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面臨更嚴峻的外部經貿環境。如何避免對抗,通過協商達到互利共贏,通過談判為我方謀取利益訴求,獲得話語權,承擔起大國責任,是必須長期面臨的挑戰。而要迎接這種挑戰,必須培養大量、高水平的精英國際商務談判人才。
一、國際經貿規則重塑亟需捍衛國家利益的精英國際商務談判人才
(一)美國主導重塑規則,“政策規鎖”中國態勢明顯
中國得益于“入世”,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在2008年金融危機全球重新洗牌后,迅速成為第二大經濟體,貨物貿易第一大進出口國。隨著中美之間實力差距縮短,經貿產業鏈逐漸由互補性逐漸演變為競爭性,美國越來越覺得自己老大地位受到挑戰,于是從奧巴馬時代就有了拋棄WTO,通過TPP另起爐灶,重塑國際規則,“政策規鎖”中國的戰略布局。而所謂“政策規鎖”(張宇燕,2018)指的是美國棄用現存國際制度或體系,代之以一套更具針對性和嚴厲性的新規則,來“規范”中國行為并把中國鎖定在全球價值鏈內的中低端位置的做法,因為中美之間競爭最后爭奪的是科學技術的制高點。拜登上臺本質上是延續了奧巴馬“政策規鎖”中國的戰略構想,不僅如此,拜登還以價值觀為導向,拉攏歐盟、英國、加拿大、日本、五眼聯盟等,以美國完備的法律體系和域外法權為武器,經濟上聯合制裁,制度上重塑規則,“政策規鎖”中國的態勢已經十分明顯。
(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中美貿易爭端加速國際經貿規則重構
中美貿易爭端已經有了“脫鉤”的跡象,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價值鏈,二者疊加加劇了全球價值鏈重構,中國面臨“脫鉤”與被“脫鉤”的風險, 全球價值鏈“斷鏈”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跨國公司海外布局選擇,全球價值鏈將逐漸呈現“短鏈化”“區域化”“知識密集型”的重構趨勢,與此同時,“價值觀”考量超越經濟利益,在國家產業鏈安全與經濟利益之間找到平衡點,通過貿易和規則重組保證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各方博弈的焦點。因此,進入后疫情時代,更多問題需要多方協調,規則重塑需要更多懂商務、懂法律的國際商務談判人才參與到大國博弈角逐的談判中去。
(三)國際貿易新規則話語權的爭奪亟需國際商務談判人才
客觀的講,國際貿易新規則也需要規則重塑。這是因為,隨著國際分工由產業間分工到產業內、產品內分工的發展,對外投資方式由水平一體化向垂直一體化轉變,國際貿易與投資模式發生了轉變,全球價值鏈和國際生產網絡正在替代傳統的貿易與投資模式,國家之間、不同經濟體的邊界正在變得模糊,國家間相互依存與融合性正在加強,于是維護公平貿易的國際規則也發生了變化,由限制成員方不公平貿易行為的邊境措施,發展為限制成員方不公平貿易行為的邊境內措施,高質量、高標準的新國際經貿規則孕育而生。國際貿易新規則一方面包括目前在談的WTO“多哈發展議程”(DDA)中尚未達成有關協定的議題,比如競爭政策、勞工標準等;另一方面,包括未在WTO的談判與磋商框架內而只是在雙邊或區域貿易協定(CPTPP)中達成條款或正在談判中的議題,比如:電子商務,國內管制一體化等。這些議題的特點是尚未形成統一的意見,而一旦達成協議對我國經濟體制又極具挑戰性。此外,在一些中國有優勢而還沒有形成統一規則的領域,比如跨境電商、平臺經濟、數字貿易這些領域亟需新的法律法規、新的國際規則,各方都在爭奪話語權的競爭和博弈中,因此,亟需有國家責任擔當,商務、法律專業素養高,能為中國訴求發聲的精英國際商務談判人才。
二、中國國際商務談判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大國競爭,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大量的精英國際商務談判人才,歷史上從未有過任何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迫切需要談判高手,這樣講究談判技巧。我們能夠看到,在美國用規則、用法律對我們步步緊逼的時候,在談判桌上,美國有大量的律師,大量的談判專家和專業人士,相比較而言,我方出面的是官員,專家少,更缺乏國際商務談判專家。
