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菊

摘要:目的:分析亞低溫治療重型顱腦損傷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行亞低溫治療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80例,將其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則給予預見性護理;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焦慮狀況以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分析。結果: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焦慮狀況和護理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亞低溫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期間,給予預見性護理能讓并發癥發生率降低,對患者的焦慮狀況進行有效改善,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并發癥;預見性護理
32℃-35℃的低體溫即為亞低溫,由于亞低溫能有效保護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神經系統,能讓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降低,同時對設備和技術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在臨床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但是亞低溫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因此對臨床治療,特別是臨床護理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在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亞低溫治療期間,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80例,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齡28-54歲,平均年齡(36.6±8.7)歲,全部患者均給予亞低溫治療。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致傷原因,病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遵醫囑輸液、止血、降顱壓、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仔細觀察等。實驗組患者則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干預措施如下:
①預防心律失常:對患者進行持續心電監護,保持心率為每分鐘60-100且肛溫大于32℃,防止心室顫動。治療時間3-7天,最長不超過10天。針對發生微循環發生障礙的情況,應及時停止使用冬眠藥物,并加強保暖,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采用血管活性藥物。
②預防低血壓:治療中嚴密監測患者血壓情況,成人血壓標準在120mmHg左右,平均動脈壓大于80mmHg?;颊呒赏蝗蛔鸹騽×曳瓌?,否則易造成體位性低血壓。復溫速度適中,以免引起血管擴張、回心血量減少,進而發生低血壓,以4小時升高1℃為標準。
③預防胃腸道并發癥:對于考慮有消化道出血情況的患者應早期給予胃管留置,及時檢測胃液顏色、PH值和性狀,如存在黑便和嘔吐則應定期給予潛血試驗,早發現早對癥治療。治療早期,給予患者腸內營養,降低消化道出血率。鼻飼時,飲食溫度應控制在30-32℃或不高于當時的體溫?;颊叱鲅陂g應禁食,利用去甲腎上腺素聯合冰鹽水進行洗胃等,停止出血后方可鼻飼,食物以牛奶和米湯為主,以便對潰瘍創面進行保護。
④電解質紊亂:嚴格監測患者血糖和電解質。如患者血糖超過8mmol/l,則應及時給予對癥處理;根據電解質的監測結果,合理調整電解質的補充量,正常情況為每分鐘20-30滴的量補充注意速度適中;鼻飼時嚴格控制蛋白質含量,保持每天攝入量小于1g/kg。
⑤預防肺部感染協助患者定時叩背、翻身,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暢通。將患者頭部抬高20-30°,以便造成誤吸,患者在平臥時應該將頭部偏向一邊,鼻飼前吸凈氣道內的痰液,并仔細觀察患者有無呼吸困難、嗆咳等。如痰液過濃不易吸出,則先霧化吸入將其稀釋后再吸出。及時切開氣管降低肺部感染率。
⑥預防壓瘡和凍傷:為加強患者皮膚護理,改善其血壓循環,應及時幫助其更換體位,并給予局部按摩。治療期間,護理人員用一層吸收性強的中單罩在冰毯上。如果利用冰袋降溫,則應該在冰袋外套上布袋,且定時移動位置。利用氣墊床,床單要保持清潔、平整和干燥。
1.3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據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護理后并發癥情況及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詳見表1;對兩組焦慮狀況進行統計評分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焦慮評分較對照組患者更有優勢;同時分析兩組患者對護理效果的滿意度,結果證實實驗組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且焦慮評分和滿意度評分在兩組組間比較后P均<0.05,都存在統計意義。
3 討論
重型顱腦損傷發病突然,顱內壓在短時間內就能快速上升導致腦疝,臨床治療比較困難,而且患者預后狀況不良,從而增加了患者的致殘率和病死率。而本研究中全部患者均給予亞低溫治療,對照組患者則在治療期間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則在治療期間給予預見性護理,結果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焦慮狀況、護理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表明在采用亞低溫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時,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能讓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降低,改善患者的焦慮狀況,讓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提高。
總之亞低溫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雖然具有比較顯著的臨床療效,但是依然可能發生一系列并發癥。在臨床護理操作中應用預見性護理,能讓并發癥發生率降低,對患者的焦慮狀況進行有效改善,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胡玉英.亞低溫治療重度顱腦損傷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 2020(S1)
[2]陳愛玲,李旭.重型顱腦損傷亞低溫治療的護理[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 2020(05)
[3]鄧婉娣.亞低溫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護理[J].護理研究. 2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