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靜 潘誠 展翔天 王琳潔
[摘 要]加強科技社團黨建工作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新形勢下科技社團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新要求,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深入推進“黨建強會”活動,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圍繞“以黨建促會建,以會建強黨建”的工作思路,開展了多種新形式的黨建活動。通過探索實施“互聯網+黨建”“科普+黨建”“學術+黨建”等工作模式,探索研究新時期科技社團黨建工作的創新思路和方向,通過黨建工作促進學會事業的發展,為其他科技社團黨建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科技社團 黨建 工作模式 創新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9596(2022)020026-04
加強科技社團黨建工作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引領科技社團組織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的重要舉措,對于踐行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2011年以來,中國科協探索實施了“黨建強會計劃”,通過在全國學會主體業務中融入黨的元素,充分發揮學會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專家的作用,通過黨的建設帶動學會建設,有效激發學會參與黨建工作的積極性。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是發展海洋湖沼科學技術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是中國科協管理的全國學會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如何順應科技社團黨建工作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結合自身情況,緊緊圍繞“以黨建促會建,以會建強黨建”的工作思路創新性開展工作,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新問題。
一、新時期科技社團黨建工作要求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要求“堅持黨的領導與社會組織依法自治相統一,把黨的工作融入社會組織運行和發展過程”,同時“積極探索符合社會組織實際的方式方法,防止行政化和形式主義”。2016年,中國科協制定出臺《關于加強科技社團黨建工作的若干意見》《關于推進中國科協所屬學會黨建“兩個全覆蓋”專項工作方案》,要求做好新時期新形勢下的學會黨建工作,“堅持黨的領導與學會依法依章程自主辦會相統一,努力實現學會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提高黨建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推動學會黨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2018年,中國科協科技社團黨委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科協所屬學會黨委建設的指導意見(試行)》中對學會黨委建設的基本職責提出要求:“加強政治引領,保證政治方向”;“加強思想引領,團結凝聚科技工作者”;“加強引導監督,推動事業發展”;“加強組織建設,提升組織力”。一系列意見和規定的出臺,進一步明確黨的工作要深度融入科技社團運行和發展過程,科技社團黨建工作是確保科技社團健康發展、更好服務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基礎和最有效手段。
二、科技社團黨建工作的差異化特點
中國科協所屬的全國學會類型多樣,在黨建工作方面存在發展不均衡和差異化的特點。全國學會涉及理科、工科、農科、醫科、交叉學科五個類別,包括掛靠部委、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以及無掛靠等不同情況。根據《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發展報告(2020)》[1],基礎類的全國學會(主要包括理科學會的大部分和農科、醫科學會中的基礎性學科學會)均已設立黨組織,各學會黨組織黨員人數差異較大;工程技術類學會98.7%都建立了黨組織,絕大部分學會的理事會都設立功能型黨委;農科類學會共16家,均能做到成立功能型黨委把握方向,黨建工作與學會改革融合發展等等。科技社團黨建工作具有明顯的差異化特點,不同學會之間黨組織健全程度、黨組織規模、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融合程度存在差異。因此,做好科技社團黨建工作,一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二是立足于科技社團黨建實踐,堅持從實際出發。每一類別的學會組織,業務開展各有特色,強化黨建工作要做好與業務工作的銜接和深度融合,并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和實施[2]。
三、創新黨建工作模式,推動業務深度融合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于1950年成立,是我國海洋湖沼科學技術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社團組織,現有會員萬余人,下設28個分支機構。學會堅持黨對學會工作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和思想引領力,全面融入學會的業務工作體系,創建“黨建+”工作模式,統籌推進黨建與業務工作全面深度融合。
(一)創建矩陣式的黨建組織保障體系