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對談判理論研究起步較早,已經發展為一門學科。美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就成立了全國性的談判學會,其中哈佛大學談判中心不僅負責政府部門、公司和企業高級談判人員的培養,并且常常參與重大的國際談判活動。而中國國際商務談判教育是隨著改革開放,特別是中國“入世”對外經貿往來增多開始的,起步較晚,規模小,發展還不成熟。相比強大的市場需求,中國國際商務談判教育極其薄弱,這與中國國際商務教育滯后有很大的關系。
(一)中國國際商務談判教育起步晚,規模小,教育水平比較初級
中國一直沒有設立國際商務本科專業,直到2003年中國政法大學利用本科專業自主設置權,設立了教育部專業目錄以外第一個國際商務本科專業,在培養方案里設置了《國際商務談判》選修課,同期或較早時期對外經貿大學等財經類國際貿易專業本科也設立《國際商務談判》選修課,但總體看開設學校不多。因為,2012年以前國際商務一直作為專業目錄以外專業,所以,設立國際商務本科高校也就50多所,沒有形成規模,重視程度也不夠,教育水平比較初級。
(二)培養層次低,嚴重缺乏精英國際商務談判人才的培養
國際商務談判一直沒有研究生層面的培養,直到2011年隨著國際商務專業碩士(MIB)學位點設立,《國際商務談判》作為全國國際商務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規定的必修課,開啟研究生層面國際商務談判教育,但是,截止到2021年,全國具有MIB招生權的高校也就121所,相比中國將近3000多所大學,培養規模有限。從2011年算起,研究生層面開設國際商務談判課程也不過剛剛10年,與培養精英國際商務談判人才的要求相去甚遠。
(三)對國際商務談判重要性認識不足,意識淡薄
大部分人,包括很多老師,甚至是法學專業老師都不認為談判是一種需要學習的技能,更不會想到談判是一個學科。還有人認為,談判不過是商業買賣問題,即使學習商務談判,也不過是小的談判技巧,難登大雅之堂。但事實上,談判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在政治經濟生活中無處不在,國際商務談判作為世界經濟交往的重要環節,是各個利益主體為了達成交易和協定進行協商的過程,它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決定著交易的成敗、企業的興衰,在國家主體談判中也決定著國家利益的實現,而談判本身,也成為大國博弈、利益相爭的“戰略制高點”。因此,中國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度重視培養高級國際商務談判人才,并把之作為國家人才戰略的一部分。gzslib202204021328(四)“雙師型”型教師缺乏,國際商務談判教學和研究水平滯后于實踐的需要
國際商務談判教育在中國剛剛起步,雖然,開始有部分教師認識到國際商務談判的重要性,但是,因為國際商務談判的實戰性太強,授課教師沒有相關實踐經驗,并不知道如何講好國際商務談判課程,很多老師把國際商務談判講成了語言類、商務禮儀課程。而實際上,國際商務談判更需要教師運用所有國際商務專業知識分析商業實踐,找到對決的解決方案。好的國際商談教師必須是有商務談判實踐,同時又有廣博商務專業知識,視野開闊的“雙師型”教師。而現有機制并不利于“雙師型”教師的成長。此外,鑒于國際商務談判強實踐性,更需要產學研合作,這也是高校辦學的難點。就國際商務談判教育來講,目前,缺師資,缺教材,缺案例,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總的來說,還沒有形成科學的,精英型國際商務談判人才的培養體系。
三、“法商”復合型是打造精英國際商務談判人才的必然選擇
(一)國際商務談判的概念和特征
