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靜 李玉芬 宋花香




摘? 要? 本文采用董奇的“兒童青少年自信量表”《2010年編制》,對隨機分配的籃球訓練組和不訓練組進行研究,探討籃球運動對3—6歲幼兒自信心的影響。籃球訓練組在保持正常園區活動的同時,按每周3次,每次40~60分鐘,并持續一學期(20周)的籃球訓練,不訓練組只進行園區的常規體育活動。結果顯示,籃球訓練組幼兒在自我表現、自我效能感等三個維度方面顯著高于不訓練組,籃球訓練能夠顯著提升3—6歲幼兒的自信心。
關鍵詞? 籃球運動? 3—6歲幼兒? 自信心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2-268-04
一、引言
美國心理學家W·詹姆斯說過“面對成敗難卜的事業,取得成功的唯一條件就是信心[1]。自信心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和重要的內在推動力,擁有獲得成功的自信心,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投入到所制定的目標中,從而獲得成功。
增強幼兒的身素質、自尊和自信心不僅是教育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是構建健康中國的戰略基礎,只有身心的全面發展,才能使幼兒輕松應對環境中的風險因素[2]。3—5歲幼兒自信心發展水平會伴隨年齡增長而提高,且該期間發展迅速[3];在5—6歲和10—11歲兒童間進行暗示感受性和回憶差異性的調查研究顯示,兒童受暗示感受性的程度受到自信心差異的影響,且年齡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4]。所以,從小對幼兒進行心理品質的培養,無論對幼兒的身心健康,還是對整個國家民族形象的塑造,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研究查閱了國內外大量的相關文獻,發現對于體育活動能提高幼兒自信心的研究較少,多針對大學生或中、小學生自信心的相關研究,少有的實驗研究多選擇的是校外體育鍛煉對小學生身心的影響效果[5、6]。而有關體育活動對幼兒自信心影響的研究多為假設推論和理論探索,實驗性探究較少,僅有的少量實驗研究設計的年齡段較寬泛缺乏對3—6歲幼兒研究的針對性。至今并未發現有人探討幼兒喜歡、適合幼兒園開展且具有發展幼兒身心健康、促進幼兒自尊和自信心提高的籃球運動項目進行體育鍛煉的實驗研究。
體育活動對幼兒自信心的培養有極大的影響力[7]。籃球在提高身體自尊的功能上優于他運動項目并存在一定優勢[8]。作為一種幼兒感興趣且易開展和推廣的體育活動,籃球運動通過跳、投、跑等動作的協同配合可以有效提升和激發幼兒的專注力、協調力和活動興趣。所以,本實驗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依據兒童自信心結構的維度,從自我效能感、自我表現和成就感三個角度,以幼兒喜好、易操作并具推廣的原則選擇體育活動,探討以籃球項目為最佳載體,為家長和幼兒教育者提供培育幼兒自信心的有效路徑及理論依據。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選取廣東東莞市金色未來教育集團986人為研究對象,該集團幼兒籃球代表隊曾代表廣東省參加目前國內最大的幼兒籃球賽事全國“華蒙星”幼兒籃球賽,并獲得一等獎。其中3—4歲(平均年齡3.56歲)320人,占32%;4—5歲(平均年齡4.46歲)326人,占34%;5—6歲(平均年齡5.65歲)340人,占34%。根據“除了進行籃球訓練,其他一切活動與不進行籃球訓練組保持一致,并限制籃球訓練組額外增加其他活動”為原則,選取樣本480人,實占49%,為籃球訓練組;選取樣本506人,占51%,為不訓練組;籃球訓練組與不訓練組幼兒在性別、年齡及身體綜合發展水平上較一致;籃球訓練組連續訓練一學期(20周),每周訓練3次,每次40~60分鐘,籃球任教者教學能力和教育背景相對均衡。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董奇的“兒童青少年自信量表”《2010年編制》進行研究,該表涵蓋自我表現、自我效能感、成就感共3個維度。其中,8個自我表現問題,6個自我效能問題,3個成就感問題。根據likert4級量表,1為“非常不符合”、2為“不太符合”、3為“基本符合”、4為“非常符合”,自信心水平越高的得分就越高。
2.統計方法。采用Spss13.0對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和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一)籃球訓練組和不訓練組在幼兒自信心水平上的差異檢驗
幼兒籃球訓練組在自信心水平上的得分明顯高于不訓練組,證明籃球練習對幼兒自信心的發展有明顯促進作用,進一步驗證了前人研究結果的價值。顏軍研究表明,在兒童體育活動中,推廣籃球運動具有提高兒童身體自尊和自信的潛在可能性,并具有較強的實用與推廣價值[9]。幼兒園可以通過籃球的活動方式與優化活動的目標來為幼兒體質健康的提升和身體的全面發展提供外部支撐[10-11]。籃球運動技能性強、對抗激烈并具較高觀賞性,經常參加籃球訓練除了具備較熟練的球技,還能通過各類比賽在學生和家長面前進行展示,長期的身體鍛煉和經常性的表揚使得幼兒身體和心理的自信心水平得到較大提升。此外,作為國內幼兒運動中開展最“火爆”的運動項目,籃球以幼兒喜好、易操作并具推廣價值深受廣大幼教工作者喜愛,尤其是籃球的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更是幼兒階段所推崇和需要的,通過籃球運動規則和要求較好地幫助幼兒實現分享和協作等優秀品質的培養和體現,同時提高了幼兒的個人溝通和交往能力,間接地提高了幼兒的自信水平。
