞,也不會在意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差距。教師對測試的數據也不會及時向學生公布,數據的唯一功能就是完成上報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網站的任務。
(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采用“競賽模式”后學生的參與現狀
采用“競賽模式”后學生開始會關注自己的期初成績水平,體育教師會把測試的結果及時告之學生本人與學生家長,讓學生與家長對測試的成績進行自我分析與評價。體育教師會把學生每一個測試項目的原始成績再根據提前設置的評分軟件自動評出學生每一個項目的分值,讓學生清楚自己成績處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的哪一個等級,再要求學生與家長一起制訂三個月后學生基本所要達到的成績目標,教師通過科學安排鍛煉時間與鍛煉項目讓學生做到“有章可循”。例如,通過每天的大課間安排1分鐘跳繩、立定跳遠、50米跑、坐位體前屈練習;再如在下午課余時間安排1分鐘仰臥起坐、引體向上、中長跑項目。學校盡可能提供鍛煉的場地與器材,保證學生可以得到充分的鍛煉。再利用當天沒有體育課所安排的體育活動課來安排體質健康測試項目的單項比賽,可以是小組間、班級間、年段間進行比賽。三個月實驗后期通過觀察可以看出學生參與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興趣明顯提高。
(三)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采用競賽模式的調查結果
通過對泉州市12個縣市區12所小學1所市直共650人、12所初中1所市直共650人、12所高中1所市直共650名。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結出:100%的學生都有在關注自己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91.7%學生贊成學校體質健康測試采用競賽模式,84%學生期待著經常采用體質健康測試項目的比賽,90.5%學生認為標準“競賽模式”對提高學生測試成績有很大幫助。通過“競賽模式”學生為了取得較好的成績與較好的名次就會自覺利用課后時間與課余時間去練習與鍛煉,學生每天都能自覺參與體育鍛煉,90%的學生每天的課余體育鍛煉時間達到或超過1小時。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采用“競賽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校采用的獎勵措施可以促進發現學生自覺鍛煉,挑戰自我,也發現有同伴合作、小組鍛煉來提高班級的整體成績,特別是在小組鍛煉時小組長與體育骨干作用會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樣既能提高學生適應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又可以培養團隊合作意識,更有利于學生養成自覺體育鍛煉的習慣。
2.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采用“競賽模式”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體質健康,學校與體育教師通過創造良好的競賽氛圍培養學生建立良性競賽的激勵機制。通過三個多月的實驗學生不僅體能項目,如50米跑、立定跳遠、1分鐘跳繩、1分鐘仰臥起坐等項目都有很大程度地提高,同時身體形態方面也得到改善與提高,如身高、體重指數、肺活量等指標。
(二)建議
1.體育教師需要多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與不同年齡段情緒變化,做好學生的參加體質健康測試的動員工作。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是學校每年的常規工作,時間長了學生很容易產生懈怠情緒。這就需要體育教師提前要做好的動員工作,讓學生充分認識本項測試工作的重要性,特別是身體機能較差的學生更應該多激勵和表揚,多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工作運用“競賽模式”充滿激情。
2.因地制宜安排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比賽項目,每一所學校都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不同的學校學生人數、班級數都不一樣,這就要求學校在安排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項目時要充分考慮本校的實際情況,做到科學合理又統籌安排。把所有的測試項目在規定的時間段內組織比賽。
3.為了保證比賽的順利完成,建議學校要發揮自身的優勢,合理布局,特別是農村學校更應該加大場地器材的投入。條件較好的學校在體質健康測試時可以采用購買服務的模式,租用先進的電子設備與測試工具,使比賽成績更準確,同時使比賽過程公平、公正、公開。
★本論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基于競賽模式導向下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策略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CG20-171)課題的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