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琳
(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星光幼兒園 浙江 杭州 311100)
項目化區域游戲是我園自93年以來一直在推行的游戲內容,由自主游戲生發,力圖將自主游戲和學習性區域結合開展,它弱化了游戲和學習的界限,將兩者互為融合。
《綱要》中提出“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而項目化區域活動正是以項目化的方式開展的區域游戲,將一個社會性區域當成一個項目。以幼兒為主體,教師跟隨幼兒腳步,共同完成區域游戲內容的確定、區域的創設,以及玩法規則的制定等。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教授華愛華說過:“自發游戲的特征之一就是已有經驗的表現和小步遞進的自我發展,因此這種純自發的游戲能夠幫助幼兒鞏固知經驗并獲得新的經驗。”項目化區域游戲便是在這樣“玩中學”的理念下開展的。在游戲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教師引導、支持幼兒作為游戲主體,主動解決問題,逐步推動游戲發展,繼而提升幼兒的游戲水平。
然而近年來隨著幼兒園園所的迅速增加,新教師隊伍的極速擴張,我園的項目化區域游戲實施也遇到瓶頸。項目化區域游戲課程的開展對于教師的專業性要求極高,老師要及時敏感地發現幼兒的興趣,以適宜的手段,恰到好處的支持助推游戲的發展,不能放任自由,也不能喧賓奪主。而這些恰恰是年輕的老師們所缺乏的。特別是在項目化區域的創設階段。幼兒游戲中必備經驗地梳理和提升,都需要以集體教學或是小組的形式來開展。老師們普遍反映這樣沒有藍本,要完全依據幼兒興趣表現生成活動實在難度過高。導致項目化區域游戲在實施的過程中變味甚至變質,達不到原來的目標。
幼兒園主題活動是指圍繞著貼近兒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內容為組織課程內容的主線來組織教育教學的活動。它根據主題的核心內容,確定主題展開的基本線索并創設相關的教育環境,組織開展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這是目前大部分的幼兒園普遍在開展的活動形式。我園目前在使用的主題活動教材是浙江省實施的三套省編教材:《幼兒園完整兒童活動課程》、《幼兒園體驗式游戲與發展課程》、《幼兒園游戲發展成長課程》。這些教材經過了學前經院校專家的理論論證,結合一線園長、骨干教師的實踐經驗,保證了內容上的科學性,對于教師的日常保教實踐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針對我園目前在項目化區域游戲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分析主題課程的價值,筆者嘗試將兩者結合起來。將省編的藍本主題教材作為課程資源運用到項目化區域游戲課程的開展中來。帶著這樣的思路筆者以小班項目化游戲“小兔子糖果店”為載體進行了實踐研究。

圖片1
3.1 游戲創設VS主題切入:雙線并行。
3.1.1 選擇主題,確定游戲內容。如何才能有效地將主題課程教材中的內容有效地為項目化區域游戲所用呢?筆者覺得,一個前提就是要找到項目化區域游戲與主題課程的契合點,也就是說項目化區域游戲的內容與主題的內容必須剛好是相同或是相關聯的。在進行一個主題活動的時候發現幼兒的興趣濃烈,僅僅通過主題活動不能滿足孩子的探索需要。且主題的探究對象所蘊含地探究性適宜作為落實到區域中的。

圖片2:項目化區域游戲與主題課程內容相契合
如圖所示,在小班甜蜜蜜主題開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甜蜜蜜”主題與項目區域游戲糖果店有內在的契合點。
在主題開展的過程中,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糖果,放在柜子上進行展覽,對甜食糖果的喜愛,導致幼兒在糖果區流連忘返,不時的用小手摸一摸,擺弄一下。有小朋友說:“老師,我們不能在這里玩嗎?”
