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
摘要:目的:探討PDCA循環模式在消化內鏡護理風險控制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有針對性地選取我院在2020年4月到2021年5月這個階段接收的消化內科疾病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對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針對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針對觀察組是以對照組為基礎加之實施PDCA循環模式,然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風險事件發生率等情況要明顯優于對照組,P值小于0.05。結論 針對消化內科疾病患者進行消化內鏡應用和風險護理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落實PDCA循環模式,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效做好風險控制。因此這種護理干預方法在臨床實踐中有更加良好的應用價值,值得對其進行推廣。
關鍵詞:PDCA循環模式;消化內鏡;護理風險;應用效果
PDCA循環模式主要是由4個單詞的首字母組成的,分別是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處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對應的順序和流程進行全面系統的護理管理,并且充分遵循相對應的循環模式,按照既定要求順利推進各項內容,這樣才能體現出更科學規范的護理流程和整體操作效能。在當前消化內科疾病患者的檢查過程中,通常情況下要應用消化內鏡操作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消化內鏡的檢查和評估過程中也有不同程度的風險,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充分做好應有的風險控制工作,這樣才能體現出良好的護理成效。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PDCA循環模式的有效應用,以此為風險的有效控制和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升提供必要支持。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重點選取我院近一年時間內接收的消化內科疾病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該循環模式對于該類患者的應用效果。現在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一共涉及200例患者,是我院在2020年10月到2021年11月這個階段接收的消化內科疾病患者,患者包括男性103例,女性97例,年齡范圍在24歲至69歲之間,平均年齡是45.35歲。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結合護理模式的不同,對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有患者100例,對比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未發現統計學差異,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針對對照組進行護理管理的過程中,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采取常規護理模式。對觀察組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是以對照組為基礎進一步實施PDCA循環模式,具體的操作內容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結合患者的情況對其進行切實可行的風險護理評估,且構建相對應的管理計劃p。要明確相關方面的問題,對于物品準備不足或者存放不夠規范,或者患者可能出現的跌倒墜床等風險等都要充分分析,嚴格做好計劃的制定和完善工作,確保相關護理人員具備應有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在培訓和考核計劃方面有效強化,以此體現出應有的規范性和計劃的可行性。其次,做好執行D。在執行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計劃的相關內容和具體目標,制定出更切實可行的執行方法和執行策略,在具體的執行操作過程中,要充分做好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工作,要組建相對應的護理管理小組護士長任組長,針對全科室的所有護士進行理論和實際操作的培訓工作。同時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且在第一時間進行解決,確保人人都參與進來,進一步增強其集體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在專業技能方面得到切實提升,在環境管理方面也要有效加強,著重做好綠色通道的分流處理,充分規避可能出現的交叉感染等相關風險。針對物品藥品等要進行嚴格管理,為隱私的保護和自身的安全提供必要保障。同時,要有效執行醫療風險防范機制,確保制度和流程在實踐的過程中得到有效落實,以此體現出應有的執行效果。同時充分做好無菌物品管理,由專人進行管控,明確消毒管理細則,確保各項責任能夠落實到個人身上,以此體現出各項計劃和制度的執行效能。第三,要嚴格細致的進行檢查C。在檢查的過程中要確立系統完善的評價體系和檢查機制,由主任護士和護士長組成相對應的評價小組,每一個月末對整體工作進行一次檢查,護士長進行相對應的質量監管,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專項考評,逐層進行檢查和監控比同時互相的補充和完善,實現查漏補缺,在實際操作學習完畢之后要進行嚴格的考核,每月要組織一次綜合測評,對于各級人員進行全面性系統性的考核和監督管理,對于規范程度進行嚴格質量把關,對于考核內容進行有序操作,并制定出與之相對應的質量標準和評估體系,在綜合考核的基礎之上進行優化完善,查漏補缺,并著重針對考核記錄進行留檔保存。第四,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A。在具體的循環模式推進過程中,要針對相關環節進行嚴格檢查,確保各項計劃、流程制度能夠在實踐過程中有效落實,結合具體的檢查結果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和總結評價,并且組織開展多種類型的護理質量報告會,對于相關風險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和檢測,同時也要明確相關安全隱患以及護理風險,并提出更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進而為下一輪循環中的計劃的完善執行提供必要保障。
1.3 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風險事件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6.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卡方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風險事件發生率分別為100%和零要十分顯著的優于對照組的83%和10%,由此可以充分明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要明顯優于對照組,P值小于0.05。兩組的結果對比如下表1所示:
3 討論
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更有效地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對于各項流程進行充分的銜接和良性運行,進而在整體環節可以更充分體現出應有的護理效能和綜合價值,為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升和風險有效防范提供必要的保障。在整體的護理管理工作中,通過該循環模式的有效應用,這樣可以有效防范相對應的風險,提升出患者的依從性和配合程度,使患者更有效的融入到整體的循環模式中來,進而為其護理滿意度的提升和風險的防范提供必要保障。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對于觀察組患者實施該循環模式,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要明顯優于對照組,P值小于0.05。
4結論
總之,針對消化內鏡護理管理工作而言,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有效融入PDCA循環模式,這樣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效防范風險事件。因此這種護理模式值得推行。
參考文獻:
[1]周麗華,蔣蓉,鄧瓊,等.PDCA循環模式在消化內鏡護理風險控制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06(08),03:105-106.
[2]翁海風,胡堅方,楊建英,等.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消化內鏡診療中的應用[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9,07(05),1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