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立
中圖分類號:G831?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2-064-02
摘? 要? 群眾健身對體育舞蹈需求的不斷提升和“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為高校體育舞蹈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生存空間,同時也對體育舞蹈學科的教學能力和學生專業素養發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藝術審美與舞蹈創編能力兩個核心要素進行體育舞蹈素養教學實現路徑探索,旨在提升我國高校體育舞蹈專業教學成效和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水平。
關鍵詞? 高校? 體育舞蹈? 素養教學? 路徑
一、前言
當前我國高校的體育舞蹈在教學要素上已初步融合了形體訓練、套編動作表演、體育舞蹈理論、文化修養和體育品格教育等教育要素,從理論上講已可滿足學生在藝術修養、形體發展和藝術表現力等素養的發展需求。但根據筆者對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的文獻檢索結果看,當前我國體育舞蹈教學主要以下三方面的教育成效上存在問題:首先,教學實施仍為套編動作練習、隊形變化和技戰術訓練,缺乏體育舞蹈理論、樂理知識、運動人體科學原理、美學法則和體育舞蹈項目運動間的規律性、體系性認知,造成學生藝術審美與舞蹈創編自主成長能力缺乏;其次,在教學設計和育人目標上缺乏針對性和目的性成長規劃,不利于學生真正專業素養教育的實現;再次,在教學手段上,缺乏課堂+教育網絡的構建能力,不能進行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藝術審美與創編能力的有效拓展。因此,本文在我國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現狀基礎上,就藝術審美與舞蹈創編兩個核心要素的成長規律與教學實施策略進行體育舞蹈素養教學實現路徑探索,旨在提升我國高校體育舞蹈專業教學成效以及學生群體的體育舞蹈核心素養發展水平。
二、體育舞蹈素養教育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及能力培養依據分析
(一)體育舞蹈理論與音樂、人文科學、哲學、人體運動學多要素融合教學是素養教育的基礎
根據競技體育舞蹈競技要素和呈現內容來看,體育舞蹈不僅局限于體育運動屬性,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厚的藝術呈現力和欣賞水平,不僅深受國際舞蹈組織的廣泛認可,更是深入大眾內心,成為當今較受歡迎的群眾健身運動。根據體育舞蹈分類來看,可分為拉丁舞和摩登舞兩大類。其中,拉丁舞由桑巴、恰恰、倫巴、斗牛舞、牛仔舞五個舞種組成;摩登舞由華爾茲、探戈、維也納華爾茲、狐步舞、快步舞五個舞種組成。舞種豐富且藝術呈現力、表達方式風格多樣。體育舞蹈的上述特點同時也給高校體育舞蹈課程設置、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實施及考評機制等教育環節帶來了較高的挑戰。整體而言,體育舞蹈教學雖以形體動作表現為基礎,但同時融合音樂、舞蹈、服裝、舞臺藝術等眾多藝術元素于一體,因此我們在探索體育舞蹈素養教育實現路徑首先要解析體育舞蹈素養教育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明確藝術賞析能力和舞蹈創編能力兩大素養的成長依據。從內容構成來看,我們首先應加強體育舞蹈基本運動技能與體育舞蹈理論、音樂、人文科學、哲學、人體運動學等專業知識之間的聯系,充實教材內容,為學生專業素養教育目標的實現打好基礎。其次,應充分尊重學生在藝術審美與舞蹈創編能力發展的內外部影響要素和內在成長規律,有重點、有步驟地實施體育舞蹈理論、音樂、人文科學、哲學、人體運動學等學科教學,使之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
(二)音樂感知力、藝術呈現力和人文內涵表達力是學生專業素養的構成核心和發展關鍵
體育舞蹈教學區別于其他 競技體育運動的重要特征就是體育舞蹈的藝術性和欣賞性,因此體育舞蹈訓練過程中的節拍、節奏、音樂情感的感知、呈現及人文內涵的表達都是影響體育舞蹈素養的關鍵因素。英國作為高校體育舞蹈教育開展最早的國家,不僅很早就將體育舞蹈作為高校體育教學的專業課程,還特別關注學生的藝術素養的培養與實踐機會的創設。英國高校不僅有專門的交際舞藝術團,還經常創設機會讓體育舞蹈專業學生有外出參加各種實地表演和比賽的機會,使教學與實踐形成系統、完善的體育舞蹈教學體系,同時還讓學生明確了良好的音樂感知力和扎實的舞蹈功底的重要意義,使學生對自身的藝術呈現能力、藝術感知能力和人文內涵表達能力提出了發展要求,從而產生較好的教育合力。
(三)教學環境創設和教學要素的持續創新是素養教育的必要保障
根據筆者對中國知網、百度網站的文獻檢索結果看,高校體育舞蹈發展水平較高的歐美國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均分別從體育舞蹈校園社團構建、社會展演機會創設、體育舞蹈創編參與等多個層面有重點地進行了教學環境創設,并且在課制、合作機制等方面進行了交叉學科的融合教學機制構建,使得基于精品課程等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根據時代需要應運而生,從而實現了體育舞蹈教學組織、管理以及人才培養定位存在清晰而明確的教學目標體系和人才培養能力發展框架。此外專門化的體育舞蹈協會和不同規格的常規化的體育舞蹈賽事的舉辦,以及相關專家、學者的賽事研討會議的不斷召開以及專門化的體育舞蹈權威期刊的發展,使得國外體育舞蹈教材不僅內容更加豐富而且更具有時代性和前瞻性,為體育舞蹈教學注入了時代活力,為體育舞蹈人才的廣泛培養發揮了巨大的外部促進作用。
