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峰
摘要:通常情況下,在企業日常經營中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該類因素的存在,會對企業經營狀況造成一定的影響,使其和期望收益存在一定的差距。相關企業需要對其進行深入分析,確保能夠高度明確出現財務風險的具體原因,進而保證能夠嚴格控制財務風險。對企業整體經營效益進行有效的保障,推進現代企業發展。文章首先分析企業財務風險的具體特征,然后從控制標準、控制體系、現金流管理、現代技術多種措施應用、防范機制六個角度綜合探究控制企業財務風險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有效推進現代企業發展。
關鍵詞:財務風險;風險控制;企業發展
通常情況下,企業在分析和評價財務管理活動時,財務風險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項內容。如果企業能夠準確判斷建設中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便可以針對具體情況及時設定解決策略,進而控制企業財務風險。使企業經濟效益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進而推進現代企業發展。為了進一步明確企業如何更為高效地評價和控制財務風險,特此進行本次研究工作。
一、企業財務風險特征
其一為客觀性,在該特征影響下,企業如果想要對其財務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必須確保能夠正確認識財務風險。在企業具體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財務風險,無法徹底消除。此時,財務風險會使企業產生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相關企業必須對其加強重視。與此同時在市場經濟中,企業作為獨立法人,財務風險會對其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企業在開展日常經營時,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財務風險,確保能夠使其始終處于可控范圍之內。其二為不確定性,雖然財務風險始終存在,但是不同企業發生的風險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通常情況下,企業風險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只有高度明確出現風險的具體范圍和原因,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企業通過進行深入分析和科學研究,能夠掌控大部分風險因素。其三為損失性和收益性,在企業建設過程中,風險和收益呈現正相關的聯系,企業需要對其財務管理制度進行科學完善,確保能夠更為有效地應對各種財務風險。通常情況下,企業財務風險會導致出現一定的財務損失,風險在帶來經濟損失的同時,還會對企業帶來一定的機會。因此,財務風險會對企業經濟損失造成直接影響,同時還會干擾其穩定發展。其四為必然性和客觀性,任何企業在日常經營中都需要提前制定相關策略預防經濟損失,但是該種狀況只能使企業出現財務風險的概率有效降低,無法使財務風險得到完全規避。
二、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策略
(一)科學界定控制標準
企業在應對財務風險時,首先需要準確界定風險控制標準。在現階段,企業普遍是通過實際收益和資產負債等情況確定財務風險標準。基于資產負債狀況進行財務風險判斷時,相關人員需要基于資產長期負債和流動負債,可以將其資產劃分為中庸,風險以及保守等資產類型。企業需要對其應收應付賬款和利潤科目余額等方面進行重點分析,通過對其資本結構狀況進行全面分析,對財務風險隱患進行初步界定。在基于企業收益狀況進行財務風險分析時,具體是對企業經營目標和盈利利潤進行對比分析,通過企業利潤總額對其經營狀態進行科學衡量,同時確定企業留存收益和凈利潤,對企業收益狀況進行整體把握,進而確保能夠全面分析財務風險,并對其進行科學判定。
(二)構建財務控制體系
企業在具體構建財務控制體系時,可以應用多種不同模式。而不同控制模式具有不同的優缺點。在我國現階段,部分企業缺乏完善的財務控制體系,導致企業存在一定財務風險。因此,在管理控制企業財務風險時,科學完善財務控制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現代企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內部控制機制也在不斷革新,因此,在進行管理制度的完善時,具有較大的工作難度。企業如果想要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體系,首先,需要確保企業管理人員高度重視財務風險控制,實現風險管理意識的有效形成,確保相關人員具有較強的風險控制觀念和風險防范意識。其次,還需要確保企業各部門之間能夠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保證各部門能夠積極學習其他部門的工作經驗。同時還可以使各部門相互監督,進而確保能夠對企業財務風險科學構建控制體系。在我國現階段,大部分企業都是采取企業自建的策略完成內部控制體系,可以清楚地梳理企業經營流程,能夠針對財務風險主要內容進行有效的分析管理,科學構建風險應對措施。與此同時,相關組織還需要定期檢查財務風險具體內容,通過對其進行專業評估,明確其中存在的不足,進而確保不斷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三)加強企業現金流管理
短期而言,企業是否能夠維持下去,不完全取決于產品是否盈利,而是企業是否有足夠的現金用于支付和滾動。
1. 企業在進行具體工作時,首先需要對其傳統經營理念進行科學轉變,高度重視企業長期發展,合理改變短期經營行為。依據企業長期發展的思路,區分企業的資本性投入和經營性投入。避免使用經營性融資用于資本性投入,擠占企業經營現金。企業可以通過公益金、公積金、銀行融資等各種方式不斷補充企業的現金流。要特別注意在保持企業適度發展的前提下,控制企業債務規模。在外界樹立良好誠信形象,確保能夠有效拓展投資渠道,進而使企業得到資本性投入的良性發展,使企業財務風險得到有效避免。
2. 企業現金總是周而復始地流動。因此流動性就是企業的生命。但多數企業面臨的客觀情況是普遍存在產品滯銷的情況和企業資產長期被無償占用的情況。所以,企業需要對經營周轉類款項和流動資產加快周轉率,確保資產運行具有更高的流動,進而避免資金沉淀導致出現的財務風險。