2016年,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根據中國科協黨建工作的統一要求和部署,在理事會層面成立了功能型黨委。學會理事長擔任黨委書記,親自抓學會黨建重點工作的部署和推進;學會黨委將黨建工作納入學會章程,制定了《中國海洋湖沼學會黨委工作規則》,據此明確新時代學會工作的使命與價值;學會定期召開黨委會,組織學習,討論學會黨委工作部署,前置審議理事會“三重一大”等決策事項,對學會重要業務活動進行政治把關,堅持黨建引領業務發展導向,落實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共推進。學會黨委成立后,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新思想武裝頭腦、以新視角規劃目標、以新思維謀劃工作,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創新發展,努力做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有力推動者。學會同時根據發展需要,在學會秘書處成立了辦事機構黨支部、在相關分支機構成立了黨小組,形成三層學會黨建組織體系,健全了學會黨的組織體系。秘書處辦事機構黨支部以及分支機構黨小組,與掛靠單位相關黨組織實現了工作銜接和融合發展,形成“強組織、共建設、享資源、同發展”的黨建工作新格局,打造形成矩陣式的黨建組織保障體系。
(二)開啟“互聯網+黨建”微時代新模式
為保障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成果舉措的快速傳播,方便黨組織、黨員相互之間的學習溝通,中國海洋湖沼學會黨委打破傳統的黨建模式,依托新媒體創建了立體化黨建學習交流陣地,突破了傳統黨建工作模式的“限時、限地、限人”束縛,為廣大黨員打造了集學習、交流、監督、活動和展示于一體的黨建大平臺,實現了“時時處處聽到黨的聲音”的成效,激發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活力,也使基層黨建工作更具時代氣息。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黨委利用微信黨建工作平臺、黨建工作微信群開設“微課堂”,將《黨章》重要章節、習總書記重要講話語句摘錄、“兩學一做”內容、黨課視頻等內容進行整合、編輯,以“微課堂”形式發送給黨員們,方便基層黨員“見縫插針”利用空閑時間開展學習。學會黨委還訂閱了“今日科協”“科協改革進行時”“科技社團黨建”“學會服務365”等微信公眾號,建立起中國科協、科協科技社團黨委和學會黨委之間的學習聯動機制。繼“微課堂”之后,“微發現”“微討論”等“微活動”也陸續開展,黨建工作平臺和微信群成為黨務公開、黨員相互交流、弘揚傳播正能量的平臺。隨著“微活動”的開展,黨員們既有互動又有交流,實現黨建工作由“被動式”向“互動式”轉變。“微活動”發揮了“黨員交流的小平臺、黨建工作的小助手、傳播正能量的小窗口”的作用,拓寬和暢通了黨員干部聯系的渠道。一系列活動為黨員干部建立起一個互幫互助、相互監督、共建和諧的網上家園,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凝集力。
(三)創建“科普+黨建”特色模式
中國科協在“黨建強會”活動中提出“在學會主體業務中融入黨的元素”,通過黨的建設帶動學會的全面建設。2021年,中國海洋湖沼學會黨委創新思想,大膽將科普融入黨建,把黨建工作與學會的品牌科普活動相結合,利用學會“海洋湖沼科普進校園”這一品牌科普活動,在以往的基礎上增加了“黨史學習教育知識問答”,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海洋湖沼科普知識同時融入到青少年學習教育中,創建了“科普+黨建”新型黨建活動模式,以求實現“黨建帶科普,科普促黨建。”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于2021年組織部分黨員、科普專家走進青島西海岸新區紅軍小學、青島第六十二中學、西海岸新區海青鎮中心小學、萊西市香港路小學等學校,開展紅色教育,傳播海洋湖沼科普知識,將黨史知識與海洋湖沼科普知識有獎問答活動、海洋湖沼科普知識講座帶給同學們,近兩千名師生參加活動,取得熱烈反響。精心設計的科普課程,使師生們認識到海洋湖沼的浩瀚美麗以及更多的神奇未知需要我們去探究和保護,結合愛國主義教育,讓大家深入理解未來的海洋強國之夢。精心設計的“黨史知識問答與海洋湖沼科普知識有獎問答”環節將活動推向高潮,同學們熱烈響應。新型“科普+黨建”活動模式的嘗試,有效實現“黨建帶科普,科普促黨建”,利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形式,向青少年傳播黨史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激發了廣大青少年對黨史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愛黨愛國熱情。
(四)打造“學術+黨建”交流新模式
黨建工作是牽引學會各項事業前進的火車頭,中國海洋湖沼學會黨委始終堅持把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學會黨委嘗試將黨建活動與學術交流活動有機結合,以黨的政策和方針指引學術交流,以學術活動為載體來推動黨建工作的良性傳播,以期取得黨建教育和學術交流的雙豐收。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黨委在召開理事會以及青年科技論壇期間,組織開展“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活動、部署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安排。在學會主辦的重要學術交流會上,專門安排系列黨建工作報告,學會黨委曾經特邀國家天文臺FAST系統工程李輝副總工程師介紹時代楷模“天眼之父”南仁東老師事跡、塞罕壩機械林場黨政辦公室趙云國解讀塞罕壩精神的內涵及時代價值等。學術活動搭載黨建教育活動,不僅為學會黨組織與會員黨員之間建立了互動交流的平臺,也打破了傳統黨建教育模式的時空局限,提升了黨建教育的效果和影響力,得到了參會學者的好評。
四、結束語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黨委按照“立足黨建強會,推動改革創新”的工作思路,堅持“黨建強會”,銳意改革創新,將學會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結合得更緊密,讓黨的元素在各項活動中體現得更明確、更充分、更深入。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科技社團黨建工作將不斷面臨新的要求和新的問題,科技社團的發展也將呈現出新的態勢,這也要求科技社團的黨組織要進一步夯實黨建基礎,創新工作機制,提升科技社團的能力建設,打造高水平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平臺,創新科普工作模式,立足自身改革發展,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站位、更新的舉措,凝聚廣大會員的力量,為科技社團的健康有序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發展報告(202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1.
[2]林昆侖.科技社團黨建工作實施路徑探究——以中國林學會為例[J].學會,2020(7):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