三、高校體育舞蹈素養教育可行性實現路徑分析
(一)從課程內容、育人目標和學生專業素養能力發展三方面合理化配置教學要素
從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的文獻檢索結果來看,北京體育大學、首都體育學院等作為我國體育舞蹈專業開展較早的院校現有教材編排及授課,雖然在教材編排上融合了體育舞蹈專項技能與體育舞蹈概述等理論教學,但仍然存在學生藝術素養基礎差,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和專業舞蹈教師數量不足與學科知識體系、藝術教學能力相對缺乏的教學困境,因此在教學實施上仍然長期主要以專項運動技能和套路表演為主要教學內容。學生雖在專業技能、教學能力兩個方面獲得了較高的提升,但體育舞蹈藝術審美力、表達力以及創編能力上仍存在明顯的短板,這個教學短板的解決不能僅靠體育教師和學生解決,需要融合多學科的教學優勢與育人合力進行教學內容的重構。基于素質教育育人要求和體育舞蹈學科發展要求,探索高校體育舞蹈專業學生的藝術審美與舞蹈創編能力教學實現路徑,適應當今用人單位多元化人才要求,首先應從源頭上抓起,特別是從課程內容、育人目標和學生專業素養能力發展三方面進行整合設計,合理化配置教學要素。首先,構建美術、音樂、舞蹈與傳統文化多學科融合課程開發與教學實施機制,使現有的體育舞蹈套編動作表演形式與體育舞蹈理論、傳統文化教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素養教育等多個要素之間形成層級發展、有序結合的融合教學體系,使多個學科基于體育舞蹈教學需要進行有機編排,從而讓學生的藝術感知力、表現力具有扎實的學科理論基礎。其次,將體育舞蹈創編教學和藝術鑒賞教學納入體育舞蹈教學體系,從根本上解決高校體育舞蹈教學重技術輕理論、重套路表演輕舞蹈創編能力發展的教學現象,使教師與學生重視藝術欣賞和舞蹈創編能力的重要價值,從而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有順序地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力、組織與探討能力,從而逐步積累創編能力。最后,重視大學生群體的情感認知規律研究,充分尊重學生的藝術感知力、表現力的成長速率,使教學編寫符合本校學生認識、發展特點,充分體現體育舞蹈教學的健美與健身、大眾與專業特性相統一的原則。
(二)構建課堂+網絡教育平臺的教育網絡,拓展素養教育的影響深度
根據高校學生身心發展速率和體育舞蹈素養藝術審美與創編能力成長的規律,以及高校學生當前的學情水平,我們在探索學生素養教育的可行性實現路徑必然繞不開教學實施策略。由于體育舞蹈專業課時設置大一至大二為128課時,一周4次課,到大三則減為一周3次。這些有限的課時設置與體育舞蹈構成要素眾多、學生素養成長速率不高的現實存在矛盾,更難以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具有深厚的樂理知識與樂曲片段創編能力、文化鑒賞水平等更深層次的素養教育。因此基于課堂教學主要手段,探索網絡教育平臺、社會實踐網絡等課堂+等綜合教育網絡,是拓展課堂容量,提升教學組織體系化、科學化與能力教學的過程化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教育探索。首先,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藝術鑒賞、舞蹈創編能力發展速率,將體育舞蹈理論教學、精品課程鑒賞、比賽視頻賞析、音樂、舞蹈、人文哲學等教育內容按年級進行網絡教學資源構建,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展需要提供不同層次的體育舞蹈教學資源;其次,學校及體育舞蹈組織應根據體育舞蹈的社會影響力與發展潛能,構建大學生體育舞蹈賽事及組織,通過競賽網絡的構建,激勵專業學生的藝術審美與創編能力的快速成長,達到“以賽促練”的成效;最后,創設文藝展演等校園藝術發展氛圍與機會,為體育舞蹈學生的藝術成長和舞蹈創編學習提供豐富的自主成長動機。
四、結語
高校體育舞蹈是一門融合多種藝術元素于一體的群體性體育運動項目,具有較高的欣賞性、藝術性和感染力,特別是藝術審美能力和舞蹈創編能力是體育舞蹈專業學生今后從事體育舞蹈教學和職業發展的關鍵素養,應著重進行相關教育,切實提升我國高校體育舞蹈專業教育成效和人才培養結果。本文就藝術審美和舞蹈創編的能力發展要素和依據,基于當前體育舞蹈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體育舞蹈素養教學的實現路徑探索,具有較高的教育實踐可行性。
參考文獻:
[1]袁明月,李童選,張小瑩.試論體育舞蹈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J].科教導刊(中旬),2017(05):144.
[2]劉志平.簡論體育舞蹈促進青少年體育素養提升的實現策略[J].青少年體育,2020(09):36-37.
[3]王楠.體育舞蹈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價值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04):75-76.
[4]丁雁彬.論體育舞蹈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24):151+163.
[5]潘新,朱梅新,王哲,等.體育舞蹈課程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價值分析——以贛南師范大學體育表演專業為案例[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2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