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澤華
摘要: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教師應用激勵教學法,可起到激發學生跳繩興趣、引導學生身心愉悅進行鍛煉的作用,促使教師體育教學目標得以達成,從而顯現出對學生素質教育良好效果,增進學生體育素養。同時,使學生借助教師目標激勵、精神激勵、物質激勵的教學方法應用,感受到教師的肯定與認可,提高跳繩自信心。以此,小學體育教學時,教師應對跳繩教學不斷創新,通過激勵教學法的有效應用,提高跳繩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體育;跳繩教學;激勵教學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前言
激勵教學法作為有效激發與提升學習動機為主的教學手段,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應用,可將教師對學生的認可與贊許以實際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接收到激勵信息,繼而更加充滿自信完成學習任務。以此,小學體育跳繩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重視應用激勵教學法,并將其適時應用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使學生充滿著自信完成跳繩練習,提高跳繩教學效率。
一、跳繩目標激勵,激發訓練興趣
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對學生的了解,掌握不同學生身體素質指標,以此通過目標分層的激勵模式,開展跳繩教學活動,進而實現跳繩目標激勵教學法的應用目標,激發學生對跳繩產生興趣。目標激勵教學法的應用,可使得跳繩教學氛圍變得活躍起來,不同身體素質與體育運動能力的學生,通過選擇適宜自己的跳繩目標,而積極參與其中,并通過“夠得著”的目標,對跳繩興趣濃厚起來。
如,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跳繩教學時,教師可依據低年級學生參差不齊的身體素質,設定不同的跳繩達成目標。針對身體素質差,運動能力較為初級的學生,教師即可設定一次完成3個的跳繩目標,使這個層次學生通過量力而行式的目標引導,對跳繩產生興趣,積極投入到訓練中,逐步提高其跳繩水平。而針對身體素質中等的學生,教師則可設定每次跳完10個的目標,引導這個層次學生循序向更高的目標挑戰。針對身體素質好,體育運動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則可設定能跳多少就“挑戰跳多少”的目標,讓這個層次的學生不斷的挑戰新高,激發出對跳繩濃厚興趣。以此,經過分層目標的激勵,提高全體學生的跳繩能力,達成激勵教學法的有效應用目標。
二、跳繩精神激勵,培養運動意識
激勵教學法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應用,教師還可通過精神激勵教學法,使學生身心愉悅進行跳繩訓練,培養學生運動意識,提高學生跳繩質量。精神激勵法的應用,教師可從體育運動精神中的不怕苦、堅強、拼搏等層面進行激勵,使學生對體育運動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提高其體育精神素養。以此,教師可利用跳繩教學,進行以鼓勵、表揚為主的激勵教學法,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跳繩能力的認可,繼而提高跳繩的熱情。
如,進行小學中年級跳繩教學時,教師可針對中年級學生喜歡受到教師關注的特點,進行以精神激勵教學法的有效應用。教師針對學生跳繩過程中涌現出的積極參與跳繩并不斷挑戰高難度的學生,進行激勵表揚,讓其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并借助教師的當眾表揚詞“積極、樂觀、堅強、努力”,繼續跳繩訓練的同時,能夠不斷創新高,取得更好的成績。以此,教師應及時捕捉學生的跳繩舉動,通過精神激勵法,將學生帶入到更加積極的訓練活動中,完美詮釋體育運動精神的不怕苦、堅強、拼搏等體育精神,提高跳繩教學效率。
三、跳繩物質激勵,提高跳繩效率
小學體育跳繩教學時,教師可依據學生表現,以物質獎勵的形式進行激勵教學,并通過這樣的激勵教法的應用,達成激勵學生跳繩自信的目標,以此提高跳繩教學效率。教師可通過比賽的跳繩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而后對表現突出學生進行物質獎勵。作為物質獎勵的獎品,教師可選擇學習用品,也可選擇體育運動用品,還可選擇學生喜歡的一些卡通玩偶等,達成有效應用激勵教學法的目標。
如,進行小學高年級學生跳繩教學時,教師可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學生訓練結束后鞏固環節,應用比賽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賽式的跳繩技能鞏固。教師可將學生參與比賽活動的獎勵設定為物質獎勵,以此提高學生參與比賽的熱情,提高跳繩效率。教師可在比賽開始將提前準備好的獎品擺放出來,激勵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獎品,進行比賽目標設定與達成,并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提高了跳繩自信心,并以此為基礎,萌生挑戰更高目標的欲望,達成教師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應用激勵教學法有效性目標。
總結
總之,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激勵教學法的有效應用,起到了激發學生跳繩興趣以及有效鍛煉的作用,能進一步達成體育教學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以此,教師應重視通過激勵教學法,幫助學生借助教師的目標、精神、物質等方面的激勵,接收到來自教師的肯定與認可,提高其對跳繩運動自信心。同時,教師通過應用激勵教學法,可以提高跳繩教學效率與跳繩教學質量,達成激勵教學法的有效應用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宇馳.激勵教學策略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中華少年,2020(15):285-286.
[2]姜煥青.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激勵教學策略運用探討[J].科普童話,2019(1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