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梅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了玉米—大豆帶狀符合種植技術的應用,主要從優良品種的選擇、寬窄行間作套種、統籌是非合理減施氮肥、科學防止病蟲草害、種管收全程機械化等方面來進行分析,旨在轉變傳統的玉米—大豆種植方式,充分發揮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作用,增加玉米—大豆的種植產量,獲得更多的種植效益。采取有效措施,將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于瓦房店地區進行推廣種植,以提高該區域玉米、大豆種植水平,推動農業種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種植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業經濟也隨之蓬勃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玉米、大豆作為農業種植中的重要農作物,其具有較好的經濟價值,為推進玉米、大豆種植產業的長遠發展,增加其種植產量,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則應當有效應用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這項技術指的是把玉米、大豆兩種作物通過間作的方式來種植,在進行田間布置的時候,遵循寬窄行原則,以實現兩種作物的帶狀間套種,可提高大豆、玉米農作物的經濟效益。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先播種玉米,然后在玉米生長過程中套播大豆,另一種則是玉米、大豆同時播種,選用帶狀間種。兩種形式都是為了提高玉米、大豆的產量,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可將這一技術進行大力推廣,以保障當地大豆、玉米農作物的產值。
1 選擇優良品種
在實施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時候,應當重視玉米和大豆的品種選擇。選擇玉米的時候可以緊湊、半緊湊的高產中矮稈品種為主;選擇大豆品種的時候,則要挑選一些具有耐陰性、耐密性、抗倒性的高產品種,以避免玉米遮擋大豆,減少對其產生的蔭蔽影響。另外,無論是玉米選種,還是大豆選種都應當選擇適宜機械化收獲的品種,以便于提高大豆、玉米種植的機械化水平,提高種植效率。選擇的大豆品種,其成熟期不可早于玉米成熟期,否則無法為玉米的生長提供適宜的環境,可能會對玉米的光照產生一定的影響。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相應的品種選擇。在確定好品種之后,播種之前還需要進行種子篩選,去除種子中的雜質,不可使用帶有病蟲害的種子[1]。
2 采用寬窄間作套種
應用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時,可采用寬窄間作套種方式。可根據所采用的玉米-大豆帶狀種植模式來選擇適宜的種植方式。常見的模式有兩種:第一種是雙行玉米大豆42-18改制模式,也被稱為雙30種植模式。如若選擇這一模式,那么在進行玉米種植的時候,應當將其種植帶控制在60~70cm,玉米種植行數為量行,玉米植株和植株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標準范圍是40~45cm。所種植的玉米株數大概在3000~
3200株/667m2;在進行大豆種植的時候,可將其種植帶設計為130~140cm,同樣種植兩行大豆,大豆的種植區域應當是玉米種植帶兩邊植株大概40~45cm的位置,大豆種植的行間距控制在50cm左右即可。株和株之間的距離則不能超出30~35cm范圍內。種植的大豆可達到2000~2500窩/667m2,一窩至少有3苗,也就是說該面積范圍內大豆的株數在6000~7500株[2]。
第二種是單行玉米、大豆窄箱帶狀種植模式。采用這種種植模式之后,玉米種植帶應當設計為20cm,只需要種植一行玉米,玉米植株之間的距離為35cm,種植玉米的植株數可達到2800株/667m2;種植大豆的時候,同樣也只種植一行,其種植帶控制在110~120cm范圍內,植株之間的距離要保持30cm,種植大豆的量為2000窩/667m2,每一窩有3株,也就是說大豆植株數可達到6000余株。
在進行玉米-大豆寬窄間作套種的時候,應當于播種之前進行曬種作業,將所選擇的健康、品質優良的種子放置于太陽下晾曬,曬種時間大約為3~4h,其目的在于打破種子休眠期,使之發芽率得以提升。可以通過藥劑拌種的方式,來減少病蟲害的危害,提高出苗率。
