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新
摘要: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科開始依賴于現代技術輔助教學,初中歷史課堂也不例外。當今時代初中歷史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態度,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歷史教學課堂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歷史課堂教學實際情況,信息技術支撐下初中歷史課堂顯露出部分問題,部分老師對新設備使用不熟練、教師教學課堂效果較差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視新教學模式下的問題,針對問題做出相應的對策,本文就關于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展開論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 初中歷史? 教學問題? 現狀措施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歷史作為初中學生學習任務中重要的一科,但教學內容相對枯燥,學生在課堂上容易走神,課堂教學氛圍較差。少數教師在教學時只是將課本中的材料照搬到課件上,在課堂上為學生劃重點,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形式來完成相應的考試,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并符合初中歷史的教學要求,也不利于學生真正能夠學習到歷史知識和獲得經驗。信息技術教學需要教師進行創新,結合自己所教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條件,創造出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模式。
一、教師提升自身素質、掌握信息技術使用方法
當今教學環境下教學設備迭代迅速,使用方法層出不窮,教師要不斷學習新技術、新方法確保在教學時能夠熟練操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設備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老師缺乏相應的使用經驗,會造成課堂時間的大量浪費,使用效果甚至不如傳統教學模式。另外,缺乏相應的信息技術使用方法會給課堂教學造成缺陷,導致教師教學效果及學生學習效果不佳,影響學生學習狀態。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現代教學設備的使用方法,不斷積累使用經驗,在教學時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信息技術的教學作用。
二、利用多媒體擴展教學內容、豐富學生學習內容
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歷史教師依照教材進行學習內容的講解,學生能夠學到的知識有限,單節課的內容不足以支撐學生的高效率學習。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網絡豐富教學課件內容,通過對教學內容的豐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挖掘到更多的歷史背后故事,在課堂上向同學們介紹部分課外內容,提升學生的認識,增加學生的歷史素養。利用多媒體擴展教學內容是當今歷史教師的首選手段。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收復新疆》時,可以在課前通過網絡尋找一些相關的圖片視頻資料,在課堂上通過課件的形式為學生播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氛圍。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就能體會到收復新疆時的各種情況,加強了歷史教學的說服力。圖片文字資料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歷史的真實性,也能證實當時我國為了維護國家統一所作出的巨大努力。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極大地提升了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歷史課堂枯燥的情況,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環境,充足了歷史課堂的時間是用程度。
三、創設歷史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自主性
興趣是學生學好歷史的重要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由于初中歷史學科的特殊性,初中歷史的教學主要以背誦知識點為主,導致學生在學習時不愿面對長篇的文字,甚至對背誦歷史知識點產生了反感態度。針對這一情況,初中歷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該如何學習歷史,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只有這樣,初中歷史的教學效果才能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得到高效的支撐。
例如,教師在講解《外交事業的發展》時,本課的主要難點就是記憶我國與各個國家如何推動交往的事件及外交時間。客觀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記混相關的事件及建交時間。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整合一些簡單游戲,在課堂上讓學生在講臺上通過操作多媒體來完成相應的連線游戲,這樣既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增加學生記憶。歷史是無味的,但是歷史教學并不是無味的,教師利用現代教學設備為學生打造濃厚的歷史學習環境,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樂趣與滿足感,從而讓學生產生學習歷史的好感,養成自主學習歷史的習慣。
四、創新考核方式、完善學生歷史學習評價機制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歷史的學習考核主要依賴于紙面考試,每次考試的成績都不能進行有效的保留,造成每次考試對學生的評價都是片面的。況且歷史教學的內容又不僅僅存留在知識點層面,而是在歷史中獲得生活、學習各種經驗等,對學生的評價也不能僅僅依賴于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及學習態度都能改記錄到學生的檔案中,在學期結束時,通過綜合觀察學生的各項分數,對學生作出最終的評價。
例如,初中老師可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指定一個簡單的計分系統,在學期開始時對學生的各種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果進行記錄,通過對比不同學生的狀態,對學生標出相應的分數。這樣學生的每次學習成果都能參與到考核中,使得最終的學生學習評價更加全面、更加科學。同時,利用信息技術統計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動態的,有利于教師及時的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并及時給予指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時刻保持在正軌上。
五、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現代的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堅強,好勝,有創造力,可是缺乏大家合作的能力,往往獨來獨往,不顧他人。計算機網絡技術利用網絡資源、報刊雜志等等為實現學生協作式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和學習環境。計算機網絡環境加大了學生們團結協作的機會,部分歷史內容的探究須多人努力才能實現,減少了協作的時間浪費。
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高效的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率需要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升自身素質,熟練地掌握相關應用知識和使用經驗;積極利用多媒體擴展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為學生創造歷史學習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自主性;創新考核方式,完善對學生歷史學習的評價等等。上述文章只論述了部分信息技術支撐下初中歷史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加強交流、相互溝通,共同探索出更加高效的初中歷史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臧振勇.淺談歷史教學中信息技術與教材運用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J].教學考試,2022(08):20-21.
[2]王墩榮.淺析初中歷史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相整合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