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萍
隨著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推進,小學各個學科都進行了徹底的整改。語文作為較為重要的一門課程,對其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思路做出轉變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教師應引入科學性的教學手段,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教學。徹底地改善小學生的語文邏輯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態度,從根源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隨著時代的進步,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逐漸完善,小學語文的教學手段與教師的教學理念也嘗試采取改變,借助新型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現階段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思路依舊有著不足之處。
1.教師思維未得到轉變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將自身認為是課堂的主體,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教師長時間在課堂中采取“一言堂”模式,對于新型教學手段的引入不屑一顧。自身的傳統教學觀念無法進行糾正,過于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自身的語文邏輯思維成長,無法高效地培養學生課堂的注意力以及專注力。
2.師生之間缺乏交流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發展的時期,教師有效的溝通與交流,能幫助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優化。但是,現階段教師在課堂中過于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忽視了學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學生在學習階段,長時間得不到教師的關愛,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學生將難以提起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綜合素養難以提高。
3.過度依賴互聯網教學
教師在課堂引入更科學的教學方式后,體驗到了互聯網教學帶給學生以及課堂的積極作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教師構建更為趣味化的教學課堂。豐富教師自身的教學資源,將課程更直觀地為學生呈現。但是,部分教師過度依賴互聯網,將課程中對教材的講解以及學生的動手操作環節省略。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發展自身的創新思維,更不利于教師開展高效科學的語文教學。
4.“互聯網+”的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的策略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學生與教師帶來了更為便捷直觀的教學方式,教師結合學生的自身年齡特點,設定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目標。不斷地挖掘學生自身的優點,培養學生發展學習信心,加強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創設趣味性的教學課堂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第一推動力,教師創設趣味性的教學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教學當中。教師結合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語文邏輯思維、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目標。
例如在《烏鴉喝水》這一課時當中,教師利用趣味性的科學實驗教學,幫助學生了解文中烏鴉喝水的方式,利用實驗導入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課程講授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烏鴉喝水的動畫,幫助學生對課文加深印象。
三、創設趣味性的游戲環節
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思維尚未發展成熟。學生此時對于一切新鮮的事物有著本能的好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創設趣味性的游戲環節,并結合多媒體創設游戲背景。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得到思維的發展,在游戲中與同伴以及教師開展良好的溝通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提升。建立優質的班級風氣,滿足學生自身的人際交往需求。
例如在《日月水火》這一識字課程當中,教師利用多媒體中的flash制作生字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達到以圖識字。教師在字卡前繪畫出有關于生字的圖畫,幫助學生直觀地對生字進行學習。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后,教師創設趣味性的識字游戲(開火車),學生將生字組詞后加入“火車”的隊伍,進行趣味性的游戲教學。
四、加強學生自主學習思維
教師在課堂所傳授的知識,學生應及時地進行復習與鞏固,加深學習的印象。互聯網教學的出現,提供給學生更為方便的學習途徑。因此,教師應高效地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學習思維得到鍛煉,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例如在《日月明》這一課時當中,教師將字卡“日月”進行繪制,開展以圖映字的教學方式。在學習兩個字卡后,教師創設小組合作學習,將字卡“明”進行字卡創作,畫出“明”的圖案,并在黑板上與同學進行分享。
綜上所述,“互聯網+”的出現,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幫助教師更為便捷地創設優質的課堂氛圍。能夠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教學當中,不斷促進自身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切實提升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