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京晨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韓麗
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些都離不開黨紀政紀的制約和保護。在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中,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一以貫之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方針和要求,把握“穩”的內涵、強化“進”的措施,持續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使各項工作思路舉措更加科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
與政府紀檢有所不同,企業紀檢既要防控,又要支撐生產運營,且不同企業性質各異。因此,目前暫未出現可支撐企業紀檢工作的體系化理論,需要探索具有企業特色的紀檢理論與實踐。
新常態下,紀檢監察工作的重要性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然而,企業紀檢監察工作者卻沒有拿到真正的“尚方寶劍”。一方面,由于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的性質與政府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反映出高層在紀檢監察方面的決心與底層員工對紀檢監察的態度并不完全匹配。紀檢監察部門在企業中的尷尬處境表現在領導的期待很高,而實際上,卻沒有實權。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大背景下,企業紀檢監察的創新如何沖破體制困局,是企業紀檢監察工作者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人、財、物”管理方面的保障監督一直是企業紀檢關注的核心要素,其中尤以招投標管理最為突出。為進一步加強招投標管理,規范招投標等各參與方的管理行為,維護公司的利益和招投標雙方的合法權益,減少因招投標管理不規范帶來的廉潔風險,公司組織開展了招投標管理專項監督檢查工作。通過專項監督檢查和日常監督,發現在招投標管理等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1.部分招投標方式不符合法規要求;2.存在按法律法規及招標文件要求應廢而未廢標的情況;3.對招標代理機構的監督管理不到位;4.招標人在投標前對潛在投標人的調研不充分,從而對招投標活動造成影響;5.項目評標不規范,項目簽訂的合同條款與招標文件及投標文件當中的相關內容不相符,項目中標通知書發出不及時或發出后未在規定時間內簽訂合同等。通過問題梳理,發現在流程、人員、時間等維度均存在執行環節與對應制度脫節的現象,進一步研究發現,此現象不僅局限于招投標工作,在其他監督工作中也或多或少存在類似情況,具有共性特征,而由于監督資源受限,缺乏相應手段對全流程進行有效管控和風險預防。
因此,本文將設計一種考慮模擬推演方法的企業紀檢“鬧鈴”機制,利用模擬推演,對全流程進行仿真,通過設計“鬧鈴”機制,實現有限監督資源下的精準監督與風險防控。
(一)推演的概念。漢朝賈陸在《新語·明誡》中提到“觀天之化,推演萬事之類”。“推演”一詞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釋為推論演繹、推移演變。從古至今一直都不乏推演的案例,古代有兵法推演,現代有沙盤推演等,包括消防演習、演出彩排都屬于推演的應用。
(二)模擬推演對于企業紀檢的必要性。企業紀檢涉及的業務多、事務雜,專職紀檢人員的知識結構無法覆蓋所有業務細節,業務人員又難以準確把握各種紀檢制度所涉及的邊界,單純依靠一套固有制度或流程進行防控,存在諸多問題,而制度與流程的滾動優化又往往會脫離實際。預防為主、控制為輔、防控結合,是企業紀檢工作的主要目標。如何從既有的問題線索中梳理出共性的問題,從而更好地優化制度和流程是企業紀檢需要深入研究的關鍵點,而模擬推演則是一種很好的發現問題的形式。
(三)如何進行模擬推演。企業紀檢的模擬推演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步驟:推演模型、偏差標記、復盤評估。
1.推演模型。推演模型構建的重點是用制度套環節,模型概念如圖1所示。推演模型主要由環節、制度和監督構成。假設某個項目由四個環節構成,每個環節都有對應的既有制度進行流程管控,通過監督進行全局管控,確保每個環節均按照既有制度運行。
圖1 企業紀檢模擬推演模型
2.偏差標記。由于不同人員對于制度有不同的解讀,在執行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執行標準。偏差標記是在推演模型中,根據監督全過程,對每個環節的執行偏差進行記錄,從而為后續制度與流程的優化提供依據。偏差標記分為無偏差、正偏差和負偏差。(1)無偏差,可標記為“0”。表示相關人員在執行的過程中完全按照既有制度執行,所有流程均符合既有制度要求和紀檢要求,且在監督過程中沒有發現額外不必要工作量;(2)正偏差,可標記為“1”或“2”。表示相關人員在環節執行過程中,完全按照既有制度執行,所有流程均符合既有制度要求和紀檢要求,但在監督過程中發現額外不必要工作量,“1”表示發現額外不必要工作量,“2”表示發現大量額外不必要工作量,并可以此類推,自定義偏差標記的顆粒度。(3)負偏差,可標記為“-1”和“-2”。“-1”表示相關人員在環節執行過程中,沒有按照既有制度執行,“-2”表示相關人員在環節執行過程中完全按照既有制度執行,但在監督過程中發現流程不符合紀檢要求,并可以此類推,自定義偏差標記的顆粒度。
3.復盤評估。復盤評估是對整個模擬推演過程的一次評價,如表1所示。根據監督過程中的偏差標記,一方面可以有效查找制度漏洞及時更新相關制度;另一方面,可以排查出環節執行過程中的風險點。
表1 復盤評估對應表
既有制度存在一定不合理性2既有制度不合理-1 執行風險點-2 既有制度不合理偏差 評價0既有制度合理1
(一)“鬧鈴”機制。“鬧鈴”機制,顧名思義,就是像鬧鐘一樣準時準點在關鍵節點對相關執行人員進行提醒。“鬧鈴”機制是模擬推演的一種延伸應用,是企業紀檢“事前預防”工作創新的有效探索。“鬧鈴”機制的應用模型如圖2所示。針對模擬推演過程中標記為負偏差的環節,設置“鬧鈴”機制。偏差為“-1”的環節由于存在人為風險,需要通過“鬧鈴”機制進行監督提示;偏差為“-2”的環節存在制度漏洞,需要通過“鬧鈴”機制在該環節與紀檢專職人員確認制度更新情況以規避紀檢風險。正偏差環節由于不存在紀檢風險,不用設置“鬧鈴”機制,后續可滾動修正相應制度,減少不必要的工作量。
圖2 “鬧鈴機制”應用模型
(二)“鬧鈴”機制的優勢。“鬧鈴”機制的優勢在于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執行人員由于固有習慣性操作而導致的人為風險,以及制度更新滯后所帶來的時間差風險。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風險提示與預防,可以有效節約監督資源。
(三)“鬧鈴”機制的后續展望。本文提出一種考慮模擬推演方法的企業紀檢“鬧鈴”機制,通過推演模型、偏差標記、復盤評估,實現全流程監督下的模擬推演。在后續研究中,將著重探索“鬧鈴”機制應用到實際紀檢監察工作中后,所涉及到的“正負激勵問題”(即如何將這種機制與考核結合在一起)、“后評估問題”(即如何評價這種機制實施后所帶來的潛在效益或潛在隱患)等,并逐步優化這種機制,使其能夠成為一種可復制、可推廣的系統性機制。
企業紀檢工作創新既要堅持“理論指導實踐”,也要堅持“業務與管理融合”。一方面,探索先進理念,合理運用監督資源,避免管理人員重復性勞動;另一方面,充分換位思考,在有效預防的前提下,不給業務人員帶來負擔。
本文研究模擬推演方法的企業紀檢“鬧鈴”機制,提出流程漏洞排查、制度優化與風險預防的新思路,是企業紀檢理論研究的一次有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