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蓉 鄭澄澄
摘要: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文章從惠民鎮美麗鄉村建設入手,分析惠民鎮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深入的路徑探析,惠民鎮始終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鄉村振興和建設“旅游特色小鎮”的重要抓手,探索一條適合小鎮發展的路徑,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從而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問題;路徑探析
建設美麗鄉村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振興進程中美麗鄉村建設起著關鍵作用,利用好鄉村生態資源、促進鄉村產業綠色發展、豐富鄉村文化底蘊、提升鄉村人居環境,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這不僅是鄉村振興戰略下美麗鄉村建設的重中之重,而且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
一、美麗鄉村建設的背景
為了加快國家現代化建設,十八大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響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目標。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重點是解決“三農”問題,為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強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建成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生態宜居,極具特色的美麗鄉村。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下簡稱瀾滄縣)通過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創建生態示范點提高了鄉村的人居環境,進一步加快鄉村發展。從2013年以來,瀾滄縣先后完成了惠民鎮的景邁村、芒景村等鄉村的美麗鄉村建設,往日臟亂差的鄉村人居環境現已變得干凈整潔。近年來,全縣實施“美麗鄉村”評定,在各村開展“廁所革命”,打造干凈美麗的鄉村,2020年11月24日,瀾滄縣召開了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座談匯報會,會議總結了近年來各鄉村美麗鄉村建設的情況,在建設中遇到的難題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回顧已取得的成效,明確了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根據實際發展情況結合民族特色,打造一批美麗鄉村示范點,加快助力鄉村振興。
二、惠民鎮美麗鄉村建設的概況及現狀
(一)惠民鎮基本概況
惠民鎮隸屬于普洱市瀾滄縣,位于瀾滄縣東南部,惠民鎮有5個行政村,即付臘村、芒云村、景邁村、芒景村、旱谷坪村。小鎮是以哈尼族為主的多民族雜居的少數民族鄉村,鄉村的發展具有濃厚的、豐富多彩的民族特色。在這里適逢打造“綠三角”旅游環線,打造景邁、芒景旅游景區,2017年景邁機場正式通航,便利了更多游客到景邁山旅游,向外界展示景邁山的千年萬畝茶園和民俗民居,惠民鎮主要以茶產業為主,這里擁有歷史悠久的古茶園,在茶農的努力下打造古茶品牌,帶動全鄉村的茶產業發展。然后就是民族文化節,“葫蘆節”是拉祜族的節日,能歌善舞的拉祜民族穿著民族服飾在廣場上載歌載舞,充分展示了布朗民族的文化魅力。
(二)惠民鎮美麗鄉村建設的現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黨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兩者緊密聯系,協同發展。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瀾滄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的落實,扎實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2013年以來,瀾滄縣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惠民鎮持續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根據村子實際情況進行“廁所革命”、道路修建、污水垃圾的處理。惠民鎮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努力創建民族特色村莊、特色旅游名鎮名村,從而有效的改善了村莊環境和面貌。
(三)美麗鄉村建設的案例分析
自2013年瀾滄縣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各鄉村以生態宜居為目標,其中惠民鎮的景邁村,景邁村以景邁山的萬畝茶園為作為農村發展的產業,規劃一條適合茶產業發展的路子,著力打造古茶品牌形成品牌效應突出景邁茶園的特色,著力生產生態茶葉,用茶文化留住鄉愁。此外,近年來鄉村旅游發展速度較快,形成一種新的旅游業態,景邁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可以抓住這次契機發展鄉村旅游,以景邁生態茶園為依托,以茶園的生態、文化、人文景觀吸引游客,這里的古茶園是目前栽培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遠的茶園,是茶文化的根與源,也是中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的歷史見證。此外,在這里吸引游客的不僅是古茶園的壯觀和秀麗,更是這里的環境優美,少了城市的喧囂有著安靜的生活環境,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讓游客感受不同的民族風情。把美麗鄉村建設與村民的自我發展完善相結合,打造美麗鄉村示范點、鄉村人居環境示范點,開啟美麗鄉村建設的新篇章。
三、鄉村振興視角下惠民鎮美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惠民鎮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為了突出民族地域特色,堅持打造生態美、民風美、產業美的鄉村,雖然鄉村也一直持續不斷發展,在美麗鄉村建設進程中也取得一定的進步,但是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穩步推進,其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一)鄉村基礎設施不健全,鄉村人居環境亟待提高
雖然扶貧工作改善了惠民鎮的一些基礎設施,但是仍不健全,鄉村道路設施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有的村莊得到一定改善,如景邁村和芒景村,其余村莊道路設施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另外,惠民鎮的各村的鄉村人居環境盡管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后續仍需繼續加強鄉村人居環境建設并持續保持,鄉村人居環境治理包括村莊的“廁所革命”,讓廁所環境變得干凈。農村垃圾亂放亂扔現象仍然嚴重,農業污水和生活用水未正確處理,導致農村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包括農戶家中的庭院綠化也有所欠缺,廁所改造、垃圾、污水以及綠化方面的基礎設施方面也有待加強。更進一步看鄉村發展缺乏相應的基礎教育、醫療衛生條件也匱乏、文化娛樂不完善,交通郵電這些服務設施較為落后,基礎設施的不健全,鄉村人居環境較差的狀況下制約了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二)鄉村建設特色不鮮明,產業優勢不明顯