幼兒對于糖果的興趣濃厚,關于糖果待幼兒去持續探索的內容也很多,但是僅僅靠主題活動,對于幼兒相關經驗的落實和能力的提升有所欠缺。幼兒對在糖果店游戲的愿望強烈,那我們就順應幼兒興趣開一個糖果店吧。在老師的提議下,我們一起為糖果店取個名字。征集了幼兒心中糖果店的名字,有小兔子糖果店、小熊糖果店、大怪物糖果店、門牙糖果店等。最終大家投票選定了小兔子糖果店這個名字。
3.1.2 結合主題,創設游戲環境。在開展“小兔子糖果店”項目化區域的初期,筆者利用主題板塊中的集體活動和家園活動的開展來引導推進區域游戲環境的創設。
以“嘗甜蜜”、“秀甜蜜”、“送甜蜜”三個主題板塊為主線,家園合作為輔助,生成和豐富項目化區域的游戲環境。將收集來的調查表、糖果圖片等做成展板,展示在糖果店中。將家長志愿者活動過程、制作步驟圖的照片做成展板放在糖果店中。隨著集體活動《棒棒糖》、《棉花糖》等的開展,和幼兒一起制作各種各樣的仿真糖果,將幼兒自制的糖果錯落懸掛在糖果店中,增強區域的甜蜜氛圍。
3.1.3 利用主題,鋪墊游戲經驗。在創設環境的同時通過這些活動為幼兒做好游戲前的經驗準備。利用家長資源進行糖果探索發現之旅,鼓勵家長陪伴幼兒一起參觀糖果店,親子合作完成糖果調查表。了解糖果店里都有哪些種類的糖果,糖果店里怎么買糖賣糖,糖果店里的糖果是怎么擺放的。邀請家長進行志愿者活動,制作水果糖葫蘆等糖果,了解有些糖果的制作步驟。
3.2 游戲推進VS主題深化:同生共長。
3.2.1 遷移再現,主題經驗助推游戲發展。隨著主題課程的開展,幼兒通過《打開來,嘗一嘗》、《參觀糖果超市》、《跳跳糖》等集體活動,對于糖果的形狀、顏色等有了一定的經驗。加之幼兒對于超輕黏土的揉、搓、捏等動作有一定的基礎,幼兒能夠將自己獲得的經驗遷移運用到區域中去,裝飾和制作自己喜歡的糖果。
片段一:雪花片買糖
剛開始開展“甜蜜蜜”主題時,區域里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糖果,擺在柜子上展示。糖糖和瑤瑤經過時,自發地玩起了賣糖果的游戲,糖糖想買糖果,瑤瑤說:“你要去拿雪花片當錢才行。”于是糖糖馬上跑到建筑工地拿了幾片雪花片拿給瑤瑤,瑤瑤才拿了糖果給糖糖。瑤瑤看著區域里的糖果,轉身對我說:“老師,這些糖果是怎么做的???我也想做?!?/p>
片段二:羿崽做棒棒糖
羿崽來到“小兔子糖果店”,他對小毛球、電光紙、小木棒、紐扣、超輕黏土、保利龍球等這些半成品材料十分感興趣,一到區域里就把這些材料都拿出來了,一邊說著:“今天我要做一個棒棒糖。”“我需要很多的材料,我要把這個棒棒糖做得很漂亮?!眳^域中有組合好的保利龍球和小木棍,羿崽選擇了沒有組合好的,自己慢慢把小木棍插進保利龍球中,一開始沒插進去,羿崽嘗試了好幾次插進去了,小木棍稍微歪了一點,羿崽又把棍子拔出來換了一個地方插。然后選了棕色的超輕黏土,把大把的超輕黏土黏在保利龍球上,慢慢把黏土貼開去。然后又選了一些紐扣和扭扭棒貼在棒棒糖上。不一會兒,羿仔把做好的棒棒糖插在了糖果展示柜上。
在“甜蜜蜜”主題的支持下,開展項目化區域“小兔子的糖果店”,區域的發展有了指導,幼兒可以利用在主題開展過程中獲得的經驗,比如制作糖果的步驟,遷移運用到區域中去?,幀幙粗挥谐善诽枪奶枪辏壬俗约鹤鎏枪南敕?,但是剛開的區域只有成品糖果,沒有半成品。既然幼兒的興趣產生了,于是筆者和班里的孩子商量了做糖果可能需要的材料,將棒冰棍、超輕黏土、保利龍球等材料陸續投放到區域中。糖果店投放了孩子們需要的材料之后,明顯更受歡迎了。而羿崽在半成品材料豐富后的區域中明顯玩的更有興致了,游戲內容也逐步豐富。材料是幼兒活動的對象,而環境能夠默默地發揮它特殊的潛在的教育功能,糖果店里布置了各種各樣小朋友們和老師制作的糖果,豐富的材料和真實的糖果店氛圍使得小朋友們擺弄材料進行游戲的興趣更大。
