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菊 孫留霞 孫靈靈 趙慶楓 張素麗



摘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針對高職畜牧獸醫專業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教學內容滯后于崗位技術發展需求、實踐教學不足、“雙師”隊伍缺乏、校企合作難以深入持久”等問題,提出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理念,實施“三期四雙五對接”協同育人培養模式、構建“三層次六模塊”課程體系,全面開展實踐,同時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整合,引入不同企業課程,實施訂單培養。
關鍵詞:產教融合;畜牧獸醫;課程體系;協同育人
1 概述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對農業和畜牧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畜牧業作為我國農業生產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大產業。目前,我國畜牧業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正在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觀研報告網發布的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畜牧業總產值破4萬億元,達到了40266.67億元,同比增幅21.78%。畜牧行業快速發展,導致社會需要大量畜牧獸醫類專業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而在全國大部分畜牧行業的從業人員中,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不足 13%。以河南省為例,據河南省畜牧獸醫協會統計,目前從事畜牧相關行業的人才缺口達 6000 人左右。隨著生態循環畜牧業新方向的發展,畜牧獸醫行業人才缺乏的狀況不斷加劇。
在畜牧行業快速發展的形勢下,當今社會對于畜牧獸醫專業培養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高職畜牧獸醫專業課程設置公共課比重較大,專業課理論講授比重偏多,實踐教學比重低;教學模式單調、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落后,因此,構建高職畜牧獸醫專業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是對專業建設提出的新的要求,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確立校企合作模式
在企業調研的基礎上,經學校研究決定確定校企合作企業,大力推進教學改革,以產教融合作為加強職業教育改革運行機制的抓手。
2.1 更新辦學理念
在觀念上,摒棄了“學校本位”思想,樹立“辦學育人服務經濟建設和農業農村建設”的意識,把育人機制中原有的“供給”模式轉變為貼近社會、服務企業的“需求模式”。學校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及企業對技術人才的崗位技能要求培養企業所需要的畢業生,滿足企業的需求。
2.2 建立了互動、互利、互贏的運行機制
由于養殖企業動物防疫工作要求的特殊性,要進行長期深度校企合作,在專業內開展有效的教學實習是很困難的。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宗旨是:貼近市場辦教育,加強學校內涵建設。選拔骨干教師負責校企合作,一方面走出去廣泛聯系企業、調查就業需求和崗位技能需求信息,注意聽取企業對教育的訴求,信息反饋后立即實施教改;另一方面請進來,邀請畜牧獸醫行業領導以及技術專家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到校作報告、開講座,介紹最新使用的設備和技術情況、企業對人才的素質要求、企業的管理制度和文化。
通過校企合作促進了專業交流,加深了對行業的了解,拉近了校企之間距離。校企制定了工學結合靈活的教學管理機制,學校主動適應,滿足企業用工的特殊要求。企業用工和學生實習與就業同時都得到了滿足,從而達到了互惠與互贏。
2.3 組建機構,成立專業的指導委員會
隨著校企合作的不斷深入,我們已不滿足只為企業提供足夠數量的畢業實習生,還需進一步提高畢業實習生就業崗位的質量。為了使人才培養模式符合市場需求,畜牧獸醫專業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主要由學校專業骨干教師、企業技術骨干、行業協會專家等組成,構建“七共四融”運行機制。其中,“七共”指的是校企雙方專業共建、課程共擔、教材共編、師資共訓、基地共創、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四融”指的是培養目標融通、技能要求融通、能力提升融通、考核考評融通,做到了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培養并重。
3 創新“三期四雙五對接”協同育人培養模式
針對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無法適應當前需要的情況,結合我國畜牧業自然規律、區域特點、生產過程,以及學生培養方向的多向性和職業需求的個性化要求,深入周口市及周圍各大畜牧企業調研,充分利用校企資源,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主,把學生的技能逐步提升鑲嵌在整個實踐教學主線上,根據調研和專家論證情況,確立“三期四雙五對接”協同育人培養模式,(圖1、圖2)該培養模式將學生所學與企業所需緊密結合,將企業的崗位技能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參考人才發展成長規律,圍繞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基本素質培養、創新創業就業能力培養三條主線,并在專業教學標準的基礎上創新構建以“雙元育人、雙重身份,交互訓教、工學交替,崗位培養、在崗成才”為內涵的“三周期、五對接、學訓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參與”的校企合作育人教學模式。
將三學年教學全程劃分為3個周期,第1至第3學期知識積累期,第4至第5學期為崗位學習期,第6學期為理論與技能提升期,以企業生產具體崗位為導向,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融入企業文化校
