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均
【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至關重要,它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探究文本表達特色,學習文本表達方法,并結合單元語文要素的落實進行遷移巧練,是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被廣泛采用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從體會文本謀篇布局、品味文本語言風格、借鑒文本抒情特色、感悟文本內涵主旨、落實單元語文要素等方面,引導學生學習表達,遷移巧練,以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
【關鍵詞】閱讀教學;表達;遷移;巧練
小語界許多專家名師提出了“讀寫結合”“指向表達”“指向寫作”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思維、新理念。一線語文教師也強烈意識到了落實單元語文要素,學習文本表達,進行遷移巧練,促進學生語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那么,應該從哪些方面引導學生學習文本表達特色,又如何有效、巧妙地遷移到平時的寫作訓練中去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體會文本謀篇布局,活學表達策略
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這些文章的主題鮮明、謀篇布局精妙。有的首尾呼應,層層遞進;有的銜接緊湊,結構嚴謹,它們都是小學生模仿借鑒的好范文。因此,教師應善于把握這些寶貴資源,結合學情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如《記金華的雙龍洞》,葉圣陶先生按照游覽的順序,真實地把自己在游覽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出來,仿佛帶著讀者游覽了一趟金華的雙龍洞。文章的脈絡清晰、結構嚴謹。課文開門見山,先交代了游覽的時間、地點,接著按游覽順序記敘了游覽過程。在按游覽順序的主線描述中,作者還以溪流、泉水為暗線展開描寫,仿佛在帶著讀者追尋溪流的足跡。文中兩條線索巧妙融合,達到了“洞水不分離”的表達效果。整篇文章脈絡清晰,讀者對景物的方位、觀察順序與角度一目了然,作者巧妙的構思讓人印象深刻。在學習這篇文章時,筆者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把握文本脈絡,感受作者獨具匠心的表達方法之后,再讓學生利用周末去游覽了家鄉被譽為“閩山第一洞”的玉華洞,要求學生學習葉圣陶先生的寫作方法來寫游記,學生都能學以致用,巧妙地將文本表達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
二、品味文本語言風格,模仿語言表達
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語言風格,如老舍的樸實,魯迅的尖刻,豐子愷的幽默。選入教材的課文語言風格也各具特色,教師要敏銳地抓住這些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去理解、感悟、模仿、學習。如部編版課本第十二冊《匆匆》一文中,朱自清先生精妙的修辭處處可見,大量的疊詞、短句,質樸而靈動,這就是朱自清先生作品的魅力。教學時,筆者積極引導學生以多種形式的朗讀品味作品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在朗讀中欣賞感悟朱自清先生自然流暢、清新雋永的語言風格。在課堂練筆時,讓學生學習朱自清的語言風格,寫寫時間是怎樣從我們身邊悄悄流逝的,學生的靈感瞬間被激發,文思泉涌,詩意盎然的文字在筆尖流淌。
部編版第十冊課文《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以總述句“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開頭,接著通過“速度快”“操縱自如”“左拐右拐”“擠過去”“平穩穿過”“急轉彎”等詞語,生動地描寫出了船夫在船多、擁擠、極窄三種特殊情況下,駕駛小艇技術嫻熟、得心應手。不僅有正面的具體描寫,還有側面的襯托,形象地寫出了乘坐小艇帶給游客的新鮮感和刺激感。在引導學生深切體味這些語言特色之后,筆者也設計了一些相應的練習,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遷移訓練。如寫寫自己騎自行車的車技或滑旱冰的技術,學生也能準確地用上這樣的方法來描寫。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走月亮》第六自然段用淳樸溫暖的語言向讀者展現了“修補村道”“蟲唱魚躍”“果園飄香”“種菜栽稻”等一幅幅淳樸、安寧、溫馨的畫面,筆者課后也安排了小練筆,要求仿寫這個自然段。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朗讀、品詞品句,體會作者豐富細膩的感觸與心緒,感受文字之美,并在腦海中形成畫面,交流感受,分享閱讀體會。再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月下的某個情景,從看、聽、聞、想等不同的角度寫下自己在月光下的所見、所思,并開展朗讀交流,互相評價補充。這樣通過品味語言,模仿借鑒的方式進行練筆訓練,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借鑒文本抒情特色,巧練情感抒發。
小學課本中收錄了許多經典的抒情性美文,這些文章是積累語言學習表達的絕佳資源。怎樣借助這些資源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呢?筆者認為,可以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品味揣摩抒情語句,把握情感特征,并進行有效的借鑒模仿。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寫漓江水與桂林山的特點,作者在每句話的開頭都先點出景物特點再具體描寫。文章的語言優美,大量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利用這樣的美文佳段引導學生積累語言,訓練表達是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因此,筆者在學生積累文本語句感悟表達特色后,進行了遷移訓練。如以學校操場上的重陽木為素材:“操場上的百年重陽木真( ),( );……”學生在借鑒模仿中學到了表達的方法,把句子寫得生動形象。
再如《慈母情深》中,梁曉聲先生運用了獨特的語言形式來描寫母親:“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作者寫出了母親在惡劣的環境下辛苦工作的情景,表現了在生活的重壓下,母親的疲憊、遲鈍、衰老。這種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所產生的表達效果是震撼人心的。如何引導學生體會這種表達中所蘊含的強大的情感呢?在教學中,筆者首先讓學生深入品味這獨特的語言,感受語言背后的精神力量,通過改變語言形式比較表達效果,并將排比句以詩歌的形式重新排列。然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悟這種反復、倒裝、排比的表達形式所產生的巨大情感力量。最后,讓學生用這種語言形式寫寫自己最想感激的一個人。這樣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充分交流中產生了表達的欲望,語言遷移訓練水到渠成。
四、感悟文本內涵主旨,學習立意確立