(二)籃球訓練組和不訓練組在自我表現維度上的差異檢驗
由表2可見,籃球訓練組自我表現明顯高于不訓練組的得分。自我表現是幼兒自信心發展的行為因素,在現實中,每個人試圖模仿各種成功的模式來塑造自己,并給他人留下較好的印象[12]。以幼兒為中心組織籃球訓練,調動身體協調配合,挖掘幼兒自我表現的潛能,通過成就感的獲得,實現自我表現欲的提高和自信心的發展。籃球訓練中因幼兒層次不同自我表現機會也不等,盡管每個幼兒都參與相同的訓練,因其自我表現能力水平的不同,促使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存在差異。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13],本研究組織的系列籃球訓練具有易、中、難三種不同程度,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幼兒都能有效參與到活動中,并有機會實現自我的表現,以保證每個幼兒都有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從而調動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促使幼兒自我表現能力的提高。
(三)籃球訓練組和不訓練組在自我效能感維度上的差異檢驗
由表3可見,籃球訓練組自我效能感明顯高于不訓練組的得分,表明經過系統籃球訓練的幼兒自我效能感能力更強。自我效能(Escf-efficayc)是指個體對自身能否完成某項任務而具備的行為能力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也被看作是判斷及評價行為能力的信念。通俗地講,自我效能就是人們對影響或控制工作及生活的能力和自信程度。自我效能包含動機、情感及認知的功能,可視為人類行為操作中的一種巨大力量[14]。錢建龍和耿耀國研究指出,體育訓練或教學的目標不只為了讓學生獲得較強的運動能力,還在于使學生或運動員獲得更強的自我效能感,系統的體育訓練或教學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或運動員自我效能和自我效能意識的提高[15]。自我效能感是幼兒自信心發展的核心,系統地籃球訓練在幼兒自信心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通過調動幼兒的全面參與,使幼兒在自我表現中收獲了成功的愉悅感,這種成功后的愉悅感促使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自信心的增長。
(四)籃球訓練組和不訓練組在成就感維度上的差異檢驗
籃球訓練組成就感明顯高于不訓練組得分(表4),說明系統的籃球訓練有助于提升幼兒成就感。幼兒通過系統的籃球訓練,對于籃球場上熟練地球性表演、成功的投籃、快速的過人和成功的搶斷等,讓幼兒充分得到技能的體驗和個體優越感的釋放;每一次得分和比分的反超以及較好名次的取得,都能使幼兒的個人成就感和集體榮譽感得到有效提升。籃球訓練中體驗到的成就感,對促使幼兒獲得愉悅的、自信的自我情感體驗、肯定的自我評價和穩定的自我情緒的形成以及積極的自我效能感的發展和自信心的提高都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幼兒自信心的動力因素是成就感,并隨年齡的增長呈曲線上升趨勢[16]。因此,通過系統的籃球訓練使幼兒獲得成就感,不僅是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更是幼兒身心全面發展、自信心不斷增強和取得成功的“動力源”。這些體驗和成就感又可以較好地融合到幼兒日常的交友、學習、生活當中,最終促進籃球訓練組得分顯著高于不訓練組。
(五)籃球訓練及教師評價情況與自信心的關聯性分析
本研究運用相關統計分析法,表5數據顯示,自信心總分同是否參與系統訓練(每次籃球訓練時間、每周籃球訓練頻率、總訓練時間)以及幼兒教師積極地正確評價和引導都有顯著地相關性。幼兒在籃球運動中獲得的成就感,除了與幼兒自身對技術動作掌握的熟練情況相關,還與教師在活動中給予的積極引導和評價有較大的關系。作為外部動因的教師積極的引導和評價,對幼兒成就感的獲得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并能夠加速幼兒獲得成就感,,提高自我表現力,產生自我效能感。王娥蕊研究指出,幼兒自我評價是以成人的評價作為對自己的評價,表現為從依從性的評價發展到從某一方面進行自我評價,以致能從多方面進行自我評價[17]。幼兒年齡越小受成人評價的影響越大,尤以有威信的成人(班主任老師)和同齡人的語言對幼兒的影響最大。Feeney等人認為,在與幼兒相處中,教師的認可以及對幼兒的愛護和尊重對于幼兒的自信心和成長以及幼兒期對新事物的好奇和探索非常重要[18]。良好的師幼互動關系可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提高教師在幼兒心目中的地位。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嚴謹的言行和真摯的情感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自我表現和自信心的樹立。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籃球訓練組幼兒在總體自信心水平、自我表現、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方面,得分均高于不訓練組,籃球訓練的效果非常顯著。
