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磊
摘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規范學生的社團活動,并借助體育社團逐步豐富大學體育課程內容,完善大學體育教育體系,是學生的根本訴求,也是進一步突破大學體育教育現狀,解決大學體育課程教育學生參與度低、興趣缺失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借助體育社團活動豐富大學體育課程教學的實踐中,教師們普遍能夠發現此間有不少問題需要教師著手解決。其中,上課與社團活動時間沖突且場地受限、教學課時難以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是廣大教師普遍面臨的主要問題。鑒于此,本文將基于對這兩個問題的簡要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給出解決方案,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同仁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大學體育;體育社團活動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學校是實現全民體育,全民健身的重要場所,大學體育作為我國高效的必修課,一直都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是在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卻面臨著許多難題,諸如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目標認知偏差等。輪滑運動起源于公元1700年,蘇格蘭人Dutchman希望能夠在夏天模擬冬天滑冰的情境,于是創造出了第一雙輪滑鞋。這項運動不僅具備多重的健身功能,對學生的平衡能力、腿部力量等均有極強的鍛煉作用,更能夠鍛煉學生的膽識和挑戰精神,而且場地要求相對簡單,廣泛受到世界各地青少年的追捧,在我國的大學校園中也能經常看到腳踩輪滑的學生,為借助輪滑社團豐富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提供了基本條件。
一、借助體育社團豐富大學體育課程內容的制約因素
(一)上課與社團活動時間沖突且場地受限
在我國高校任教體育課程的教師相對較少,寥寥十數名體育教師就肩負著整所學校的體育教學任務,也經常出現數個班級一同上課的情況。在課下,想要主動參加到輪滑社團活動當中的學生聚集在同一場地與同一時間,導致場地上人員密集,再加上輪滑本身就是一項較為危險的運動,人員密集注定帶來更大的安全隱患。且學生在輪滑項目上的基礎參差不齊,一些比較膽小,技術較差的學生勢必在心理上產生巨大壓力,不利于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的發揮,影響學生的技術提升。
(二)教學課時難以真正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我國的教育部門規定,大學的體育課程每周兩個學時,這樣的學時安排難以體現出全民體育的精神,也難以起到全民體育的效果,更無法引導學生產生將對某項運動的愛好發展為終身參與的意愿。而任何體育項目都需要反復的練習技術動作來提升自身技能。然而,輪滑終究是一項持器械運動,入門與提升都需要經過專業的指導和反復的練習。但是,在學習內容的分配與構成上,基礎項目,諸如足球、籃球、排球、短跑等較為基礎的項目必須占據一定的比例,導致學生參與輪滑項目相關訓練的課時減少,制約了學生在這項運動中的發展。
二、借助體育社團豐富大學體育課程內容的有效方法
(一)社團結合課程,實現課堂內外一體化
輪滑運動的種類多種多樣,其中包括花樣輪滑、自由式輪滑、輪滑速降、輪舞、極限輪滑、速度輪滑等。其中,較為適合學生的有輪舞和速度輪滑。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上看,輪舞和速度輪滑更為適合作為大學體育課程內容進行教授。由于學時的限制,學生的輪滑基礎參差不齊,有些學生在參與大學課程與社團活動之前,就已經熟練的掌握了向前滑行、向后滑行、輪滑T剎等基礎動作,在參與大學課程的學習時顯得如魚得水。但是受到學時的限制,學生們能夠采用的延續學習的方法只有參與相關社團。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主動與輪滑社團負責人取得練習,并挑選出一部分有組織能力,輪滑技術較為嫻熟的學生在課下對其他參與輪滑社團的學生進行指導,從而讓學生的學習熱情得以延續,發揮出課堂與社團各自的作用,不斷加強學生對于這一項目的學習興趣,實現課堂內外的一體化。
(二)教師入場指導,實現時間安排合理化
在社團當中,一般都是由一些技術較好的學生牽頭,且由于社團活動的范圍在絕大多數局限在校園之內,這就為教師入場指導創造了前提條件。所以在社團活動時,教師能夠參與其中,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并對學生進行指導,更能夠帶領學生參與“刷校”、“輪舞比賽”等活動,同時為學生排除一些明顯的安全隱患,并根據學生在學習和活動中的表現,對學生進行專業化的指導。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對部分輪滑技能較好的學生進行培訓,使這部分學生具備一定的教學素養,從而構建針對初學者和技術較差學生的小課堂,從而使這部分學生能夠快速入門。在時間安排上,教師可以與社團進行溝通,在每周末挑出一段學生普遍較為空閑的時間,供學生參與社團訓練。比如每周日晚是學校體育社團的活動時間,但有部分學生需要為第二天的學習做準備,故而可將社團活動實踐挪至周日下午,并到場對學生進行指導,制定訓練計劃,使訓練達到一定的強度。
總而言之,想要讓體育社團與大學體育課程相結合,需要教師尋找到學生喜聞樂見,愿意參與的項目,并與該項目社團進行深度整合,打造新穎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同時利用社團活動與課堂教學的機會,為學生創造出參與體育鍛煉的平臺。
參考文獻
[1] 鄧瑞.河南省高校體育教育課程建設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1.
[2] 謝燕歌,洪浩.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指導思想探索與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1):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