片段三:“給棒棒糖取名字”
糖果店在收集糖果時收集到了一個超大棒棒糖,小朋友們非常喜歡,他們商量著要給棒棒糖取名字,君怡說:“它是彩虹色的,就叫它彩虹棒棒糖吧?!卞芬菡f:“它這么大,應該叫他巨無霸?!币阅f:“可以叫它超大棒棒糖。
隨著主題活動的進行,幼兒認識到越來越多的糖果的種類和名稱,對糖果的名稱和超大棒棒糖的已有經驗和興趣使得幼兒自己能夠發起談話的主題,并且幼兒能夠根據棒棒糖的大小、形狀、顏色等特征為它取名字。區域為幼兒創造了自由、寬松的交往環境,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主題經驗的獲得豐富了幼兒在項目化區域中的游戲情境。
3.2.2 鞏固提升,游戲行為促進主題經驗內化。不同小朋友存在學習能力的個體差異,有些幼兒在集體活動時間就可以快速消化新的知識點和技能,但是有的幼兒學習能力較弱,在短短的集體教學活動時間內無法將主體經驗完全內化,在區域活動中延續主題課程,適應幼兒自己的腳步,在區域中鞏固內化主題經驗。
片段四:“卷卷糖誕生記”

語青拿著區域中的成品棒棒糖問:“老師,這種棒棒糖是怎么做的?”我說:“你先觀察一下”。嚴語青說:“我不知道,老師你告訴我吧。”我說:“你先試試看吧,也許你就發現其中的秘密了”。
她看了一會然后拿起輕黏土開始做,一邊做一邊說:“先搓一搓,變成長長的了,然后卷起來,再差一根棒子,好了,棒棒糖做好了”。
“老師你看,是不是一樣的?”
幼兒想要做棒棒糖卻不知道方法,說明她在集體活動中沒有完全認知糖果的形狀,不會運用各種材料進行組合。但是她又對制作糖果感興趣,在區域中可以將主題課程的內容延續,利于滿足幼兒興趣,鞏固幼兒經驗,落實主題課程中的科學和藝術領域的目標。
主題活動助推了幼兒的區域游戲進程,項目化區域游戲又給了幼兒鞏固在集體活動中獲得的經驗的機會。
3.2.3 拓展豐富,游戲情節引發主題內容創生。生活中我們能夠多渠道了解到幼兒對糖果的喜愛,而主題和游戲的開展又助推了幼兒的情感。筆者發現在玩娃娃家游戲時,會有小朋友“偷吃”區域中的真糖果,會從“小兔子糖果店”買很多很多的糖果喂給小寶寶吃,邊喂邊說:“小寶寶,糖果很好吃的,媽媽賺錢買糖果給你吃哦?!边€有家長跟筆者反應小朋友在家吃糖沒有節制,總是想吃。班里也有幼兒因為糖吃多了牙齒長了齲齒而要到醫院里去治療。
糖果吃多了對幼兒的健康有影響,幼兒的情感和健康的認知產生了矛盾,反觀甜蜜蜜的主題目標中有一條“幼兒在對甜食的探究中,了解到多吃甜食對身體的影響,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而如何讓幼兒真實地了解到多吃糖果對身體的危害呢?主題課程中沒有相應的教學活動支撐,所以為落實主題目標的需要和幼兒的需要,我是由幼兒的游戲情節引發創生了主題活動“酸怪物”。
由于糖果在牙齒上殘留的物質最后會腐爛而變成一種叫“酸”的物質,所以我們利用醋和可樂這兩種含有“酸”的物質與清水對比來進行實驗。
片段五:酸怪物
師:聽說叫酸的怪物可以吃掉雞蛋,那么叫酸的怪物有沒有藏在這三種液體里呢?
一一:我覺得醋里面有叫“酸”的怪物,因為醋是酸酸的味道的。
瑤瑤說:水里面沒有“酸”的怪物,因為水是干干凈凈的,我看不到有臟東西。
小宇:可樂里沒有“酸”的怪物,因為我喝過可樂,是甜甜的。
師:雞蛋殼遇到“酸”,會被吃掉,到底哪種液體里的雞蛋殼會被吃掉?
