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可謂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更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遍喿x是大腦對知識的存儲與篩選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思維能力形成與提升的過程?!霸诎l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 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中提到“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币虼嗽诮虒W中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與啟發作用,為學生的思考留有充分的余地,讓學生逐步形成獨立思維意識,不斷發展與提升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素養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一、營造閱讀氛圍,喚醒思維意識
“讀”是思的憑借、“悟”的前提、“說”的儲備、“寫”的基礎。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在真正認識到做一件事的價值和意義的時候,才能更加迅速地萌主動參與的意識,才能更有熱情與激情。因此,要通過一定的氛圍,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的習慣。
1.突出情境創設。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身心始終處于最佳活躍狀態,這一點在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語文是一門富含情感的學科,教師要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需求,為他們的探究做好準備。特別是通過情境創設,讓學生身臨其境,成為情境中的一員,有感而發,情由心生。從而創設一個良好的開端,使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和諧、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激發出主動學習的愿望,喚醒沉睡的思維意識。
2.設置懸念引入。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會對文中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同情和關注,我們可以根據學生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往往能使學生產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極為關注的感情,利用閱讀期待,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在《橋》一課的教學中,開篇就提出問題:站在橋頭疏導的老漢一把從逃生的人群中揪出一個小伙子,讓他站到最后。大家猜一猜,這個老漢與小伙子可能是什么關系?由于設置懸念,強烈的好奇心驅使學生主動深入地讀書、思考人物關系,最終使學生充分感受人物的英雄形象。
3.矛盾引發探究。利用學生內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引入到一種認知矛盾的狀態,在好奇心驅使下,從而引發他們認知沖突和探究欲望。比如《宇宙生命之謎》一課教學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一個課前辯論主題:宇宙中除了地球以外,還是否有生命存在?學生很自然分為兩方。他們各自找了相關材料,展開辯論。這樣,抓住學生這種認知上的矛盾,再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的閱讀探究。
二、關注閱讀層次,注重思維方法
根據閱讀理解的程度可分為兩個層次: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表層理解指僅停留在讀懂文章字面意思的層面上;深層理解是指在表層理解的基礎上,閱讀感悟出文章背后所蘊含的意義。深層閱讀正是誘發兒童創造潛能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中要教給學生思維方法,敢于嘗試開展深層閱讀,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
1.比較閱讀。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體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因此,閱讀教學必須扎實地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學生以讀悟語,重在“悟”的引導,這時可以進行比較閱讀。通過比較,發現異同,有所收獲。如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語文要素是掌握點面結合的寫法。結合《狼牙山五壯士》與《開國大典》中的場面描寫,指導學生尋找場面描寫的不同方式。特別是如何抓住“點”與“面”的特點,有層次有條理的進行場面描寫指導。
2.聯想遷移。在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怎樣想開去,要教給學生多樣的方法。一是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想開去。閱讀《只有一個地球》,讀到可再生資源受到破壞,導致不能再生時,可以聯想生活中的現象談談認識。二是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想開去。如《盼》這篇課文,以“盼”為線索,寫出一個小女孩的盼穿雨衣出去玩的心理。引導學生聯想,你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經歷嗎?學生通過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從而感受文中人物內心,同時掌握圍繞中心意思選擇事例的習作策略。
三、拓展閱讀路徑,強化思維品質
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從文本中提取和篩選信息的能力,還要創造條件,促使他們開動腦筋,提高使用語言的能力。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沒有思維就不可能有語言。所以在課堂上,要拓展閱讀路徑,進一步強化思維品質。
1.補白。在文中空白處結合上下文和人物思想情感恰當的補充,是對文本的進一步解讀,也是思維能力的提升。如《窮人》中“兩個人沉默了一陣?!背聊?,桑娜會想些什么,聯系課文內容,寫一寫桑娜的心理活動。學生通過補白,進一步感受到桑娜的善良。
2.仿寫?!墩n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抓住語文要素,借助文本進行仿寫,是訓練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夏天里的成長》是習作策略單元的一篇文章,該單元語文要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課文圍繞“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這句話,分別從不同方面突出這一特點。首先是讓學生仿寫第2段,還可以寫一寫哪些動植物,從而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現象;然后引導學生仿照這種方法,自己確定一個中心意思,仿寫一段話。這樣仿寫的要求一步步提高,也就逐步落實該單元語文要素。
3.續寫。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從學生實際出發,按照《課標》要求,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語言訓練的實質就是思維訓練,而續寫則是閱讀思維的進一步深化,因為它是讀者在解讀文本后,對故事情節或者人物形象的二次創作。這個創作既是語言的訓練,更是思維的飛躍。學習《少年閏土》后,要求學生根據文中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續寫文章中的省略號。學生寫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情節,充分說明語言訓練和思維能力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結語
通過開展思維發展與提升的閱讀教學研究,學生的閱讀水平逐漸提高,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也在不斷提升,這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閱讀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方面占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我們要關注思維發展與提升成為閱讀教學的常態, 讓學生語言發展與思維能力訓練齊頭并進,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1]謝志強.核心素養視角下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路徑思考[J].新課程,2022(05):36-37.
[1]王雪娟.基于課外閱讀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研究[J].新課程,202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