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欽明 曲一歌 崔國紅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了基本遵循與科學指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論述從內容上看,包括建立相互協商,相互理解,平等相待的“伙伴關系”;營造相互信任、共建和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互幫互助、互惠互利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諧包容,開放創新的“文明交流”;共建順應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體系”等五個方面。從理論特性上看,表現為平等性、共贏性、包容性的思維方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論述,為進一步推動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有助于推動新型國際關系的構建,共建持久和平、開放包容和清潔美麗的世界。
關鍵詞: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科學內涵;理論特性
DOI:10.15938/j.cnki.iper.2022.01.006
中圖分類號:D8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22)01-0032-04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1]。“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在深刻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緊密結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上作出的經驗總結和時代考量,對于切實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以及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2]
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
“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3]。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論述立足于對國內形勢的深刻把握,也立足于對國際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準確把握。
1.建立互商互諒、平等相待的“伙伴關系”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全球每個國家和每個國家的人民都享有“平等”這一權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在,世界上的事情越來越需要各國共同商量著辦,建立國際機制、遵守國際規則、追求國際正義成為多數國家的共識。”[4]“這個世界,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都再也無法單獨主宰世界事物。……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5],“認為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認識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災難性的”[6],中國始終致力于同世界各國建立國際和區域伙伴關系,相互理解,相互平等相待,始終堅持以對話、談判來解決爭端的理念,堅決摒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堅持“對話不對抗”和“結伴不結盟”的國際交往新道路。
2.營造相互信任、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中國是維護當今世界和平、促進世界安全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更加豐富,時空領域更加寬廣,各種因素更加錯綜復雜。沒有一個國家能實現脫離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沒有建立在其他國家不安全基礎上的安全。”“每一個國家的合理安全關切都應該得到尊重和保障。要通過對話合作促進各國和本地區安全,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安全。”[7]因此,合作安全、集體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選擇。中國在全球安全治理問題上,反對恐怖主義,積極倡導共同、全面、普遍和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秉持公道正義的原則,通過協商化解分歧,通過“對話”解決國際爭端,堅持共同合作、共同建設和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努力通過深化國際交流,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打造一個相互信任、平等相待、共建共享的國際新格局。
3.謀求互幫互助、互惠互利的“發展前景”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持續深入推進,狹隘的利己發展觀與極端國家主義已不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趨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世界各國聯系緊密、利益交融,要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自身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8],“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9]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論述建立在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基礎上,以開放創新、互利互惠為基本原則,始終秉承開放和互惠互利精神,指出中國對外開放從來不是唱“獨角戲”,而是歡迎各國“共同參與”;從來都不是謀求一家的勢力范圍,而是支持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從來不是建“后花園”,而是積極建設世界各國共享的“百花園”,為全世界人民謀幸福,創建一個共同發展持久和平的新世界。
4.促進和諧包容、開放創新的“文明交流”
文明因相互學習而豐富,因相互交流而豐富多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10],并倡導“開放中交流,包容中互生,創新中發展,為不同文明共同發展搭建交流互鑒平臺”[11]。兼收并蓄、包容互生、開放創新是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的國際文化交流理念,認為每個國家和每個民族的前途與命運都是緊密相連的,都應該風雨同舟,都應該以強烈的使命感,承擔起應當承擔的責任,共同建設美麗的地球家園。習近平總書記旨在打破文化交往壁壘,以兼收并蓄、寬和包容的態度在不同文明中找尋精華、互相學習、汲取營養,攜手世界各國人民共同推動人類社會文明的飛躍性、高質量發展。
5.共建順應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可持續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生態環境保護工程成為了人民日益關注的“民生工程”。在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挑戰和全球日益重視生態文明、重視生態環境的大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家園”[12]、“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也是人類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家園”[13],指明了地球是我們全人類都賴以生存的唯一的共同家園,呼吁要倍加珍愛和細心呵護這唯一的地球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唯一選擇;同時,呼吁國際社會團結協作,攜起手來、凝聚合力,共同謀求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新道路。所以,“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實踐活動具有鮮明的價值指向”[14],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客觀需求,更是世界人民的迫切需求。gzslib202204021316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論述的理論特性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論述堅持實踐上的客觀務實,深刻展現了平等性、共贏性與包容性的理論特性。
1.平等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強凌弱”[15]。這一表態彰顯了中國建立與世界各國之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平等互利關系的美好愿景。第一,互相尊重。中國始終倡導世界各國一律平等,始終堅持與世界各國之間保持和平共處、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政,主張不同的道路與制度并沒有高下之別,只有特點上的差異,反對任何國家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第二,平等對話。中國倡導的國際秩序和國際交流是以平等對話為前提和基礎的。中國在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往中致力于改變單邊主義和利益博弈這一舊的國際秩序,努力建立更廣泛的伙伴關系,尊重世界各國的平等地位和話語權,積極在軍事、經濟、政治等領域與世界各國開展對話協商;第三,權責共擔。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面對全球糧食安全、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中國展現大國責任擔當,積極投身到世界問題的解決中,不斷為全球治理機制貢獻力量。
2.共贏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前途是晴是雨,攜手合作、互利共贏是唯一正確選擇”[16],為人類社會提供了共同遵循與恪守的行為準則和規范。第一,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全球化背景下,無論是當前世界經濟危機還是新冠病毒的世界蔓延,中國始終與世界各國同舟共濟、攜手合作,堅信團結合作方可共克時艱,積極向世界分享中國經驗、貢獻中國方案;第二,搭建平臺、推動合作。中國以“共贏”為理念,以“一帶一路”為實踐,通過籌建“絲路基金”、興建基礎設施等方式,不斷加強中國與非洲、東盟、金磚國家、中東的合作,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諸多國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看得見的利益;第三,共贏共享,共同繁榮。中國一直秉持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的責任和使命,反對霸權主義,主張和平發展,與國際社會通力協作,以自身力量促進國際合作,以自身貢獻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繁榮。