需實施高效的田間管理工作,以提高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產量。在大豆出苗的時候,可通過噴灑農藥,來防止動物侵害大豆苗,應當嚴格按照說明書來選擇適宜的除草劑,以加強對幼苗的保護,使之能夠茁壯生長。在幼苗生長階段,可將多效唑按照一定的比例兌水稀釋,然后噴灑于幼苗中,加強對旺苗的控制,以使幼苗能夠健康、茁壯生長。與此同時,在玉米結果階段、大豆開花階段,也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按照要求來噴灑一定劑量的農藥,保障玉米、大豆的質量,增加農作物的種植產量。除此之外,要注意的是在應用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時候,需要按時收獲玉米、大豆,以為下一輪的糧食種植做好準備。大豆、玉米均屬于晚熟品種,當大豆葉子變黃,并且出現大部分脫落狀況的時候,便可以收獲大豆,一般收獲時間在每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之間。這種套種模式,不僅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率,也能為后面的植物種植奠定基礎。
3 統籌施肥合理減施氮肥
應用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來進行種植,可利用玉米、大豆的特性,來改善種植土壤的條件,起到物資供應互補作用,但仍然需要根據種植區域土壤的實際情況,來采取外部措施改造土壤環境,為玉米、大豆的種植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在播種之前,需選擇營養成分較高的土壤,建議作為種植耕地。若是種植區沒有合適的土壤,那么可以先通過施足底肥的方式,來優化土壤條件,為玉米、大豆的健康生長奠定扎實基礎。
在玉米、大豆套種過程中,需要對肥料進行統籌管理,根據兩種農作物的實際生長情況,來制定適宜的施肥計劃,實現有效的平衡。如若無法把控好肥料的施加量,那么則可參考只種植玉米時的施肥量。與此同時,還要把控好氮肥的施加量,施肥時需靠近玉米種植區域,在進行大豆施肥的時候,底肥不可施加氮肥。對于長勢較好的大豆,則要進一步優化調整肥料的使用量[3]。
4 科學防治病蟲草害
在應用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時候,應當加強病蟲草害防治工作。在播種完成后,出苗之前,需要進行封閉性除草施工。可使用96%的金都兒乳油,按照一定的比例來兌水稀釋,然后將其均勻噴灑在地面。玉米在出苗之后的3~5葉期,大豆在1~3片復葉期,雜草3~4葉期的時候,需要使用通用型除草劑來進行除草,同樣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來進行配制,控制好其成分和使用量,不可過多,否則會有藥劑殘留,影響大豆、玉米的食用健康;也不可過少,否則難以發揮出除草劑的藥效[4]。
除此之外,還應當做好玉米、大豆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玉米的病蟲害防治可采用常規防治措施來處理。大豆的病蟲害防治,則需要重點關注病毒病、蝸牛、黑潛蠅等。在防治大豆黑潛蠅的時候,可使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是采用25%克螨特乳油3000倍液,來進行防治;防治蝸牛的時候,則可以使用80%四聚乙醇可濕性粉劑來進行處理,其使用量通常是600~750g/667m2。為避免大豆出現病毒病,則需要加強對蚜蟲的防控,避免其傳播病菌。
5 種管收全程機械化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能夠有效提高這兩種農作物的種植產量,而且可適應現代化農業種植環境,有利于提高農業種植機械化水平。在進行播種的時候,可選擇適宜的玉米、大豆帶狀播種機,收割的時候則可以使用玉米聯合收獲機、自走式大豆收割機來進行處理,這大大提升了種植人員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機械播種來進行勻苗處理。可根據區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來確定播種機械設備的型號,需保證苗的均勻性[5]。播種之前,需會根據確定的植株行間距來進行設備調試,控制好播種的檔位,確定施肥量。要加強對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的培訓,使之嚴格按照規定要求來進行操作,從而保障良好的執行效果。
6 瓦房店地區推廣種植
6.1 瓦房店地區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必要性
在瓦房店地區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十分有必要,這是因為該項種植技術有著極大的優勢,能夠提高該地區玉米、大豆的種植產量,保障種植質量,為其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一方面,由于玉米、大豆的特性,其可以在種植過程中進行良好的搭配,組合種植比單純種植一個品種,所獲取的產量要更高。大豆和玉米是高干作物和矮稈作物的大撇,也是碳四作物和碳三作物的組合,兩者在共同生長過程中具有互補作用,可提高土地空間的利用率,并滿足玉米、大豆所需要的光照能量。通過選擇優質的品種來進行有效搭配,合理配制種植行間距和種植穴,采用密植的方式,于適合的播種時期進行種植,并保持施肥的平衡性,有利于促進玉米、大豆的健康生長,使之種植產量得到大幅度提升[6]。根據其他地區的實踐成果來看,可發現,相較于傳統的玉米種植來說,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應用下的玉米產量增加了10%,和單產玉米量相當;大豆的產量高達1600kg/hm2左右,和單產大豆水平差不多,如若和傳統的導讀混作種植產量相比,那么要高出2~3倍。