2.參加籃球訓練的時間越長、訓練頻率越高、總訓練時長越長,訓練效果和自信心水平就越高。
3.幼兒教師(指導籃球訓練)對于幼兒的訓練評價越積極、引導越到位和合理,幼兒受正面的影響就越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也越高。
(二)建議
1.籃球作為一種幼兒感興趣且易開展和推廣的體育活動,應成為幼兒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運動技能,并在幼兒園中全面開展和推廣,使更多的幼兒接觸和掌握并參與到其中。
2.教師在組織籃球訓練中,應充分發揮幼兒的自我表現力,提升幼兒成就感的同時促使其自我效能感的增強,促進幼兒自信心的發展。
3.提升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和素養,加強教學中的正面引導,制定合理的評價標準,籃球訓練中通過積極的評價和引導促進幼兒自信心水平的提高。
4.加大宣傳和引進力度。多引進具備一定籃球技能的男性幼兒教師或在幼兒教師中普及籃球技能,實現每位幼師能教籃球、園區處處有籃球,充分地利用籃球訓練效果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基金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項目編號:GD17XTY15。
參考文獻:
[1]劉善循.高效率學習與心理素質訓練——如何使您更聰明[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2]楊麗珠.兒童人格發展與教育的研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3]楊麗珠.兒童個性發展與培養的實驗研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4]VrijA,BushN Diffrenees in suggestibility bewteen5-6and 10-11year olds:ThereIationshipwihtseIfeonfidence[J].PSyeholoygCrime&Law,2000(06):127-138.
[5]FesitJ,FesitGJ.李茹,傅文青等譯.人格理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6][美]羅伯特·斯萊文著,姚梅林等譯.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7]鄭藝.體育活動與幼兒自信心的培養[J].幼兒教育(浙江),1997(04):11.
[8][美]JeryrM,Bugrer著,陳會昌等譯.人格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
[9]顏軍等.校園課外體育鍛煉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身體自尊和自信的影響[J].體育與科學2019(03):100-104.
[10]莫雷.20世紀心理學名家名著[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1]MaslowAH.Ahteoyrofhumnamotivation[J].PsyehologiealReview,1943(50):370-396.
[12]張磊等.課外足球鍛煉與青少年自信心的關系——基于校園足球背景的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7(11):68-71.
[13]龔浩然,黃秀蘭.維果茨基科學心理學思想在中國[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
[14]楊麗珠,王娥蕊.大班幼兒自信心培養的實驗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05(04):40-42.
[15]錢建龍,耿耀國,白宏炎,等.自我效能理論與體育教學[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5(03):62-66.
[16]王娥蕊.3-9歲兒童自信心結構發展特點及教育促進的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6.
[17]楊麗珠.幼兒社會性發展與教育[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18]FeenyeS,CllristensenD.Morvaeik,E.Who am in the livesofchildren:Anintroduetiono.Tetaching youngchildren(6th)Columbus,ohio:Merril Publishing Company200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