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蘭


摘 要:2020年底我國實現全面小康,迎來后小康社會,實現了“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轉變。農業經濟關乎“三農”問題,研究影響農業發展的因素,對實現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以貴州省為研究區域,通過對自然環境、農業機械化、人才資源和風險管控進行分析,探索貴州省農業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最后,為促進貴州省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經濟;制約因素;貴州;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07-0022-03
引言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關乎民生民計,不論在哪個時期,農業經濟發展在國家經濟發展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基礎地位,在疫情阻擊戰中,農業與民生民計間的關系尤為緊密。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指出,貴州要“一減一增”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要發展現代農業。貴州省地處中國西南腹地,占地面積17.6萬平方千米,2020年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為17 826.6億元,較2019年增長6.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 539.9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14.2%,較去年增加0.6%。可知,在貴州省各產業都在快速發展時,第一產業發展明顯滯后,說明第一產業的發展受到制約,探索影響貴州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因素,有助于探索貴州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近年來,貴州省積極相應黨中央號召,因地制宜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發展特色高效山地農業,推行綠色發展。“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推行綠色發展,農業可持續發展取得新突破。近三年貴州省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1.4%,5.8%和6.1%,雖然2020年貴州省農業經濟增速達11.4%,但與其他各產業相比,農業發展速度仍然較慢。
一、貴州省農業資源稟賦條件與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近十年來,貴州經濟飛速發展,然而農業的發展受到阻礙,與其他農業大省相比(如黑龍江),甚至是與鄰省(如云南)相比較,貴州的農業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貴州省地處我國西南,地貌有三種基本類型:山地、丘陵和盆地,其中盆地面積不足10%。2020年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為17 826.6億元,相比2011年增加了12 21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占比為15.1%。貴州省2020年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 539.9億元,占地區總產值的14.2%,云南省2020年第一產業增加值3 598.9億元,對比貴州省增加了41.7%。
本文將從自然環境,農業機械化、人才資源、風險管控和產業融合入五個方面來對貴州省農業經濟的制約因素進行分析。
(一)自然環境差
貴州省位于我國西南腹地,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是全省地貌的四種基本類型,其中丘陵和山地占到總面積的92.5%,耕地占比較少。貴州屬于世界三大喀斯特地區之一,喀斯特地貌占據了貴州73%的土地面積。這種地貌對進行農業生產活動的不利之處在于,地表崎嶇,土層較薄,地表有很多裂縫,導致地表水容易轉化為地下水,地表缺水,進而使得灌溉效率低下。
從下頁圖1中可以看出,有效灌溉面積和水土流失面積成反比關系。近十年來,水土流失治理面積增速有平緩上升的趨勢,而有效灌溉面積增速呈平緩下降趨勢。2019年貴州省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 481.56千公頃,有效灌溉面積僅為1 153.99千公頃,占比為21.1%;本省水土流失面積7萬多平方公里,約占全省總面積的40%。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受喀斯特地貌影響,有效灌溉面積較小,導致在這樣的土地上種植的產出少,種植面積和產出不成比例。
(二)農業機械化程度低
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而貴州省的農業機械化程度相對較低。2019年,貴州省農業機械化增長率為4.5%,其農用機械總動力逐年上升,但增速仍然較慢。2010年的1.9%到2019年的2.4%,十年時間只增長了0.5%。貴州2019年農用機械總動力2 484.6萬千瓦,只占全國機械總動力的2.4%,與東北地區2004年的農用機械總動力4 891萬千瓦相比還相差2 000多萬千瓦。在2019年,農用大中型機械拖拉機1.9萬臺,小型拖拉機數量為12.4萬臺,針對貴州山地較多,耕地間高度落差較大的自然環境,小型機械的使用數量比大型機械多。
貴州農機水平低的原因:一是自然地理環境,耕地零星分布不平整,耕地結構復雜。大部分耕地面積小、高度落差較大,四周分散,連不成片,難以廣泛使用大中型農業機械器具。二是年輕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農村老齡化嚴重。老年勞動力缺乏知識技能,不使用農機,對新事物存在抵觸心理。三是針對本地特殊地形地貌研發的農業機械,不足以滿足目前農業經濟的發展。如種植茶葉和種植糧食農機差異性。四是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資金缺乏,很多農戶依舊從事單一人工播種、收割。所以,農業機械化發展在貴州省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標志,對農業現代化過程中起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人才短缺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創新活動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若是擁有高層次對口人才,會改變人們對農業的傳統認知,加快現代化農業的進程。