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葉紅
摘要:為了做好森林撫育間伐工作,本文將展開相關研究,主要論述撫育間伐的主要作用,后對其現狀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應對策略以及技術要點。通過本文分析,能夠在森林培育過程中充分發揮森林撫育間伐的作用,促使森林培育事半功倍,改善我國生態環境質量,也推動林業經濟發展。
關鍵詞:森林培育;森林撫育間伐技術;生態環境質量
0 引言
因為過去人類的活動沒有顧及到生態環境,長年累月下來現在世界各國的生態環境都出現了問題,這些問題已經開始對人類生活造成了影響,所以到了現代人類幡然醒悟,開始關注生態環境改善,我國對此展開了很多環境改革工作,其中森林培育就是重要的一項工作任務。森林培育固然對我國生態環境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要做到這一點必須保障森林能夠順利培育成功,正確發揮森林撫育間伐作用是達成目標的關鍵,而當前森林撫育間伐的相關工作表現不如預期,故有必要展開相關研究。
1 森林撫育間伐的主要作用
1.1 改善生長環境
森林培育工作對自然環境有較高的依賴性,工作需要充分發揮自然環境資源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培育森林,原因就在于自然環境對森林的生長環境有直接影響,若環境資源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就代表森林生長環境相對較差,不利于培育質量。這一基礎上,森林培育工作人員需要通過森林撫育間伐技術來發揮環境資源作用,即森林撫育間伐具有控制森林密度的作用,主要目的就是避免森林密度過大,這時自然環境資源就能充分作用于森林中的植被生長,例如光照資源在合理目的下能夠與大部分植被接觸,保障各種植被能夠充分進行光合運動,說明植被所處的生長環境良好,利于森林發展[1]。除此以外,相關研究指出在特定環境下過大的森林密度對森林發展有特殊影響,如土地貧瘠條件下,過大森林密度會嚴重限制林木高度。結合以上論述可以確認,改善森林生長環境是森林撫育間伐的主要目的,因此要做好該項工作。
1.2 保障林分結構合理
首先我國主要培育的森林可以分為天然幼林、混交林兩種,而這兩種森林在生長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融入一些培育價值低,甚至對本土植被生長有不利影響的外來植物,因此任由森林發展,難以保障森林成型。而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就需要展開森林撫育間伐工作,去除森林中培育價值偏低、材質較差的林木,也解決外來物種的入侵,這樣可以提高森林整體的林分樹種質量。其次,森林培育期間難免會遇到病蟲害影響,這種現象雖然無可避免,但也要加強防控,將其發生概率、影響力降至最低,而通過森林撫育間伐促使林分結構合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病蟲害防控作用,即合理的林分結構下,森林內的林間密度同樣合理,故內部通風、光照充足,可以有效避免病菌滋生與傳播,同時還能吸引很多有益的生物來預防蟲害[2]。
2 森林撫育間伐存在的問題
2.1 工作人員工作素養待提升
我國雖然在近些年積極推進了森林培育工作,森林撫育間伐也如火如荼的展開,但因為起步較晚,導致許多工作人員對森林撫育間伐的認知與理解存在不足,甚至存在偏差,此現象就說明工作人員的工作素養不足。這一基礎上國內森林撫育間伐現狀顯示,許多間伐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較差,或者工作目的與間伐目標不一致,例如一些工作人員負責間伐工作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但他們的間伐工作時間間隔很長,可能長達數年之久,而通過調查與訪問了解到,這些工作人員只知道森林撫育間伐是為了控制森林密度,不知道為什么要控制森林密度,觀念上對工作并不重視,不了解工作目的,甚至于有一部分工作人員每次間伐的程度過大,將間伐與砍伐劃等號,這些表現足以說明森林撫育間伐工作人員的工作素養低,整體有待提升[3]。
2.2 間伐缺少規范標準