惠民鎮在鄉村建設規劃中,村莊的規劃科學性和前瞻性不足,規劃時并未真正深入鄉村,了解當地歷史文化、人文地理等情況,導致每個村莊的規劃相似性較高,沒有做到結合本村特點因地制宜,沒有充分考慮各村的地理環境和人文資源來建設,因此村莊建設千篇一律缺少“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特色,旅游業發展潛力待挖掘。從景邁村和芒景村的建設來看,村莊未準確把握自身定位,兩個村莊都以景邁山古茶園的茶產業發展為主,都以打造茶文化為元素的特色村莊,缺乏村子獨有特點。茶產業也僅以古茶樹的采摘培育為主,千年古茶樹少之又少,古茶產量較少難以形成一體的產業鏈,茶農僅停留在茶葉的采摘、制作,并未將資源有效整合,部分優勢資源待開發,需塑造茶產業的特色品牌。
(三)鄉村文化發展滯后,公共資源貧乏
惠民鎮在建設美麗鄉村規劃中,有許多民族文化資源尚未充分挖掘和發展,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未能更好傳承。首先,由于未建設文化陣地和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文化宣傳落后,文化內容較為單一,覆蓋面窄且不新穎,缺乏吸引力;其次,文化傳播形式除了少數民族的節日,文化活動很少,同時文化產品也少且供給不足,文化設施的不完善導致文化娛樂發揮的功能有限;最后,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是薄弱環節,鄉風建設仍然停留在宣傳冊和標語等層面,鄉風文明的建設效果不明顯。
四、鄉村振興視角下惠民鎮美麗鄉村建設的路徑探析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鄉村人居環境
惠民鎮各村的鄉村經濟發展離不開鄉村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是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基礎。第一,需要加強鄉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統一建設鄉村道路,要綠化美化鄉村道路;統一規劃改水改廁;統一建立污水排水系統;實施鄉村路燈亮化工程,統一安裝路燈;推行鄉村垃圾一體化處理措施,從而來優化村民的生活環境,這將極大改善村容村貌,村民的生活質量也會顯著提高。第二,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也要兼顧農村教育發展,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因此,需要通過這些方面來提升農村服務水平,滿足村民的基本服務需求。最后,在完善的基礎設施上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增加村民的幸福感,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
(二)精準定位打造特色村莊,產業形成品牌效應
惠民鎮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需要借鑒其他村的成功經驗,結合村莊的實際發展情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的對村莊進行合理規劃。充分利用村莊的有效資源,結合地理優勢發展旅游業,由于各村都打著旅游村的名號來發展,但是實際中又缺乏旅游條件和吸引游客的特色景觀,所以需要各村結合自身民族特色和自然景觀發展旅游業,建設有濃厚民族風情的民宿,規劃旅游環線,讓游客清楚了解景觀特色,才能更好地領略自然風光,這就需要村子因地制宜,為村莊建設提供新方案,融合當地特色文化和民俗,打造出“奇而美”的特色風情村莊。另外,在鄉村振興實施中,重點是產業興旺,產業興旺不僅是指農業,還有各式各樣的新。在茶產業發展方面,首先,企業應從各村茶的發展情況分析,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溫度條件制定不同的方案,保障茶的質量。其次,茶產業的發展不要停留在原先茶農單一對茶葉的采摘和簡單的制作,茶產品缺乏技術加工,由于地理條件的限制,村子的農業化水平受到制約,這就要求企業需培訓一定的技術人員,來提升資源的利用率,此外,還需提高茶農的采茶制茶知識,學會利用互聯網銷售茶葉,從而提高產業和服務能力,從而形成茶產業的品牌效應。最后,鄉村的產業發展優勢亟待提高,急需擴寬產業結構,除了發展茶產業、旅游業以外,還可以發展村莊的其他農產品,完善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不跟風,通過挖掘村莊本身的特色,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勢造景,來實現生產、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特色小鎮,最終實現美麗鄉村建設。
(三)發展鄉村文化,加大文化資源投入力度
鄉村振興需要鄉風文明的風貌,美麗鄉村建設不僅是經濟建設同時也需要文化建設,需要將先進的民族文化與鄉村建設融合,對傳統的民族文化進行揚棄及批判繼承,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感。首先,需要加大各民族文化的宣傳力度,定期舉辦各類文娛活動,加強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提高村民們的文化意識和素養;其次,鄉風文明需要挖掘各民族悠久的文化資源和人文底蘊,保護少數民族的歷史遺跡和風土人情,并且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文化的差異性和多元化,從而形成鄉村文化品牌;最后,建設文化展館、文娛活動中心,增加農村文體娛樂項目,創建文化長廊展示村莊各民族文化等設施。村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與文娛活動,各民族可以通過舉辦文藝演出傳揚少數民族文化,不僅豐富了村民的生活,同時也達到了文化傳播的效果。因此,鄉村振興需要鄉村文化的助力,并且農村文化可以維護農村穩定發展。
五、結語
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主要內容,需要我們轉變思想觀念,用新思想、新理念來指引鄉村的發展,積極引領文化風尚,打造全新的鄉村產業鏈,以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讓惠民鎮發展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麗鄉村。
參考文獻:
[1]劉長江.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美麗鄉村建設對策研究——以四川革命老區D市為例[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4(01):20.
[2]楊園爭.鄉村振興視角下美麗鄉村建設的困境與突圍——以H省為例[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6(03):137.
(作者單位:李蓉蓉,昆明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鄭澄澄,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