3.包容性
文明是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全體智慧的結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17]。第一,文化認同。“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承認并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包容和肯定文化交流上的差異性,促進全世界多元文化繁榮格局得以持續化建設,推動人類文明得以持久延續且歷久彌新;第二,對話交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各國文明之間要對話不要排斥,要交流而不要取而代之,致力于為全世界不同文明的共同發展搭建一個能夠相互交流互鑒的平臺。中國孔子學院、絲綢書香工程等一系列文化交流項目,不斷擴大著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明交流層次,不斷推動著世界文明的繁榮興旺;第三,互鑒共榮。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文明因互鑒而發展,文明亦因互鑒而豐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提倡要相互借鑒、相互融通、取其精華,在兼收并蓄、文明互鑒中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新的活力,讓世界文明綻放出五彩繽紛的文明之光。
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論述的時代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論述為不斷推動世界大發展大繁榮而提出的可供參考的中國方案,體現了中華文明智慧的創新和發展,兼具深遠的理論價值和深刻的現實啟示。
1.助推新型國際關系構建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主張以全人類發展為前提,通過對話協商的形式解決國際爭端,共同構建和平發展、合作互信、合作共贏、發展成果共享的國際關系新格局。第一,在處理周邊國家的問題上,始終遵循“與鄰為善”“與鄰為伴”,以“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契機,鞏固加強周邊國家的和睦關系,緊密聯系,合作共贏,實現共同發展。第二,在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論述秉持相互尊重、信任的理念,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合理對待矛盾與沖突,不斷拓展合作領域,不斷完善合作機制,實現國家雙贏共贏。第三,在大力加強同發展中國家關系問題上,中國積極助力發展中國家的振興,實現共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以國家間平等交往為基礎,以公平正義為基本原則,以雙贏共贏為共同價值目標,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提供科學理論和實踐支持,對國際關系現代化建設具有積極影響。
2.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一方面,當前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正處于新的歷史轉折期,中國正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改革。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發展的空前高度,提出“兼顧地區、國家、全球等層面,兼容地區、國家、區域、世界等共同體的新型共同體理念。”[18]。這一理念主張通過區域、雙邊、多邊等方式建立政治、經濟、責任、安全等多角度、寬領域、全方位的共同體,在政治、經濟、安全、生態等多重領域打破全球治理舊體制的束縛,破解國際社會的矛盾分歧、深化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不斷發掘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不斷推進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建立;另一方面,主張通過平等共處、交流互鑒來化解隔閡紛爭、矛盾沖突,在平等聯合、多元主體共生共處的基礎上,積極倡導聚同化異、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觀”。
3.共建和平安全繁榮文明美麗的和諧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們國家發展已經邁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論述的理論內涵與“五位一體”總布局、五大發展理念等不斷融合發展,進一步豐富和補充了我國治國理政的理念和策略,是治國理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是對國內外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勢的積極回應。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論述立足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定位,瞄準于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從全人類同生存、共發展的視角倡導世界各國解放思想,驅散資本主義社會思潮的霧霾,掙脫單個國家的狹隘思維,為共建和平安全繁榮文明美麗的和諧世界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思路,貢獻了新的力量。gzslib202204021316結語
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政治多極化的趨勢日漸顯現,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深入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各種矛盾和摩擦也時有發生,無形中增加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19]。與此同時,“突破國界和地域界限的傳統及非傳統問題對推進世界和平發展進程提出巨大挑戰。”[20]為積極回應國際關切和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基于對國際形勢的綜合考慮和對時代潮流的精準把握,再次呼吁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的偉大構想。既蘊含了和平強大的“中國夢”,又蘊含了和平發展的“世界夢”,體現著一種全新的思想文明、制度文明,是為解決國際沖突、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而貢獻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符合中國與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為推動新型國際關系的構建提供了基本遵循,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做出了巨大貢獻,對于推動建設和平安全繁榮文明美麗的和諧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J].當代貴州,2021(Z4):20-39.
[2] 王寅.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重要價值與實現進路[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21(5):12-19.
[3] 楊守明.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全球化意蘊[J].社會主義研究,2019(3):20-26.
[4] 徐崇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研究[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7:315.
[5] 習近平.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6-29(2).
[6] 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9-05-16(2).
[7] 習近平博鰲論壇演講 向李光耀等先賢致敬[EB/OL].(2015-03-29).http://news.youth.cn/gn/201503/t20150329_6551445.htm.
[8] 張浩.開放興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外開放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8.
[9][10]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24,523-525.
[11] 方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世界社會主義的五重貢獻[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21(4):17-22.
[12] 習近平向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致賀信[EB/OL].(2019-07-2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7/27/c_1124805597.htm.
[13] 習近平.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
[14] 賈紹俊,胡菊華.互促與同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人民健康”維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1):29-34.
[15]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16] 許月.習近平對“三大規律”的創新性探索[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141-150.
[17] 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N].人民日報,2014-03-28(3).
[18] 陳忠.世界文明變遷規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N].光明日報,2019-05-10(11).
[19] 李寶琴,于欽明.高校網絡輿情管理[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20:1.
[20] 王沙沙,翟波.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內涵及其時代價值探析[J].法制與社會,2020(7):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