雖然我國一直提倡森林撫育間伐要合理、適度,但當前還沒有給出“合理、適度”的準確標準,整體上間伐工作依舊沿用傳統方式展開,使得間伐工作質量不夠穩定,即傳統方式中,森林撫育間伐工作一般都是根據主觀經驗來設定間伐程度以及間伐目標的,而經驗雖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作為工作合理性、科學性的保障,有時候依賴經驗很容易導致砍伐程度無法達到理想化水準,或者導致砍伐目標出錯,同時不同人積累的經驗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使得人為因素也對森林撫育間伐造成了影響,如A間伐工作人員認為A樹不需要間伐,而后B間伐工作人員憑借經驗認為A樹需要間伐,最終導致A樹被伐,孰對孰錯在短時間內也無從定判,但當問題發生之后,再去追究對錯已經毫無意義。從上述的問題中,我們可以發現,部分地區的森林撫育間伐缺乏規范標準,導致工作無據可依、無理可循,使得間伐工作質量波動明顯,整體表現不佳。
2.3 間伐工作資源投入不足
森林撫育間伐工作內容復雜、工作量較大,因此要做好該項工作必須在其中投入足夠多的資源,諸如設備、各專業人力資源等。但現實情況中,許多森林撫育間伐工作組織在設備與人力資源上都出現了不足,需求缺口較大,這嚴重影響了森林撫育間伐的效率,而對于該項工作而言效率緩慢就很容易造成質量問題[4]。例如緩慢的效率會導致一部分應當被伐的林區得不到及時處理,至少在短期內可能出現林區密度過大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即使短期存在,也可能帶來一些影響力大的安全隱患,若隱患爆發不僅可能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會嚴重破壞當地自然生態環境、給工作人員帶來較大的工作負擔。導致森林撫育間伐資源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資金,即我國森林撫育除了中央財政撥款部分,撫育間伐相關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地方財政撥款,而地方財政必須兼顧轄區內所有問題,不可能無限度的向森林撫育間伐方面傾斜,加之大部分地方財政水平不高,因此能夠給森林撫育間伐提供的資金不多,這就使得相關組織受限于資金,無法采購足夠的設備,也很難招收到數量足夠的各專業人才,資源缺口由此形成。
2.4 間伐工作成本負擔較大
森林撫育間伐需要大量的成本作為支撐,但因為林業市場中林木產品的價格不斷降低,而隨著國家對森林撫育間伐要求的提升,間伐工作的投入需要越來越大,所以森林撫育間伐的成本在不斷提升,這種情況下就使得該項工作成本無限接近收益水平,甚至個別地區已經出現了入不敷出的現象。這些情況對于森林撫育間伐組織的積極性有嚴重打擊,即近些年國內很多地區的森林撫育間伐組織數量都有明顯減少,且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因此工作成本負擔較大的問題必須得到治理[5]。
3 森林撫育間伐問題的應對策略
3.1 展開人工培訓,提高整體素質
目前,森林撫育間伐工作的執行離不開人工,因此人工的工作素質對于工作的質量、效率等都有嚴重影響,人工工作素質水平偏低的問題必須得到解決。這一基礎上,建議相關組織積極展開人工培訓,培訓的目的是讓工作人員對森林撫育間伐有正確的認知,促使他們知道森林撫育間伐的主要目標是對森林資源進行合理規劃,這樣能夠改變原有觀念,不再將間伐與砍伐劃等號,也意識到森林撫育間伐需要依據科學原則展開,其頻率、程度、目標都要得到一定的控制,旨在促進森林健康發展,維護生態環境質量。結合培訓成果,相關組織要調動人員的協同性,讓他們在工作之前做好相關的規劃工作,即雖然森林撫育間伐當前尚無規范標準,但憑借經驗至少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確認工作成果的合理區間[6]。例如森林撫育間伐的間隔應當根據林木生長速度來設定,只要間伐對林木的削弱性影響不超過林木生長速度,那么間伐的間隔就是合理的,不會出現間伐過度的問題,如果工作人員能夠做好這一點,就說明其整體工作素質提升,又或者從森林多樣性角度出發,展開專業培訓,即森林培育不單純是為了通過森林來改善生態環境,更是為了通過森林給其他生物提供棲息地來建構完整的生態系統,只有這樣生態環境才能逐漸恢復正常,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著手優化森林的生物多樣性。從這一角度出發,森林撫育間伐首先針對森林本身,能夠在合理的地理環境下推動異齡復層混交林形成,在森林結構中建立穩定的林木群落結構,這使得森林中的植物更加多樣。其次森林撫育間伐營造的良好森林環境可以給各種動物提供棲息地、食物來源,因此動物多樣性也得到保障,完整生態系統將逐漸形成,貫徹生態環境改善方針,培訓中應當讓人工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除此以外,在培訓當中還要鼓勵工作人員積極學習森林培育的相關專業知識,諸如學習林木基礎知識,以便于工作人員識別林木的能力增強,該項能力的增強可以幫助工作人員更好的識別林木是否對森林發展有害,若有害即可將其確認為間伐目標,這同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間伐合理性,提高森林培育質量[7]。
