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譯
摘要:名師網絡工作室以構建“互聯網+”教師成長共同體為主要目標,以開展常態化網絡教研活動和推動新型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為主要內容,發揮網絡優勢,通過名師引領,促進教師在教學實踐、教育科研、資源開發、融合創新等方面快速成長,探索“互聯網+教研”的新模式和教師專業成長新生態,是教育數字化轉型新基座的重要抓手。本文將針對初中美術網絡名師工作室資源的開發及應用談談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網絡工作室 資源開發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一、基于課堂的常態化教學資源開發
課堂教學是教育實施的主要陣地,無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無論什么樣的教師和理念,都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得到融合呈現。所以我們教研工作的重點應落實在課堂教學,基于日常教學去開發多樣的教學資源。
1、鑿源頭
教學資源的開發就是從源頭開鑿水源,匯聚成大江大河的過程。在大家齊心合力的智慧協作中,將每股涓涓細流,匯聚凝結,再返還于教育之海。而資源開發的源頭就是國家的教育目標。我們應從各級教育文件、指導思想、各個學科的課程標準等資料中,明確初中美術的教育總目標,根據培養初中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去制定課堂教學的重點和方向。
2、開水流
開鑿水流應從課堂教學開始,課堂就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沃土。不要為了教育而教育,將“死水”填鴨,而要為了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新時代接班人而努力開發課堂教學資源,讓教育的熱情和知識的“活水”流入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充分嘗試信息技術2.0提升工程中所習得的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利用團隊的力量,改進傳統課堂教學的模式,利用新技術新手段,突破各個教學重點與難點。在此過程中,通過在線交流、集體備課、線上聽評課等方式,打磨初中美術的每一節課。建立線上系統的、共享的,優質課教學視頻與課件資料庫。而課堂本身“備課”、“上課”、“磨課”“反思與評價”的過程就是一個完整的教學資源開發的過程。收集優秀教學資源、分類篩選、打磨成套,在線上工作室展示,將會為工作室教師提供成長的能量。
3、拓通道
通過對接省市區的各種美術活動,組織工作室教師積極參與集體學習、交流,學以善思。同時定期開展教學比武、課件制作比賽、教學論文、指導成員開展相關課題研究等活動,促進工作室內教師對于教學的思考和創新,學以致用。在此過程中,從各個學習渠道,比如國家教師發展網、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優課網、貝殼網等各種網絡媒體、教育類的雜志、書籍、優秀課例集的研修,都應成為工作室成員常態化的學習內容,定期交流學習心得,形成資源拓展更新的過程。
4、養根苗
能夠在課堂這塊沃土生出根苗的是我們教育的對象——學生。讓學生能夠因材得教,因喜而好去開展自主學習,無疑是以后教育過程中需要注重的方向。
在教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需要,技能需求,社會需要去開發適合學生的校本課程,去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環境。由此而產生的校本教材、研學資料、校園環境、班級環境的創造,都會為本工作室教學資源的開發提供素材。圍繞本地特色文化、傳統觀念、時事政治、熱點話題展開的資源探索,就是最好的教學資源創新的過程。
二、基于建設資源共享平臺的應用方案
建為所用,立足應用是資源庫建設的根本。要有將工作室建設成一個地區乃至全國相關學科的領軍隊伍的目標,要作為水準標桿,來促進區域內教師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一室帶多師、一室帶多校,用資源共享的方式來發揮輻射作用。
1、全共享
資源共享:共享優質課堂呈現的全過程,包括教育政策理解、課程分析、在線集體備課議課過程、課堂實錄、教案課件、評價反思、教學效果監測等環節。將以往各個平臺教學資源的“授人以魚”變為思路清晰化、課程形成過程透明化的“授人以漁”,幫助教師們更好地依托工作室網絡平臺成長。同時有效利用、完善教育資源整合平臺,通過網絡名師工作室資源平臺,將更多教育資源納入我們的資源系統,解決資源分散問題,提高數字化資源的共享程度。
2、常聯絡
積極聯絡成員所在單位和地區,開展常態化的教學交流,利用比賽、公開課、講座、座談會等活動,加強各個學校之間的聯系,建立教育共同體。針對偏遠地區定期開展送教入校、送課下鄉、學生互助等活動,促進本地區和偏遠地區鄉村美術教育的發展,將工作室教研成果輻射到本地區的最大范圍,弱化和減少名師優課“斷層”的現象。
3、強建設
為了深化應用,提升應用效果和水平,在不斷完善學校硬件的同時,安裝能為學校教師、學生提供教學支持的校園網絡應用軟件平臺---信息化資源教學資源平臺,系統的建設和使用,將為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運用現代化手段改進課堂教學,為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和質量提供有利條件。
4、建機制
確立以信息化應用為導向的評估機制,明確工作室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和發展的方向。制定教師激勵機制,通過多種途徑對促進信息化應用的教師給予支持和激勵。專家介入引領機制,通過邀請市區各級專家,指導工作室工作,并對教師進行針對性培訓和講座,促進專業水平的提高。
通過以上機制,促使工作室各項工作能全方位,多角度滲透到教育教學的每個角落。
5、研課題
為了更有效的發揮網絡名師工作室的作用,要開展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線上教學的相關課題研究。在課題引領下,以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為抓手,開展教科研工作,在研究過程中,細化本工作室的工作內容、明確本工作室的研究成果。
6、可持續
我們在工作室建設中應堅持科學發展觀,建立長效機制,使工作室建設既有科學的前瞻意識,又有強大的發展后勁。
依托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采用網絡巡課、教學實錄等方式,通過對名師網絡課堂應用的信息采集和數據分析,實現對應用效果的動態監管,輔助科學決策、支撐精細管理、促進精準教學。建立工作室進展信息報送和發布制度,及時掌握工作進展與應用成效。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中國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2019年2月
[2] 湖南省“互聯網+教育”行動計劃 湘政發[2018]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