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以便“推動鄉村人才振興,讓各類人才在鄉村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2019年貴州省人口抽樣調查,大專及以上人口為2 136人,僅占抽查總人數的8.3%。如若按教育程度來判斷人才層次,貴州人才是欠缺的。表1只是從抽樣角度來估計貴州省人口教育程度,由此可以推斷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受教育程度會更低。改革開放以來,高素質綜合人才集中在第二三產業,第一產業人才高度缺乏。缺乏具有較高教育水平,掌握專業技能的勞動力是貴州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一方面,農村缺乏支撐性產業,基礎性產業收益低,使得農村文化水平較高、有勞作技能的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留下老年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這無法滿足農業現代化對勞動力的要求;另一方面,農村基礎教育體系不完善,農民得不到完善的教育培訓,導致農村大量富余勞動力閑置,農民缺乏一技之長,勞動力無法得到有效輸出。gzslib202204011513(四)風險防控,尤其旱災防控不足
氣象災害是造成農業災害的嚴重影響因素之一,具有分布廣泛和持續時間長等特點,容易造成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損失。2018年貴州省受災面積為291.7千公頃,成災面積為178.6千公頃,成災轉化率為61.2%。2018年旱災成災面積79.1千公頃,占總成災面積的27.1%。總的來說,受災面積到成災面積的轉化率比較高,近十年來此轉化率在50%以上,旱災的成災面積在上升。
貴州有“一山有四季,五里不同土,十里不同天,無災不成年”的說法。貴州屬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具有很強的滲水能力,降水過后,土層無法長時間蓄水,地表水容易通過巖石上的裂縫流失,因此與其他地區相比,土壤含水率比較低,導致土壤逐步侵蝕。喀斯特區土壤侵蝕恢復難度要高于非喀斯特區域。
二、結論與政策啟示
(一)結論
從農業資源稟賦的角度,貴州農業經濟受制約的因素有:自然環境,耕地面積少且零散,喀斯特地貌使得有效灌溉面積較小;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使得農業生產效率低,成本高;人才人力資源匱乏,農業生產創新力不夠,勞動力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風險管控能力有待提升,旱災是該地區近年來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二)政策啟示
1.改善種植環境,因地制宜。貴州是山區,耕地較少,并且零星分布,可以從資源稟賦出發,因地制宜,不同土地種植不同作物,利用獨特的自然環境發展經濟作物,提高勞作效益。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導致水土流失嚴重,要堅持做好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工作,提高地表的蓄水能力。注重對喀斯特地貌技術研究,提高有效灌溉面積;不斷完善鄉村農業基礎設施,修筑鄉村道路,將零散的農業生產地區連接起來,減少生產成本。
2.注重特色小型農機研發,高效生產。貴州地理環境導致很多平原地區的大中型農機無法在當地使用,可以加大小型農機在鄉村的宣傳力度,鼓勵農戶嘗試使用農機進行農業生產。在進行購機補貼時,可以再對農機后續使用及維修提供支持,讓農戶放心購買使用。加強農機、農業部門的溝通聯系,促進農技農機的相互融合,提高農業人員的農機操作能力,結合貴州省實際情況,不斷拓展特色小型農業機械的發展空間。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盤活勞動力。從城鎮反哺農村出發,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休閑農業、高新農業等,吸引城市人口和人才下鄉參與鄉村振興。農業的發展,需要與其它產業大融合,依托當地龍頭企業吸引人才,研發新產品,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打造當地獨特農產品品牌,形成完整的生產—制作—銷售流程。加快貴州省的農業發展步伐,人才隊伍的培養、建設至關重要。一方面,貴州各級政府及農業管理部門應重視農業科技人才培養、高學歷和特殊人才的引進,適當提高農業科技人員的待遇。另一方面,加大對農村閑置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學會利用網絡、物流、大數據等,利用“互聯網+”推動農業進一步發展。
4.提高風險管控能力,減少損失。貴州應該加大防控力度,減少旱災成災的數量。可參考在當地修建水庫,在雨水季節儲存水資源,充分做好旱災準備;相關部門全年監控農業生產情況,提前預警,防范于未然;向農戶宣傳預防災害的方法,以及組織農戶集中學習等。
參考文獻:
[1] ?葛依丹.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5):16-17.
[2] ?周若青.貴州現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益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24):10-12.
[3] ?范榮尚.貴州省山地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9,(20):244+247.
[4] ?陳玲.對貴州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措施探討[J].中國農機化,2012,(4):24-25.
[5] ?楊娜偉,陳建,李云伍,余小草,丁珠玉.西南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的現狀與趨勢[J].農機化研究,2009,(9):244-246.
[6] ?何永松.鄉村產業振興中的人才隊伍建設探討——基于貴州省貧困地區的調查[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19,(6):17-29.
[7] ?黃建頡,羅興錄.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農業人才培養探討[J].農學學報,2020,(5):97-100.
[8] ?陳啟亮.農業自然災害社會脆弱性評價與管理[D].重慶:西南大學,2017.
[9] ?趙青松,蘭安軍,范澤孟,楊青.貴州省不同地貌形態類型土壤侵蝕強度變化的定量[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20,(7).
[10] ?姜長云.后小康社會推進農業農村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與對策.[J].開放導報,2020,(5):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