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
中圖分類號:G811.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2-009-02
摘? 要? 在城市社區體育事業體系中,社區體育公共服務是關鍵的組成元素,是社會公共服務系統達到均等化狀態的基本要求。社區體育是全民健身意識強化的主力軍,在新時期,有必要持續強化城市社區體育服務建設工作。結合當下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建設的現狀,站在不同視角上對全面促進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的策略展開了探究。
關鍵詞? 城市社區? 體育公共服務? 發展策略
在居民生活質量持續提升與體育意識不斷強化的背景下,在計劃經濟背景下形成的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系統難以對居民多元化與多層次的體育需求予以滿足。雖然如今多個區域的體育部門對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建設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視,借助吸引公眾參與、推升政府購買力等形式來對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進行完善,然而城市居民旺盛的體育需求依然無法被充分滿足。所以,需要對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進行整合,保障居民體育的參與權,使得居民享受到更為優質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
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特點
體育公共服務是為了持續改善與優化體育健身環境與條件,對群眾存在的個性化體育需求進行滿足,提升群眾健身素養的服務與保障性體系,其將全體群眾或組織視為主要的對象,以此為基礎明確相應的體育公共服務形式、政策、內容與機制等相關內容。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具體如下。第一,系統性。體育公共服務包括供給、保障、需求與評價等多元化的內容,為了保障不同板塊與元素能夠形成協同的關系,便需要系統性地展開設計與組織工作,構建出有序且高效運行的體育公共服務系統。第二,公共性。這一特征是體育公共服務系統的核心特點,在利益取向方面,體育公共服務更加關注公共體育權益的實現,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在服務主體層面上,體育公共服務針對的是全部的群眾,在服務供給的層面上,為所有人提供相同的體育服務,每個人可以享受到公平的體育服務。第三,統籌性。事實上,體育公共服務的主導者依然是政府部門,對不同區域內的公共性質資源予以全面整合,使得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形成資源合力,使得人們享受到更為優質的體育公共服務[1]。第四,科學性。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創建建立在充分分析不同區域經濟實況與經濟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將責任機制明確、高效與高品質服務作為基點,表現出較強的科學性特征。第五,服務性。體育公共服務的核心是不同主體形成合作關系構建成多元化的合力,使得群眾享受品質更高的服務,落點始終是提供服務,所以體育公共服務表現出顯著的服務性特點。第六,保障性。在制度框架內,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保障全部群眾均能夠享受到平等權利,在財政投入方面,保證不同區域中的人能夠享受均等的體育資源。
二、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的價值
在現代社會中,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具有的價值不可忽略。如今,我國民生品質持續提升,群眾基本的生活需求已經被全面解決,這是國內社區建設的重要一步。但是,國內群眾生活需求持續增加,比如精神文化與體育等方面的生活需求等。對城市社區內的群眾而言,精神生活與文化方面的需求較為容易被滿足,然而體育方面卻表現出明顯的供應與需求矛盾。同時,城市社區群眾處于城市環境中,日常生活中缺少勞動,盡管生活更為安逸與舒服,然而,健康問題隨之出現,這使得群眾整體的健康素養水平不斷下降,比如高血壓、肥胖等,這些疾病的出現與缺乏勞動以及鍛煉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系,此種情況急需改變。在十九大上,“健康中國”的思想與戰略被提出,明確指出國家與民族富強的關鍵標志是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需要持續健全國民健康的相關政策,使得群眾得到群面與全周期的健康保障[2]。借助體育運動與鍛煉活動的方式,全面健康素養水平得以提高,相比于“事后”處理疾病,提前借助體育運動預防疾病的方式能夠使得社會醫療成本水平下降,使得群眾承受疾病治療痛苦的概率降低。所以,我們需要持續關注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這不僅能夠使得群眾體育生活需求被滿足,也是持續落實“健康中國”思想的戰略基礎,助力群眾身體健康素養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我國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的發展策略
(一)引導居民參與體育鍛煉
在對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品質進行提升的過程中,宣傳體育運動、激發群眾體育運動熱情、完善體育設備設施僅僅是一部分工作。此外,還需要持續進行體育運動的宣傳活動,使得社區居民能夠主動參與到體育運動與鍛煉的隊伍當中,使得群眾體育熱情被充分激發出來。城市內的生活環境與條件和農村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就使得城市社區內居民難以適應勞動與體育鍛煉,即便是許多從農田中走出的老年人群體,也逐漸喪失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對此,相關部門有必要深入到社區基層當中,進入企事業單位與學校,對社區體育運動進行有序宣傳,使得全民運動與鍛煉的意識得以強化,從根本上意識到體育鍛煉的意義與價值。此外,運用舉辦不同類型體育賽事活動的方式,充分吸引群眾對體育活動進行觀看,同時積極參與其中,對體育運動保持充分的熱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對體育運動形成興趣與習慣。
