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卓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語文的教學模式提出了多樣化,需要與時俱進,不能單一教學。在新課程改革下,需要教師改變之前的舊的教學模式,逐步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此同時,移動網絡技術的日漸發展下,多媒體教學融入了課堂之中,給老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那么,如何有效利用網絡環境來改變教育的現狀,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提高學生主體發展,需要我們作為今后研究的一個大方向。本論文主要就學生主體性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表明利用網絡凸顯學生主體性的意義,并提出主要途徑。
關鍵詞:高中語文;網絡教學;學生主體性;
引言: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各種教學資源都能夠更有效地利用起來,讓學生不再被動接受學習知識,探索以自我教育為導向,個性化地學習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希望在網絡教學中,讓學生的 主體地位更加凸顯,這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一、學生主體性教育思想的現狀。
我國古代的教育思想對學生主體性的闡述可以追溯到著名教育家孔子,孔子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主要就是在說明學生獨立思考的主要性。除此之外還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則不復也,反,”它注重的就是在教學中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育界思想發生著一次又一次的共鳴,學生主體性教育成了教育研究的熱點,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
隨著網絡技術的應用,給教育方式帶來不同程度的變化,從而也影響著教學的效果,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網絡教學的豐富為學科內容信息化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因此,要明確學生的主體性,保障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就必須有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
二、高中語文網絡教學凸顯學生主體性的意義。
凸顯學生主體性教育主要在于強調“人”的意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只能起到主導作用,而學生才是主動性的主體。學生要時刻將自己看作是學習的主人,重視自己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做到積極參與。而對于老師來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既是教師教學的前提條件,也是教育的最終目標?!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時刻提醒著我們在高中語文網絡教學中要充分圍繞學生這一主體,采用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網絡環境恰好能滿足這樣的條件,對師生雙方都有有利的影響。
三、高中語文網絡教學凸顯學生主體性的途徑。
1、溝通教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的語文教學應該為學生設立一個仿真的語言環境,給他們的學習提供更多的機會。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圖片、聲音、音頻等直觀展現出來,讓課本內容不再像以前那么枯燥乏味,從而調動學生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林黛玉進賈府》時,根據課本知識引發學生思考,再利用多媒體將課本上內容直觀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多媒體之中的音頻功能,學生可以像看電視劇一樣了解課本想要傳遞的信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從根本上熱愛學習。
2、通過形象化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多媒體設備能動態地演示演示,將抽象轉化為形象,引起豐富多彩的教學氣氛。科學研究指出:人們使用文字符號獲取知識,只能夠達到記憶量的15%,而通過圖像信號獲得的知識,能夠達到25%,如果我們將其結合起來,就能夠使記憶量達到65%。數據鮮明對比,讓我們了解到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影響巨大。例如:在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時,老師先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了其中一段電影情節,其中主要是表現了魯智深、武松、李逵三人的典型性格特征,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這個時候老師在提出“經歷影響性格”的觀點,讓學生自由分析,探討三人性格及其形成原因。很自然地就進入主題,學生帶著學習目的進行有根據的學習。
3、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培養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高中生階段一般好奇心強,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通過多媒體可以形成具體的視聽形象,調動學生多種器官的參與,讓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學習、接受,并保留較長的記憶能力。我國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有較好的語言環境,可以適時地進行練習。因而,學生從文本原型出發,將這些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情景中來,但也有些不同的問題時,他們就束手無策了。而通過計算機,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模擬,既能夠縮小教學和現實的差距,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還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學生觸景生情,激發自己表達的欲望。這樣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習的遷移,提高學生在活動中的交際能力。
4、滿足不同個性學生的學習要求,促進學生的差異發展。
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就需要給學生保留適度的思考時間。傳統教學中,一節45分鐘的課,大都是老師在講,學生一味地聽,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大腦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因此,在課堂上預留一部分時間讓學生思考、提問和討論,在教案設計時要注意充分考慮引導學生的主動參與,讓每個學生都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比如在講授人物性格時,可以讓學生自行挑選自己喜歡的人物,根據多媒體創設的情景,學生可以扮演自己每個人的角色,互相幫助,最后通過合作探究,促進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使得不同程度的學生語言能力有不同的發展。
結束語:總之,現代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較為先進的技術指導,新課程改革條件下又對教學產生新的目標。它開始注重學生地位的建立發展,將教師轉變為主導人員,滿足學生的獨立發展。可以說網絡技術與實際課題的有效整合將是未來語文教學發展的大方向,甚至有著前所未有的認識。根據自身教學實踐認為,利用網絡有利于樹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活學生閱讀興趣,開闊學生閱讀視野,拓展學生閱讀思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雖然目前這種教學模式還不夠完善,還沒有全面推廣。但我相信隨著教育教學研究和網絡技術的不斷深入,網絡技術與高中語文主體性閱讀教學一定會在不斷完善中找到一種最佳的整合模式,實現閱讀教學效果最優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祝佳歡.高中語文網絡教學凸顯學生主體性的策略[J].語文教學之友,2021,40(01):12-14.
[2]胡霞.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J].中華少年,2017(2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