另一方面,實施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貫徹落實了科學發展觀,可促進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是因為在該項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其充分利用了作物秸稈還田的作用,而且利用大豆根瘤來進行固氮,改良了土壤環境,使之更加肥沃,這不僅能夠為農作物提供充足的養分,而且可降低肥料的使用量,減少施肥成本。相較于傳統的玉米單作種植、大豆單作種植,其可減少地表徑流,避免土壤流失,使土壤中的有機質更加豐富,而且還能從整體上增加土壤的氮含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可通過生物多樣性的方式,來實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減少化學防治方式,逐步走向綠色農業。
除此之外,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應用,采用的是寬窄形的方式,其不僅在播種環節,首個環節使用機械設備來進行,在田間管理過程中同樣也實現了機械化,這大大提升了農業種植效率,減輕了種植人員的工作量,不僅能夠在農戶種植中有效應用,也適用于規模化的合作社生產經營,節省了勞動力。
6.2 瓦房店地區的推廣方式
為了在瓦房店地區有效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技術培訓。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屬于新型農業種植技術,實踐證明其能夠增加玉米和大豆的產量,為農戶帶來更多的種植收益。可直接在一塊田地中種植玉米和大豆。基于此,相關部門應當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利用自身優勢來進行該項技術的大力推廣,以實現技術成果轉化,真正造福于農民。需根據瓦房地區的實際情況,來制定適宜的推廣方案,加大宣傳力度。與此同時,還應當開展技術培訓活動,予以農戶一定的指導,使之能夠熟練應用該項技術,保障玉米、大豆的健康生長,以提高種植產量,使農戶親身感受這項技術用用的實際效果[7];二是可建立對比試驗田。由于大多數農戶在思想意識上較為保守,對新事物、新技術的接受能力不強,為使其愿意常識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可通過對比試驗田來引導農民,使之充分了解該項技術的各項操作細節,注意事項。農業機械部門可組織專業農場,或是合作經營舍,來學習相關技術,在統一區域設置多個試驗場,于統一條件下進行種植作業,然后等到秋天收割的時候驗收實際產量,用事實證明給農民看;三是要優化配置資源。農民耕種玉米、大豆的方式較為單一,而且受自然氣候因素的影響比較大,難以保障最終的產量。而且農民種植的機械化水平不高,其不愿意投入成本采購新的機械設備,認為成本過高。基于此,可以分成小組來合理采購收割機、播種機等機械設備,讓農戶用小成本獲得大收益。
7 結語
應當充分發揮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作用,需優選品質種子,采用寬窄形的套種方式來進行種植,加強田間管理工作,合理施肥,實施有效的病蟲草害防治措施,保障玉米、大豆種植質量,獲得更多的產量。
參考文獻
[1] 劉云梅.淺析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增產增效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9(22):8.
[2] 劉小榮,馬俊奎,劉學義.大豆玉米“擴行增密”帶狀復種技術在山西應用初探[J].大豆科學,2017(5):720-726.
[3] 佚名.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J].廣東農村實用技術,2017(6):22.
[4] 徐萬崗.延安市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J].新農村(黑龍江),2017(32):70.
[5] 胡文志.大豆玉米間作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探索[J].湖北農機化,2019(17):59.
[6] 李誠永,汪成法,王俊杰,等.大豆玉米間作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與效益初探[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7):64-65.
[7] 劉占鑫,李長亮,陳光榮,等.河西灌區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與應用效果[J].甘肅農業科技,2018(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