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旵東
摘要:在我國應試教育已經被新的素質教育所替代,在新的課改下我們更需要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同時也要求我們的教育方式多樣化,生動化。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不僅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而且也是我們的教學目標之一。
關鍵詞:初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學生
前言:
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之后,素質教育更符合當下國家和當代家庭的需要。教育體制改革后,教育的重點不僅僅是追求分數,更多的是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素質教育能夠更好的全面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在追求分數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從智力發育,心里健康,社交能力,情商能力,邏輯思維,身體健康等方面全面培養,相比于傳統的教育目標教育改革后的教學目標往往要求教師需要用更加多樣的方式去教學,再教育中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學生。其中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相當重要。
一、提升學生思維邏輯的重要性
對于剛剛步入初中學習的學生來說,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這個時候正處于學生身體和心理快速發展的階段,教師需要不斷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讓其快速提升學生的綜合性能力。但是在學生這個學習階段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由于每個學生的身體因素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這樣決定了學生學習效果的高低,因此,為了學生可以不斷養成邏輯思維能力,教師應該有效的提升教學模式,不斷增加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就是不斷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培養了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同時也拉近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師生關系[1]。
二、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2.1教學模式落后
嚴重落后的教學模式會限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影響教師工作的開展,使師生出現矛盾,這樣也破壞了學生和教師之間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利于教師教學水平和綜合能力的提升,更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完全抑制了學生思維邏輯的能力培養,在目前的教學模式中需要考慮的是教師教學模式的單一性、觀念陳舊,無法避免傳統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學生一直受到傳統教育的威脅,并且教學方式仍然采取填鴨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感,這樣來不僅學生的思維邏輯性得不到培養,而且還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況。
2.2學生學習方式的局限
現階段學生的學習方式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無法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性,學生的這種學習方式的養成主要是因為學生受到教師和課堂教學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無法的到相應的創新,目前初中數學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題海戰術,大量的數學練習題不斷增加了學生對學習的厭倦感,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的不到發展,反而會扼殺其成長,學生的題海戰術不僅大量耽誤了學生的學習時間,還會抑制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對此類題心生厭倦,學生不斷出現消極的學習狀態,所以為了學生可以得到相應的培養和發展,學生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教師的配合下不斷使自己提高思維邏輯能力,為自己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三、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措施
3.1以思維作為突破口
以思維作為突破口來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首先需要進行實踐教學,通過不斷實踐找到相應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巧妙的結合初中教學內容,清楚每堂課的重要知識點,培養學生解題的技巧和方法,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模式,這樣一來學生在教師的指點下可以獨立自主的解決相應的題目。其次以思維作為突破口可以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不僅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不斷的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性,教師可以將思維邏輯性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在不斷加強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的同時也不斷更新了教師的教學模式。
例如:1.在解方程過程中常用到的三種方法是什么?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其中a應具備什么條件?問題提出之后也就是明確了要求,明確內容也就是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教師給學生十分鐘時間對本節課進行預習,也就是明確了時間。這樣學生在課堂中自行作答的方式進行本節課內容的學習。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做好相關的引導工作,當學生學習內容偏離時,就應該引導學生回歸本節課。最后,進行本節課的課后習題解答,應該先讓學生們自行作答,然后我們再詢問學生們解題的方法,如果學生們的解題方法中有錯誤的,我們可以讓解題方法正確的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為解題方法錯誤的學生進行講解,并且在學生們講解完之后,我們可以通過指引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們回憶、復習與這道數學應用題有關的其他題型,如此一來,學生們通過在講解和回憶的過程中將數學知識點串聯在一起,提高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3.2尋找解題思路
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將課本中的知識點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因為數學知識點基本上都是抽象性的事物,所以為了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點和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應該將知識點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將知識點更有效的傳授給學生,學生理解的更加透徹,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在課后復習時的各種問題,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好幫手,進而不斷優化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師生關系,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3]。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這節教學內容時,教師要從現實生活中不斷的提煉相關素材。借助生活中的漢字“囍”,來讓學生找出其中的軸對稱圖形所具備的特點。同樣的,在圖形旋轉過程中,教師可以聯系生活中的摩天輪等娛樂設施來完成圖形旋轉的內容教學。
3.3完善數學知識體系
不斷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可以使學生清晰的了解整體的知識框架,可以使學生更便捷的復習知識點,為下一節課的預習提供了清晰的思路,長久如此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可以鍛煉學生自我解決的能力。這就要求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引導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增加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力度,促進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才可以不斷幫助學生培養思維邏輯性,并且需要不斷加強學生的運算能力,不斷引導學生,使學生養成舉一反三的能力,并結合思維邏輯性,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的活躍性,鍛煉學生的算數能力,不斷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緊緊把握住每個章節的主要知識點,將學習到的知識點和生活情境相結合。gzslib202204040034例如:在講解全等三角形條件這部分知識的時候,由于本章的重點就是讓學生掌握三角形全等所需要的條件,在正式提出這一教學內容的前期,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回顧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質等各種基礎性的內容,然后在以舊知識為基礎的教學形式下,快速地引入新知識。這樣就能夠讓學生真正地了解知識內容,掌握知識的重點,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隨后教師在提出問題:政府想要修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草坪,怎樣用最少的條件,保證這兩個草坪是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呢?這個問題引入之后,就可以把新知識帶入到課堂中,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索,結合之前所回顧的舊知識內容,找到邏輯性的關聯點,以此解決這一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對全等三角形的知識有著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也能夠利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也形成了良好的邏輯性思維能力。
四、設計相關題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初中階段數學檢驗與訓練的方式實際上較為多樣,但是判斷題是最好的一種方式。判斷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能夠在這時候幫助學生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設計課程時就需要設計出一些相關的判斷問題,以幫助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在設計數學判斷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數學知識為基礎,不要以其他學科的知識為基礎,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很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偏科,如果出生物知識為基礎的數學判斷題,生物知識掌握不全面的學生就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對思維能力的提升毫無幫助。比如教師可以問學生:在一個箱子里裝有四個白球以及兩個黑球,從箱子里抽出黑白球的概率是一樣。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會主動進行思維訓練,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問題難度也適應初中階段學生的需要。
結論:綜上所述,在中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至關重要,教師的教學方式應不斷引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自主得出結論,學會思考數學問題,這樣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不斷優化教師的教學方法。另外,教師的總體水平也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黃正軍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4,21,(7),1-2。
[2]徐紀忠淺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