文章的靈魂是立意,它是一篇文章引起讀者共鳴的重要因素。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捕捉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弄懂作者表達文章主題的技巧,通過有效的模仿訓練逐步學會確立文章立意的方法,并在習作中加以靈活運用。
一是要通過抓中心句來感悟文本主題。如教學《詹天佑》《一夜的工作》等課文時,筆者不僅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了解、領悟這種方法,還在課后設計了一些相應的練習,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方法遷移。如以“真是個讀書迷”為中心句仿寫一段話,也可以選擇一段文字,讓學生在段前或段后增補中心句。
二是通過抓重點語段來感悟文本主題。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筆者緊緊圍繞課文的中心句,抓住“杰出”“愛國”這兩個關鍵詞,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在感悟詹天佑的愛國精神時,主要通過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以及他戰勝困難的決心,來感受他臨危受命的壯舉,體會他強烈的愛國情懷。感悟詹天佑的“杰出”才華,主要圍繞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線路三個重點段落展開。教學時,筆者讓學生通過畫示意圖的方法感悟詹天佑的創新精神和杰出才華。同時引導學生探究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選材、怎樣安排詳略、為什么這樣處理的,從而使學生感悟到:寫文章時凡是能突出文章主旨的內容,都應濃墨重彩詳細描寫,而其他內容則可以略寫。三是通過抓題眼來感悟文本主題。如《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教學這類課文時,教師應緊緊抓住課題,扣住題眼,指導學生學習捕捉文章主題和主題表現方法,讓學生明白:確立文章的立意還可從題目入手。
五、落實單元語文要素,促進方法遷移
部編版教材以“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編排教學單元。中高年級每個單元都有“導語”,在單元導語中十分明確地提出語文要素。在單元課文落實語文要素的過程中,貫穿方法的學習、總結與運用。在語文園地中又通過“交流平臺”進一步梳理、總結和強化語文要素,提煉學習方法,在“詞句段運用”和“習作”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實踐運用。整個單元各部分內容聯系緊密,互相配合,形成一個單元系統。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揮教材資源的優勢,圍繞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在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中提煉出可遷移運用的方法,引導學生運用學習方法完成學習任務,開展學習活動,將閱讀中收獲的學習方法遷移運用于自己的習作表達之中。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以“成長故事”為主題,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提出“學習批注的方法閱讀”和“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情”兩個語文要素。教學中,筆者將本單元的兩個語文要素融合,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圈畫出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的語句,針對各種心情變化批注自己的閱讀理解與感受,以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在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的第二題中練習仿寫句子,用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心情,引導學生從閱讀走向表達。在單元習作中,筆者先組織學生玩搶凳子的游戲,獲取真實的游戲體驗。接著引導學生交流游戲過程,筆者借助拍攝的游戲場景,重點指導學生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以及游戲結束后的想法和感受說清楚。再放手讓學生習作,在習作評講階段,筆者針對學生習作中無法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寫清楚的共性問題,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當時的語言、動作,以及伙伴在游戲中都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動作,神態如何,觀眾的反應怎樣等,指導學生把游戲過程寫具體。學生在表達想法和感受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難。評講時,筆者讓學生回顧《陀螺》一文中作者表達感受的段落,同時選取習作中學生自己表達想法和感受的片段,引導學生發現、總結把想法和感受寫清楚的方法,如直接表達或引用諺語、詩句等表達方式。讓學生用上這些方法,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和切身的感受表達清楚。這樣緊緊圍繞單元語文要素結合單元閱讀教學進行整體架構,能切實地讓單元語文要素在閱讀和習作表達訓練中落地生根。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著力落實單元語文要素,積極引導學生揣摩學習文本的表達特色,并通過設計切實有效的遷移、仿寫等練筆活動,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及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朱瑛.深入解讀文本,尋覓言語秘妙,向語文更深處漫溯[J].小學語文,2016(08):67-73.
[2]馮磊.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研究——以安陽市故城中心小學為例[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3]周朝陽.文本細讀,催生教學智慧——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思考[J].教育科研論壇,2010(07):20-21.
[4]張小平.高中文言文課堂教學效率淺談[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08):524.
[5]鄒春梅.抓好“突破口”閱讀更有效[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08).
[6]錢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初探[J].學周刊A版,2010(08):123-124.
[7]魏澄.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批注策略單元教學建議[J].語文教學與研究(上半月),2021(05):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