企聯合對學生生進行單項技能與專項技能訓練,針對企業崗位需求,由學校指導教師與企業導師進行實際操作訓練指導,按照畜牧獸醫行業崗位標準和高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將教學任務與生產任務對接、教學內容與生產標準對接、教學進度與生產進程對接、職業技能提高與職業精神培養對接、成績考核與生產績效對接,施校企協同育人培養模式。
4 構建“三層次六模塊”課程體系
在確定“三期四雙五對接”協同育人培養模式的基礎上,通過畜牧企業工作領域中工作流程的分析,并結合養殖企業的生產特點,進一步分析職業能力,歸納出崗位行動領域(圖3)。針對畜牧獸醫企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明確崗位任職要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明確能力、素質、知識要求,校企共同制定“五級遞進”(技術員——副主管——主管——副場長——場長)人才培養方案,循序漸進,逐級提高,達到各級崗位標準要求。
4.1 對接崗位需求,確定培養目標
畜牧獸醫專業培養目標的確定主要根據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行業職業標準、企業崗位需求和就業導向來確定。畜獸醫專業培養目標:掌握畜禽診療的方法和技能,能適應畜禽疾病診治、畜禽飼養與管理等相關工作,具有“技能高、知識寬、視野廣”和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4.2 確定專業核心課程
根據畜牧行業對畜牧獸醫專業人才的迫切需要,確定核心課程為養豬與豬病防治、養禽與禽病防治、養牛與牛病防治等。
4.3 構建“三層次六模塊”課程體系
主要采取針對企業生產環節與學生發展方向,對學生進行多崗輪訓與定崗培訓,完成專業知識能力的訓練,設置專業課程體系。第一學年的公共基礎與專業基礎課程,如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企業文化教育;第二學年專業核心課程,第三學年企業跟崗與頂崗實習(圖4),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培養學生的職業基本素質、崗位就業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在學校教師和企業教師共同指導下,根據企業崗位工作需求開設6個模塊課程,如“天邦班”開設配懷管理、產房管理、保育豬飼養管理、育肥豬飼養管理、養豬場設備使用與維護、養豬場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崗位課程,“大用班”開設種雞生產與管理、商品蛋雞生產與管理、.商品肉雞生產與管理 、家禽孵化場管理、養禽場設備使用與維護、養禽場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崗位課程,使學生專業技能、創新能力、職業素養等得到進一步提高。
5 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協同運行機制
5.1 建立學校與企業并行的培養主體協同機制
定期與阜陽天邦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大用邦杰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黃泛區鑫欣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聯合舉辦校企人才培養研討會,探索企業參與、校企協同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目標及質量與企業發展需求的吻合度。校企共同制訂培養目標、培養方式、教學資源、師資的合作等,對學時制訂學分置換等激勵和約束機制,確保校企合作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形成“七共四融”校企合作機制(圖5)。
5.2 建立校企共同參與教學計劃、教學環節制定與實施的協同機制
引入項目制教學方法,采用小組項目法組織開展豬場實習、雞場實習、獸藥廠實習等專業實習,校企專兼職教師共同參與的考核方式,提高學生專業實踐技能。
5.3 建立學生實習實訓與企業工作流程協同機制
學生的實習實訓環節直接安排在企業進行,由企業導師直接指導完成,使學生在校期間充分熟悉企業的工作流程。
5.4 建立學校人才培養內容與企業培訓內容協同機制
通過企業導師來校授課、知名專家來校講座等方式使在校學生直接接受企業文化和技能培訓。目前已先后由天邦食品有限公司、大用邦杰集團、牧原食品有限公司等單位的企業導師來校開設《養豬與豬病防治》、《養禽與禽病防治》等特色課程。
5.5 建立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與行業技術需求協同機制
設立創新學分,依托學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結合企業技術需求和重大生產項目的實際問題,凝練學生科技創新方向與題目,加強學生課外創新活動的校企聯合指導。
6 結語
本文對高職畜牧獸醫專業校企協同育人培養模式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三期四雙五對接”育人模式,通過畜牧企業工作領域中工作流程的分析,并結合養殖企業的生產特點,進一步分析職業能力,構建“三層次六模塊”課程體系,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協同運行機制等。在實際教學中,還需要與實際結合,不斷完善和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各項內容,不斷加深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以期將畜牧獸醫專業建設成具有特色的省級、國家級一流專業。
參考文獻
[1] 劉曉蘭,李長威,林曉輝.新工科背景下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校企共建協同育人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農機,2021(4):88-90.
[2] 喻燕.基于“四重螺旋”理論的土地資源管理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1,49(15):263-266.
[3] 李杰.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1(15):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