(二)強化對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的管理
對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進行管理是助力體育服務體系持續長久發展的基礎與關鍵。首先,政府部門需要結合當地實況設計出與之相適應的規章與機制,使得政府部門與社區形成合理對社區體育設備設施體系進行建設,使得社區能夠提供品質更為優良的體育服務[3]。其次,運用法律方式監管公共社區體育資源,使得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管理舉措能夠被有序落實,提升監督與管理工作力度,監管體育設備設施的資金,使得資金用途更為清晰與透明。此外,需要將政府與社區等多方面的力量進行結合,創建出特色更為明顯的社區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使得公共體育設備設施被高效使用,使用更為先進的管理思想與手段,把社區公共體育管理服務體系更為優質,為社區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提供助力。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對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相關工作進行績效考核,挖掘其中潛在的問題,持續進行體系優化與完善,使得體育公共服務綜合品質得以全面提高。
(三)明確社區體育公共服務責任機制
為了全面提升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的綜合品質,首要任務是對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的相關主體責任進行明確與強化,不管是何種形式的社區體育公共服務,政府均是關鍵的供給主體。因此,這就需要政府部門站在社會治理與建設的視角上,從根本上強化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的責任與擔當。站在整體視角上,需要解決基礎行的體育設備設施建設與完善問題,對其進行后期的監管與維護。結合不同區域的具體情況,對各項體育設備設施進行調配,使得各項體育服務與管理工作體系得以全面優化,對不同區域居民的體育需求予以滿足。在此基礎上,對社區居民宣傳與體育鍛煉相關的健康知識,使得社區居民能夠理性且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為居民整體身體素養水平的提高奠基。
(四)吸引社會力量
在進行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大量資源的有效支撐,僅僅借助政府財政支持社區體育服務活動的開展是遠遠不夠的,可能會致使相關的體育工作難以有效開展,使得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中的供需矛盾進一步惡化。對此,政府部門需要積極吸引社會上各類力量的參與與支持,比如企事業單位、文化團體等,無論是在資金、物質還是人員上,均提供相應的幫助,使得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工作開展過程中可能會承受的資源限制壓力得到有效緩解,切實提升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供應數量與綜合品質[4]。在整個過程中,政府部門需要借助多元化的途徑與方式反饋提供幫助的單位,比如,在社區體育活動進行過程中對企事業單位與文化團體等進行相應的廣告宣傳,實現雙贏的效果。
(五)加強人才引進
除去上述策略外,為了從根本上提升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的綜合品質,還需要站在人本發展的視角上,明確人才對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發展的核心價值,對體育公共服務人才進行培養,同時持續引進高品質的體育公共服務人才。比如,在學校教育板塊,有必要嘗試創建專業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使得體育與社會治理的專業融合起來,培養出助力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事業全面健康發展的綜合人才[5]。此外,還需要適度地提升人才地綜合待遇水平,強化其責任意識與職業道德,激勵人才投身公共體育服務事業中。
四、結語
隨著社會治理和建設體系的完善,我們需要高度關注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運用科學化與合理化的建設與發展舉措,使得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綜合品質得以全面提高,對群眾體育生活需求進行有效滿足,引導其主動參加體育運動鍛煉活動,提升全民身體綜合素養,最終為“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達成奠基。
參考文獻:
[1]劉震,韋雪梅.體育社會組織參與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優勢、困境及路徑[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20,34(01):43-49.
[2]郭雷祥,于少文,馮俊杰.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發展模式分析與優化——在主動健康視闕下[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9,21(03):102-106.
[3]劉暉,隋勝男,丁吉鵬.困境與應對:文化強國導向下我國社會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7,33(2):26-29.
[4]黃健,曹軍,黃義軍.“健康中國”背景下健康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保障體系構建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9,36(03):295-299.
[5]王學彬,鄭家鯤.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建設:內容、困境與策略[J].體育科學,2015,35(0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