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浪
摘要:教師想要創建高效課堂,首先要做的就是優化教學結構,提升教學效率,可以說高效課堂的創建其實就是實現素質教育理念的過程。科學是小學教學中的一項基礎類文化學科,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小學教師紛紛轉變了對科學教學的態度,創建高效科學課堂也成了科學學科的必然發展方向,小學科學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新教學理念來創建高效科學課堂。本文針對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的創建方法展開論述,期待本次研究能為小學科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依據。
關鍵詞:小學科學;高效課堂;構建
引言:在當下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想要創建高效課堂就需要先去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只有教師足夠了解學生才能夠針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設計出更具可行性的創新教學方案。而教師若想要保證設計好的教學目標能夠盡數實現就需要在創新課堂模式的時候先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只有學生對科學學習持有足夠的興趣,科學高效課堂才有望得以創建。接下來筆者針對素質教育理念下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的創建展開論述,詳情如下。
一、充分了解學生,做到對癥下藥
小學科學中闡釋了很多自然現象,解答了很多生活謎題,是一門與我們的實際生活非常接近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科學之前就或多或少的對很多問題產生了疑惑,有的在不斷地探索中已經尋找到了答案,而有的卻一直困擾著學生。教師在講解科學知識的時候,需要先去了解學生的綜合特點,掌握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只有教師充分了解了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綜合特點,才能對教學作出更加準確地判斷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教學改良,避免在后續教學中出現無效教學的狀況[1]。
二、針對不同單元進行不同教學方法教學
一般情況下每一學期的小學科學教材任務都會分為4個單元,每單元的知識主題都有所差異,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需要結合不同單元的教學主題來展開設計,以此來提升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在進行四年級下冊《電》這一單元內容教學時,教師需要在教學之前鼓勵學生去了解生活中的靜電,學生在放學之后可以通過上網查閱,詢問家長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去學習靜電相關知識,最終學生會在學習之前就明白關于靜電的各項知識,比如:冬天時在脫毛衣時偶爾會出現觸電的情況就是靜電現象;在開門或者關門的時候,手碰到門把手被電擊也是靜電現象。通過以上主動探索的過程,學生會發現靜電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從而對接下來的學習產生興趣,這也是為后續進一步學習“電”打下基礎,在后續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交流討論去探索與電相關的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店的概念性內容,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教師在進行三年級下冊《植物的生長變化》部分內容教學時就很少會用到實驗教學,該單元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就是帶領學生去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變化,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會對植物的生長規律結構特點充分記錄下來,這種學習方法不僅會讓學生走進自然感受生活化教學的魅力,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總結能力[2]。
三、構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要注重細節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且沒有接受完整的識字訓練,所以在科學教學當中對于一些生僻字還會出現無措的情況。如果科學教師忽視細節,在課堂教學當中不去針對這些生字詞的書寫進行反復強調,那么學生在考試當中就會暴露出該方面的問題。由于學生在日常訓練當中只關注了對知識點的記憶,并沒有關注具體某個字的書寫,所以,盡管學生在課堂問答環節非常流暢,但是在考試的時候還是存在提筆忘字的情況,這樣的結果在最終只能導致學生的考試結果非常糟糕。因此科學教師在教學當中一定要注重細節,及時地強調某些生僻字的書寫方法,大學生意識到這些字的寫法是一定要記住的,在不斷強調生字書寫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定期默寫來提升學生對生字書寫的重視,加強學生對生僻字易錯字的記憶,盡可能地抓住教學當中的每一個細節內容。另外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當中還需要保證自己教學用語的嚴謹性。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描述觀察到的事物時一定要用準確恰當的語言,不可以出現生活化的語言或者是方言[3]。要知道在科學教學當中,無論是觀察教學還是實驗教學,都需要學生去準確的描述出最終的結果,因此在這樣的教學當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會逐漸得到提升,為了促進學生的多方面綜合成長,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足夠耐心負責,抓緊學生學習當中的細節問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是包含了理論知識與實驗內容的一門綜合性學科,也是初中教學中生物學科、物理學科,以及化學學科的基礎內容。在科學教學中會將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科學問題進行逐一闡述,所以小學科學教師想要創建高效課堂,一定要嚴格按照新課改相關要求來,整改教學模式,只有這樣小學科學高效課堂才能得以創建小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才能逐漸養成。
參考文獻:
[1]魯駿. 淺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47):123.
[2]吳潤媚. 淺談如何運用SPOC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J]. 科學咨詢,2020(19):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