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優琴
摘? 要:本文淺談孤獨癥學生的職業現狀,分析了他們就業難存在的原因;簡要說明孤獨癥學生職前訓練前的評估從流程性工作和學習品質方面著手;進一步分析孤獨癥學生的職前訓練目標和原則。總之,孤獨癥學生的職前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對以后的生活品質、家庭和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職前訓練;孤獨癥;就業
一、孤獨癥學生的職業現狀
據2021年12月,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發布最新的孤獨癥患病率的報告。每44個中就有1個或2.27%的美國8歲兒童患有孤獨癥譜系障礙(ASD)這比兩年前增加了23%(上次是1/54),男女比例約為3~4:1。新的患病率是2000的CDC首次系統性報告孤獨癥的患病率的3.39倍。至今病因未明,與遺傳性因素相關性高。患者主要表現語言交流和社會交往障礙,興趣狹隘及重復刻板行為。自閉癥屬于殘疾的一種。種種的特征,使他們在職業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對于他們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存在不同形式的障礙,包括:羞辱和歧視、缺乏衛生保健和康復服務等。因此,他們的健康狀況更差、教育水平更低、參與經濟活動的機會更少。
就業是每個公民的權利,在我國每個公民都享有平等的就業權。就業是在社會上生存的一個手段,同時也是公明自身價值的體現,但是目前我國殘疾人的就業現狀來看,殘疾人的就業的情況不容樂觀。在這種情況下,因為自閉癥的特征在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社交溝通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障礙,其就業問題顯然成為更加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自閉癥個人就業不能實現,來自身心方面的弱勢會進一步加強,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將直接影響他們的以后的生活和給家人帶來的負擔。同時、也迫切的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對孤獨癥兒童就業的關注,并積極探討促進自閉癥人士就業的有效舉措,全方位的保障他們權益的實現。
二、分析問題
由于孤獨癥患者有著發病年齡小且終身不愈的特點。16歲前還能再特殊學校或者機構進行康復教育,而16歲以上的孤獨癥人士幾乎無處可去。造成此種困境的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目前,大陸還未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來訓練孤獨癥人士的職業技能,同時也沒有對ABA、結構化教學等技術嘗試性的應用于對大齡孤獨癥人士的職業康復中;其次,雖然目前國內一些學校和機構已經著手開展手工藝品、計算機、烘焙等體驗活動或訓練班,但無論是職業技能培訓方式還是培訓項目的整體運營均未形成體系。孤獨癥人士就業難,主要和他們的行為問題相關。有些孤獨癥會表現為例如興奮時跑來跑去,面對環境變化出現各種焦慮,遇見困難先逃避等等。他們表現出的行為需要在有效的干預下是能正常地進行簡單的工作,因而在孤獨癥人士踏入社會前做職業規劃和職業技能的系統培訓是非常有必要。
三、評估
首先,需要對孤獨癥學生的能力和特質進行有效的評估。并且沒有明顯的行為問題的學生才能參與到職前訓練的學習。如果有行為問題的必然是可以處理的且能夠提前干預的。老師是非常熟悉學生的情況,可以在開展職前訓練課前進行評估體驗,看學生是否在職前訓練的內容感興趣。評估的內容有:流程性工作的主動性與獨立性評估,具體分為(1)主動獨立能夠完成;(2)口語提示或肢體輔助下完成;(3)無法完成。其工作項目包括共有3項,分別是簽到、開始工作、結束工作并收拾工具。
其次,孤獨癥學生需要學習的品質主要有:(1)指令控制,主要評估學生能在訓練時能快速執行教師的指令;(2)持久性,主要評估學生是否能專注于課程內容并持續操作步驟達到要求的時間;(3)獨立性,主要評估學生是否能夠主動完成各項工作流程與操作;(4)主動性,主要評估學生是否能夠主動完成各項工作流程與操作。情緒行為,評估學生在職前訓練過程中是否出現情緒問題和行為問題,其中行為問題又分為刻板言語和刻板行為。專業知識,比如手工操作,主要評估對手工材料,步驟的掌握度,技能操作,看學生是否可以按照老師演示的步驟去完成訓練。
對于孤獨癥的職前訓練,更多的是一種工作態度的培養,培養他們一種聽從工作指令,能夠遵從自己工作活動場所的規范,在工作前、工作中、以及工作后會妥善保管工具、材料等。并且可以遵守工作時間規范制度。訓練對于工作變動的接受程度。
四、職前訓練的目標
首先,大齡孤獨癥學生的職業目標需要充實學生的社會經驗。他們大多以康復機構或特殊學校為主要生活場所,以父母和老師為主要生活交際圈,職前訓練培養他們和同伴一起訓練的機會,為以后融入社會提供更多的職前經驗。幫助孤獨癥學生建立正常的社交關系。以后的職業高中或社會工作都要與動態的人相處,這樣更好的提升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再次,培養學生的工作技能與服務精神,建立群體合作意識。職前訓練能為他們提供交際平臺,形成對他人的依賴和關心,掌握社會經驗,培養合作意思。
最后,孤獨癥學生的職前訓練內容可以多樣化,根據學生的能力、興趣來進行職前培養,為能更好的進入職業高中或者社會做個轉銜。鑒于動手能力較強且愛好動手操作的學生可以以手工為主來開展,例如,進行鉆石畫的制作,從簡單的到慢慢更加復雜。充分利用孤獨癥學生的刻板行為進行職前訓練。職前訓練課程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特質和學習需求 。
五、職前訓練的原則
(一)個別化原則
孤獨癥學生的職前訓練教育應具有針對性,為每個學生制定個別化職業教學計劃,根據學生能力設定目標,并依據階段性學習評估調整訓練目標、即根據學生個人能力來安排學習,以滿足以后職業高中和社會就業的需要。
(二)功能實踐原則
在職前訓練內容方面,應以實際應用為主要目標,在工作和生活能力等領域進行系統化教學,為其以后應對成人后的家庭生活和社區生活。培養學生以職業教育為核心的社會適應能力。
綜上所述,孤獨癥學生的職前訓練需要引起重視,為以后的職業教育和踏入社會做鋪墊,家長也需要改變觀念,更多地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的能力來提高他們的職前技能,為以后解決就業難做準備。在職前訓練及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提高孤獨癥學生的職前訓練能力,提升他們以后的生活品質,為職業教育或社會工作帶來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鄧學易,郭德華,于鑫洋.大齡孤獨癥人士職業技能培訓模式探索——以北京康納洲雨人烘焙為例[J].殘疾人研究,2015(4).
[2]馬羚羚,劉婧懿.大齡孤獨癥學生職業教育初探[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