3.2 加強實踐研究,盡早提出規范標準
雖然依靠經驗能夠確認森林撫育間伐工作的合理區間或者是合理目標,一定程度上保障工作合理性,但該項工作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其依然需要得到準確的規范標準作為支撐。這一基礎上,要得出準確規范標準就需要展開大量的研究工作,而這些研究工作當前尚停留在理論探索階段,許多理論還有待商榷,但長期“紙上談兵”會影響研究的進度,因此建議相關領域人員將當下理論可行的各種標準投入實際工作,通過實踐來檢驗理論是否可行,這是確立準確規范標準的最快做法[8]。故相關領域有必要秉持“勇于試錯”的科學精神加強實踐研究力度,以便盡早提出規范標準,例如可以選擇周邊地區的幾個林區作為試驗點,同時實行若干理論標準,若理論標注在某個林區可行,那么再將其用于其他林區繼續實驗,這樣能夠找到適用范圍最廣的規范標準,按照這個標準展開森林撫育間伐,至少能夠讓工作質量有據可依,不再過度依賴經驗。
3.3 積極引入市場外部資金,做好資金管理
為了保障森林撫育間伐工作資金充沛以便滿足工作各方面的資源需求,建議地方政府在財政撥款以外,幫助當地林業引入市場外部資金,模式上有兩種選擇:第一,如果市場外部組織本身有意向投資當地林業,那么直接由政府牽頭讓雙方達成協議,促使外部資金注入林業,支撐森林撫育間伐工作;第二,如果市場外部組織并無意向投資當地林業,那么地方政府就應當與其在其他方面建立合作關系,目的是增長地方整體財政水平,間接提高森林撫育間伐財政撥款力度,解決資金不足問題。資金問題解決后,森林撫育間伐工作組織就要將資金轉為工作需要的資源,但在這個過程中工作組織可能會因為缺乏大筆資金管理經驗等因素,而無法合理的使用資金,出現大量資金浪費現象,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發生,地方政府應當介入,幫助森林撫育間伐工作組織做好資金管理(如果工作組織有能力做好資金管理,可以不考慮這個步驟),諸如要求工作組織實施精細化預算管理,資金使用前預先提交工作量以及相關資源需求的信息,由此得到總預算,然后地方政府核查后如果確認總預算合理,那么就可以進行撥款,反之應當要求森林撫育間伐工作組織進行整改[9]。另外,相關組織還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申報建設國家儲備林,這樣撫育間伐工作將獲得專項資金支持,這也一個解決資金難題的思路。
3.4 整合行業資源,提高經濟收益
導致森林撫育間伐成本負擔大的根本原因是林業的經濟收益不斷降低,因此要解決問題應當以提高經濟收益為目標。從這一角度出發,地方政府應當牽頭整合地區內的行業資源,利用一些“熱門”行業來帶動林業經濟發展,保障其能夠更加輕松的承擔森林撫育間伐成本,諸如可以將外貿行業與林業整合,擴大林木產品銷售規模以及市場范圍,橫向提高林業經濟收益。
4 結語
綜上,森林撫育間伐是森林培育中的主要工作,其質量應當得到保障,因此面對當前森林撫育間伐存在的問題,地方政府以及相關組織都要積極展開改革工作,從多個角度予以森林撫育間伐工作更強有力的支撐,促使該項工作整體質量提升,且趨于穩定,以免更好的培育森林。
參考文獻
[1] 謝義春.森林培育過程中森林撫育間伐措施研究[J].農家科技(上旬刊),2019(2):146.
[2] 王旭.森林培育過程中的森林撫育間伐措施研究[J].大科技,2019(24):166-167.
[3] 王秀花,吳小林,張麗珍,等.森林培育過程中森林撫育間伐策略[J].中國林業經濟,2016(5):65-66.
[4] 裴景剛.森林培育過程中森林撫育間伐措施的相關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7(23):209.
[5] 晏云風,吳慧敏.森林培育過程中森林撫育間伐的對策分析[J].農家科技(下旬刊),2020(9):163.
[6] 邱艷紅.森林培育過程中森林撫育間伐措施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1):78,80.
[7] 武德福.森林培育過程中的森林撫育間伐措施分析[J].農村科學實驗,2020(21):88-89.
[8] 高江華,郭志標,傅金洲.森林培育過程中森林撫育間伐存在的問題及措施初探[J].江西農業,2021(4):69,71.
[9] 陳先旭,文全生.森林培育過程中森林撫育間伐措施探析[J].現代園藝,2017(20):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