所謂談判是指參與各方基于某種需要,彼此進行信息交流、磋商協議,旨在協調相互關系,贏得或維護各自利益的行為過程。國際商務談判并不是一項單一的活動,而是整體性活動,分為微觀談判和宏觀談判。微觀談判是指個體之間的談判,通常只涉及買賣交易活動,這是大部分人對國際商務談判的理解,微觀國際商務談判是從事國際商務活動的重要環節。宏觀談判則是組織之間的談判,今天的國際商務談判不僅涉及到公司之間的談判,更涉及到公司與政府的談判,甚至是政府之間的談判,其實,隨著經濟全球化,每個國家政府都是最大的商務主體,所以,有人講美國最大的海外經銷商其實是美國政府。宏觀談判不僅規模宏大,而且極其復雜,不僅涉及到雙邊,還涉及到多邊,既有公司、也有政府、第三方代理,甚至還有NGO組織,涉及的議題也廣泛,有單議題,更有多議題。國際商務談判面臨的挑戰也遠高于國內談判:
1.不同的政治法律環境加深了跨文化溝通障礙、達成協議的困難。文化的差異表現為語言的不同,行為習慣的不同,思維方式的差異,這些都是需要長期學習克服的,而不同政治環境、不同法律制度是國際談判最難以克服的困難,這也對談判人員法律素養有了很高的要求。
2.面臨更大風險,更復雜的環境,更高的談判成本。相比國內談判,國際談判面臨風險更大,不確定性更多,問題的復雜性更高,花費的時間更長,談判成本也更高。對談判者把控風險,把控窗口期的能力要求也更高。
3.涉及到的商務問題、學科知識更廣泛,要求更高的專業能力。國際商務指的是跨越國界的經濟活動,包括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勞動力的流動,跨國公司是國際商務研究的主體。國際商務學科是一個經、管、法、人文交叉,具有跨學科特征的新興學科。能夠從事國際商務的人,不僅要通曉至少一門外語,還要精通國際貿易、國際投資,懂金融,通曉國際規則,法律法規。國際商務談判作為國際商務活動的重要環節,期間涉及的商務問題、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要求必然高于國內的談判,加之國際商談的國際化特征,因此,精英教育是高端國際商務談判人才必然的選擇。
(二)“精商明法”是精英國際商務談判人才必備的特征
從國際商務的跨學科性,到國際商務談判的跨文化性和復雜性,符合市場需要的、高素質的國際商務人才應該具有:開闊的國際市場視野、廣博的知識和開拓國際市場,勇于創新的能力;精通國際商務談判理論和談判策略,熟悉商務禮儀,并具有很強的跨文化溝通能力,特別是能嫻熟地運用一門以上的外語開展商務談判的能力;通曉國際經貿規則、國際法律和慣例,國際合規意識強,并具有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精通國際商務運用規律和實務;心理素質好、情商高,善于觀察,很強的敏感性、判斷力、決斷力和意志力;熟練地運用電腦和各種現代化工具搜集信息、處理信息、有效運用談判分析工具的能力。
由于國際商務活動是按照國際規則、國際慣例在運行的,商務活動雙方只有相互遵守彼此的法律法規,尊重彼此的利益關切,協議才有可能達成,國際商務談判不可回避的問題及就是法律,是否“合規”是國際商務面臨的最大風險,因此,“精商明法”是對精英國際商務談判人才最核心的要求,法律是國際商務談判博弈的工具和策略。“法商”復合型是精英國際商務談判人才培養的必然選擇。當然,能夠成為精英人才,還必須有國家責任感。中國目前最急需的是能夠進行宏觀國際商務談判的棟梁之才。精湛的專業能力加身,同時具有國家責任感和使命感是精英國際商務談判人才的最高要求。
四、創新培養方式,打造“精商明法”精英型國際商務談判人才
培養“精商明法”精英型國際商務談判人才,任重道遠。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將培養高端、精英國際商務談判人才作為國家戰略一部分,從上到下予以高度的重視。
二是在商科教學體系下,國際商務談判是國際商務專業碩士的核心競爭力,發揮國際商務專業碩士人才培養的優勢,推動形成體系開放、機制靈活、渠道互通、選擇多樣的國際商務談判人才培養機制,形成人才培養體系。
三是要加大資金投入。為培養“精商明法”精英型國際商務談判人才,建議在具備法學或商學優勢學科資源的高等科研院校,開展國際商務談判人才的試點創新??梢栽诜蓪I碩士或國際商務專業碩士等學位點下,開展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在一些優勢資源豐富的法科或商科院校,打造中國精英國際商務談判人才培養基地。以相應國際商務談判人才培養基地為基礎,與商務部、貿促會法律事務部等實踐部門加強對在職高端人才培訓,以解燃眉之急。
四是健全制度,積極推動國際商務談判學科體系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