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紅
摘要:高中化學新課程背景下,追求高效、愉快的課堂是一線化學教師探索的主題。然而,學生的主體地位卻常常被忽略,教師以自己作為課堂的主導,致使化學課堂依然束縛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中。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應緊緊圍繞化學學科素養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新課程提倡的能力和素養多重教學目標,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一、高中化學教學現狀
(一)教學觀念傳統,學習效率不高
教師自身擁有的教學觀念,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目前,新課程推動了教學改革,然而,一些教師還是習慣采取傳統理念,按部就班地進行教材內容的講授,引導學生統一記憶和學習知識。學生沒有太多的自主權,被動學習,難以提升教學效率。
(二)教學設計不合理,無法兼顧所有層次學生
科學、合理進行教學設計,是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關鍵性因素。但在教學實踐中,高中化學教師為了應付考試、提升學生的成績,常常采用“統一”的標準設計教學過程、補充教學內容、設計練習題目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致使成績差的學生因為難度大無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制約了這一部分學生的發展。由于化學教師在教學中無法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致使班級中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成績差距逐漸擴大,與新課程理念下“實現所有學生發展”的理念相背離。
(三)過分關注成績,教學評價單一
教學評價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性因素,尤其是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評價的標準和模式也隨之發生轉變。從教學評價的內涵來說,主要是在教學活動完成之后,指向教學目標,結合全面、客觀的評價標準,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衡量,并將評價的結果作為調整教學過程與策略的重要依據。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優化路徑研究
(一)堅持以生為本,優化教學理念
高中化學新課程背景下,“以生為本”教學理念成了主流,教師要做好學生活動的全面引導,遵循學生差異,構建能夠滿足學生自主參與和構建知識的課堂。教師應堅持以生為本,將自己從傳統的育人理念中解放出來,積極進入課堂角色,為學生構建高效課堂。首先,教師應重塑師生關系,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這就要求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從傳統高高在上的狀態下解放出來,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尊重學生的學習訴求,并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過程,最終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結合起來,使其成為一個教學整體。同時,在重塑師生關系時,還應從“以成績評價學生”的模式下解放出來,借助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在具體的教學中釋放學生的活力,激發學生潛能。其次,優化教學理念,化學教師還應從課堂“管理者”轉化到“組織者”角色,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組織者、引導者的價值,靈活借助多樣化的探究學習模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分析和總結等過程,探尋化學知識的樂趣,增強學習能力,收獲知識與技能。
(二)圍繞化學學科素養,確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開展課堂教學的方向,也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反饋。以往,高中化學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常常結合考試的要求,以提升學生的成績作為課堂教學的唯一目標。而在化學核心素養下,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還應關注學生其他方面的培養和發展。因此,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必須從以下幾個維度對化學教學課堂進行審視:首先,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從“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這五個層面設計教學目標,體現化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意識。其次,立足學情設計目標。教學目標要與基本學情一致,將教學目標設計在學生最近發展區附近,更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索,獲得成就感,實現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教師要立足學情,設計與其相契合的教學目標,能夠激趣勵學,實現學生學習的深入。最后,教學目標應堅持循序漸進性。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淺入深的過程。核心素養下,化學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堅持這一原則,立足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設計出層次化的教學目標,使其與學生的認知結構增長邏輯順序相契合。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學生在層次化的學習目標指引下,完成化學知識的深度學習。
(三)細化教材,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開展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也是落實化學學科素養的關鍵途徑。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資源,細化教材內容,優化學生學習流程,最大限度滿足核心素養下的學習需求。一方面,豐富教材上的內容。化學教材內容精而少,束縛于教材內容而不進行拓展,會致使高中化學教學內容單一,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理念背道而馳。高中化學教師要以教材為核心,靈活選擇恰當的素材,將各種教學資源與素材作為教學內容的有效補充。豐富的教學內容才能夠給學生更好的探究空間,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四)優化和完善教學評價
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評價作為課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點。具體來說,教學評價就是以教學目標為基礎,通過一定的評價標準,對整個教學過程、結果進行衡量、判斷、總結,最終明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的學習結果。有效的教學評價,是教師調整教學方案的重要依據,也是持續強化學生自信心的關鍵。第一,教師要聚焦“化學學科素養”和新課程理念,豐富教學評價標準。教師必須要在“成績”評價的基礎上,將學生化學學習過程中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融入教學評價中,不再單純地關注考試成績,還應關注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表現,使得教學評價更加全面、客觀。第二,教師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豐富評價主體。教師可將學生納入評價主體中,積極開展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等模式,使得學生在自我和相互評價中,及時發現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進行針對性的改進。
三、結語
綜上所述,化學核心素養的提出,為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作為高中化學一線教師,必須要立足于新課程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現狀,結合生本理念重塑教學觀念、圍繞學科素養優化教學目標、以教材為藍本豐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訴求進行多樣化教學、實施評價等,不斷提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旨在促進化學核心素養的有效落實。
參考文獻
[1] 張小宇.淺談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1(31):55.
[2] 王香愛,張咪,王敏.新課改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山東化工,2021(13):199.
[3] 任建國.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途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1(5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