3. 除此之外政府部門還需要合理優化市場環境,確保債權人和股東具有更多選擇對象,使其信息不對稱的狀況得到有效緩解。同時改善中小企業股東融資渠道少和融資方式單一的局面,使得企業發展有充分的現金流保障。
(四)科學引進現代技術
在現代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企業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需要不斷提升信息化水平。
1. 在進行具體工作時,首先需要確保管理人員能夠高度明確信息化管理對企業建設的重要意義。這里政府部門可以加強引導和規范,確保企業管理人員可以對信息化管理進行有效的應用。通過引進實際案例,使其相關人員對信息化具有更為充分的認識。
2. 其次在強化管理人員信息化意識之后,還需要對信息化建設加大投資。不僅需要強化資金支持,同時還需要有效落實專業化管理和專業化培訓等各項內容進行信息管理部門的科學構建,完善信息化設備。
3. 實施信息化建設推進“業財融合”,提高財務風險評價能力。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大量的資金信息匯集在財務部門。因為各部門之間不能及時、有效的交流溝通,財務部門對于其中蘊藏的風險不易識別。為了應對這個問題,多數企業通過劃小核算單位、派駐財務主管等方式支持業務發展、控制財務風險。但傳統做法存在的不足也是明顯的,比如:企業的財務人員數量較多;信息在企業不同管理層級和不同部門間傳遞不對稱;各財務主管對風險識別和管控的水平也不一致。
完善企業信息化建設可以有效的解決上述不足問題。首先對于實時監控企業經營管理活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提供了解決方案。其次信息化平臺可以使企業各部門相互監督,進而確保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和控制體系的建設,風險監控更加及時和高效。最后可以將企業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的科學管理方案制度化在信息平臺上。上訴優勢對企業風險管理水平提高具有決定性影響。
(五)結合應用多種措施
1. 風險規避策略。需要有效落實風險規避策略,提前預測風險并正確估計自身經營風險,并對其進行合理規避。在實施風險決策時,需要選擇具有較好風險系數的工作方案。比如:不能為了提升銷售量隨意應用賒銷方式。需要根據不同產品的市場策略進行合理應用。同時在進行賒銷之前首先進行客戶信用調查,確保能夠按時收回賒銷資金,使企業經驗風險有效降低。同時,在執行方案時,如果發現不利情況,必須立即采取財產保全、風險對沖等措施,確保能夠減少風險損失。
2. 風險控制及轉移策略。在開展各項經營活動之前,需要進行風險預防措施的科學制定,確保在出現財務風險之后,能夠對其進行科學控制。與此同時,還需要科學實施風險分散策略,企業可以通過多方籌資和多方融資,引進更多客戶合作控制財務風險。企業還可以進行風險轉移,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對風險進行科學轉移。例如保險,公司定期向保險公司繳納資金,在由于風險導致產生經濟損失之后,企業可以通過保險公司得到一定的補償。不同行業的企業對多元化投資轉移風險的策略應有不同的應用,不要一概而論是分散風險或加劇風險。
3. 風險接受策略。在企業正常經營過程中有些風險帶來的損失規模可能比較小,對企業影響不大企業可以采取直接承擔風險的辦法加一處理。通常是將企業損失計入當期經營成本。這種處理方式適用于處理中小程度的損失額,屬于企業不可避免的經營開支。與此同時,企業還需要進行專項風險基金的科學建立,針對各項風險建立損失補償,確保能夠實現其抗風險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六)優化風險防范機制
首先,企業需要對其風險防范體系進行科學完善,合理優化內控制度,確保相關部門能夠高度明確自身對財務風險所具有的監管職責,進行分級負責制的有效落實,針對經營者決策設定約束制度和激勵制度,對其獎懲體系進行科學完善。同時還需要對經營者進行有效的激勵,使其在參與經營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同時享受風險經營帶來的收益。其次,還需要進行財務預警系統的合理構建,確保其動態性、全面性和實時性。實時監控企業在開展各項經營管理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在企業經營全過程,全面貫徹財務預警系統,利用數學模型比例分析等多種方式,綜合分析企業經營計劃,財務報表及其相關財務資料,合理應用市場營銷,企業管理,金融財務等各項理念,嚴格監控財務管理,如果出現異常征兆,必須及時采取策略對其進行科學應對,確保能夠使其風險損失得到有效避免和科學控制。
三、結語
在現代企業建設過程中,通過科學界定控制標準,構建財務控制體系,完善企業資金結構,科學引進現代技術,結合應用多種措施,優化風險防范機制,能夠確保更為有效控制財務風險。進而確保合理規范企業財務活動,確保企業經營活動的有序運行,對企業經濟效應進行有效的保障,確保企業資金具有更高的盈利性和安全性,使其在市場競爭中能夠占據有利地位,進而對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進行有效保障,推進我國現代企業建設的進一步發展,為國家整體水平的全面提升創建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孫鑫予,于善波.基于內部控制的企業財務風險分析與防范[J].商場現代化,2020,915(06):149-150.
[2]吳婧.企業財務風險分析,預防與控制途徑[J].財會學習,2020,253(08):69+71.
[3]鄭盼盼.企業財務風險評價與內部管理控制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9(13):154-155.
[4]蘇秀清.企業財務風險分析與控制體系研究[J].財會學習,2019(25):28-29.
[5]牛原原.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與控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04):109-110.
[6]周成云.探析內部審計在企業財務風險控制中的作用[J].低碳世界,2019,9(03):276-277.
[7]任海超,袁夢.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對策分析[J].新商務周刊,2019(23):102.
[8]連曉華.“互聯網+”形勢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分析[J].財會學習,2019(02):48.
(作者單位: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