我們將雞蛋分別放在三種液體中,進行為期一周的觀察。
第1天:嘉峰興沖沖的跑來和我說“老師,雞蛋真的被‘酸’的怪物吃掉了!是醋的那個瓶子?!?/p>
第3天:夏天:“老師雞蛋破掉了!”(雞蛋殼變成了一層膜浮在液體上面)
第7天:我們把雞蛋從罐子里拿了出來,清水和可樂里面的雞蛋都是好好的,但是醋里面的雞蛋發生了變化。胖胖:“它好軟啊?!迸磳殻骸八兊糜悬c像QQ糖的感覺?!?/p>
口腔里的細菌使糖分在溫度較高、潮濕的環境里腐敗變酸,由此腐蝕牙齒,造成齲齒。但該過程是比較復雜的演變過程,且時間比較長,幼兒不易理解。但對幼兒來說,了解糖對牙齒的腐蝕性,又比較重要和迫切。因此,利用雞蛋和各種溶液,開展小實驗,讓幼兒真切地看到和聞到雞蛋變化的現象,這是糖果會傷害牙齒的關鍵。
不同階段幼兒有不同的興趣,主題開展前期,他們的興趣點在于品嘗各種各樣的好吃的甜甜糖果,但是好吃的糖果卻對牙齒有害,對幼兒來說產生了情感和認知的矛盾。而科學小實驗以直觀的形式告訴孩子們甜食吃多的壞處,適合小班幼兒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幼兒用自己的對三種液體的了解進行大膽猜測,并用實驗驗證。一方面了解了牙齒多吃甜食的壞處,另一方面對感興趣的事物仔細觀察,發現其明顯特征,還能用多種感官或動作去探索周圍的事物,發現結果,也落實了主題目標。
項目化區域游戲過程中有與主題的呼應,主題經驗和游戲中的表現出現矛盾,區域游戲衍生的集體活動又豐富了主題課程。
3.3 游戲拓展VS主題延生:共延簇新。隨著項目化區域游戲的開展,游戲的豐富和推進情節,在一次游戲中,筆者捕捉到了以下游戲情景。
片段六:看牙的故事
上一次區域游戲,有娃娃家里的媽媽說小寶寶要去醫院看牙齒,因為小寶寶糖果吃多了蛀牙了。觀察到這一游戲情節后,老師開展了集體活動《我會刷牙》,和幼兒一起學習了“巴氏刷牙法”并且開設了小醫院的區域游戲,投放了牙齒模型供幼兒游戲。
區域游戲時間,菲菲選擇了當醫生。她拿出醫院里的牙齒模具,往牙齒模具里面塞了很多的棉簽,她說:“你看,他的牙齒里面長滿了牙蟲,我來給他治療一下?!彼〕隽丝谇焕锏拿藓?,然后用工具開始給他清潔,只見她用牙刷開始給牙齒上刷刷,下刷刷,原來她是在按照“巴氏刷牙法”對牙齒進行清潔。
隨著主題的開展,幼兒在過程中接觸了各種各樣的糖果,也了解到了糖吃多了是對牙齒有危害的。由此在娃娃家游戲中生發了新的游戲情節:“媽媽”帶著寶寶去看蛀牙。順應幼兒的游戲需求,筆者在班級中開設了小醫院。而菲菲可以將在集體活動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區域游戲中,而游戲的過程又是提升幼兒經驗的過程,鞏固了她對“巴氏刷牙法”的認識。同時,項目化區域的游戲的推進自然地生成了其他的區域游戲,實現區域經驗互通,幼兒游戲資源最大化。而主題課程也自然地生發了新的內容,主題中關于保護牙齒只簡單的個別主題活動,而幼兒的興趣并不止于此,因此衍生出原有主題中沒有的“保護牙齒”系列主題活動,如《認識牙齒》、《牙齒的秘密》、《蛀牙的形成》、《我會刷牙》等。
在以主題“甜蜜蜜”為藍本的背景下,我們班“小兔子糖果店”項目化游戲得以順利開展。游戲情節從最初的只是假裝售賣,到制作新產品,到與其他區域娃娃家、小醫院進行互動。本班幼兒的主題經驗得到了落實,各領域能力得到了提升。通過主題與項目化區域的結合,區域創生有條不紊地展開,主題經驗化為游戲基礎,游戲又讓主題經驗再次內化、拓展。以往創設階段,沒有藍本的情況下,幼兒經驗的鋪墊需要集體活動,就筆者個人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完全由筆者自己創生比較困難,有了主題課程的支持,筆者在創生區域、觀察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有了依據和方向性。
在本次實踐探究中也存在困惑,如幼兒的興趣點是否都是有價值的,值得深入挖掘的;總有個別幼兒對這個區域沒有興趣;比如區域游戲的情境大多是自發的,如何把握區域游戲中的教育目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