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會龍
日前,教育部等九部門發布的《“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中提到“堅決杜絕違規跨區域掐尖招生,防止縣中生源過度流失,維護良好教育生態”。筆者認為,教育價值的回歸,必須要實現教育生態的重建,因為“掐尖”搶奪優質生源,破壞了教育公平的“起跑線”。
事實上,“掐尖”搶生源已經是一些名校拉高升學率來成名和保持優勢競爭力的捷徑,并由此導致惡性競爭而加劇擇校問題。坦白講,升學率作為家長衡量一所學校優良與否的標尺,違規“掐尖”搶生源拼升學率、過度宣揚“名校”的做法助長了這一風氣,扭曲了基礎教育生態,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弱化。眾所周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但“掐尖”搶生源的惡性競爭誤導家長,模糊了家校共育的邊界,使其把孩子的成才完全寄托于“一所好學校”,進而助長了擇校之風,不利于教育發展。
與此同時,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亟待落地生根。筆者認為,教育者需要有服務意識,但教育本身不是服務行業,要警惕視教育為服務業,堅決遏制“掐尖”搶生源亂象,糾正背離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功利化短視行為。百年樹人,德育先行,學校教育決不能爭朝夕之功,而應遠離社會的喧囂和浮躁,安安靜靜教書育人,充分運用合乎教育規律的專業手段促進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讓教育經得起時間乃至歷史的檢驗。
再長的“光榮榜”也難以遮掩應試教育的短板,但愿不再“掐尖”搶生源能成為今后每個教育人的自覺,讓淡泊名利、不為功利、潛心育人成為所有教育者的“初心”。
編輯: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