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
摘要:“雙減”政策出臺后,可能會有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減負增效方面存在困惑,所以教師需要不斷探索減負增效途徑,實現一種雙贏的狀態。在此基礎上,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簡述了在減負增效背景下小學數學“營養式”作業的設計方法。
關鍵詞:減負增效;小學數學;“營養式”作業設計
前言
為了進一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務處堅持從實際出發,圍繞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協調課內外學習活動;要把課外作業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用少而精的作業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一、提高認識,更新“營養式”作業設計理念
目前,在作業課程與教學活動中,“營養式”作業設計還存在著作業形式枯燥、單調、死板等問題,評價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長此以往會降低學生的數學興趣和學習效率。身為教師,應積極正確地看待教學改革,努力探索如何有效地布置作業,努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形成數學學習方法,發展數學思維,提高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二、小學數學“營養式”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如今學生的作業過多是個普遍的問題。分析小學數學作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作業功能單一
目前,大多數的小學數學練習功能比較簡單,主要以強化數學知識為主,缺失了學生的拓展視野、提高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功能。大部分的學生數學作業的目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應對教師抽查、備考、提高數學能力。很顯然,這就導致數學作業的實際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反而成為學習機械化的工具。
2.作業內容和形式枯燥
根據調查,大部分小學生認為數學作業是一件單調的“苦活兒”,只需手工練習。超過70%的學生相信數學作業只是單純的練習。并且數學作業的編排比較統一,缺乏分層和差異性。小學數學作業中枯燥的內容和形式,挫傷了廣大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容易妨礙學生的自主發展。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應提高作業的有效性,精心設計不同類型的數學作業。
3.作業負擔較重
一直以來,學業負擔一直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個難題。近幾年雖有“減負”的過程,但實際效果不明顯。所以,提高小學數學成績的方法應從發展的角度考慮,而非單純增加作業數量。為此,必須優化數學作業的形式與內容,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和積極性。
三、小學數學“營養式”作業設計的具體策略
1.注重作業的趣味性
新課標指出,教學過程中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因此,如果我們的作業只是“以課本為中心的練習”,最多只能幫助學生理解“例題”。無限制的學習空間,割裂了知識與生活的關系,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枯燥。因此在設計作業時,要注重趣味性。“營養式”作業設計應依據年齡特征及生活經驗,以生活為導向,以童真的方式設計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熱情、主動。
例如數學課,《九九乘法表》之后,老師就設計了一個“數青蛙”的游戲作業:在一個池塘里,一只青蛙,只有一張嘴和兩只眼睛以及四條腿。而兩只青蛙,就有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以此列推,這就改變了原來枯燥的口算題。因此,設計一些適當的童趣游戲,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計算方法和技巧,提高計算能力和學習興趣。
2.注重作業的多樣性
任務設計中,應尊重學生的探究需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挖掘他們的創造潛力,并盡可能將以往的一份作業改進為自選、可操作性、趣味性、實踐性的作業等。通過社會調查、實地考察、經驗學習、課堂討論以及查閱資料來完成學生作業。知識的存在是通過觀察、聽、摸、想象的,從而完成生動而豐富的作業。重寫師生間膚淺的機械文字。
例如學習完統計學,要求學生統計工作日和周末7:30至8:30從學校門口經過轎車、三輪車、電動車等。在統計分析了大門口堵車的原因后,找到了解決辦法。
3.注重作業的差異性
教師布置作業時,要注重好、中、差學生管理,不僅要讓差生能夠挑到桃子,還要讓尖生避免“饑餓”。依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學業成績、思考等進行。對 A、 B、 C三種難度作業進行設計,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由選擇,在指定地區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也可自由選擇其他地區。
比如在教授倍數的時候,教師可以問:
A:小紅六歲,母親三十六歲。她母親幾歲?
B:小紅六歲,母親三十六歲。他母親去年幾歲?
C:小紅去年六歲,母親三十六歲。三年后,母親比小紅大幾倍。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難度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使每個學生都能在不同的起點獲得最佳發展,會事半功倍。與此同時,布置自選作業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尊重學生的意愿,不要拘泥于部分學生的作業。其次,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思想工作,防止懶惰思想的產生和傳播。
4.注重作業的合作性
而新課程理念下,學生所面臨的作業將變得更具探究性,作業過程也需要緊密配合。此外,從作業時間和空間上看,由于課程的開放性,大量的作業不再是個人獨立完成,而是與他人合作完成。完成作業后,你可以向同學、家長和老師求助。協作過程中,學員能感受到團隊協作中的互助,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悅和做作業的樂趣。
例如,教師在“平面圖形”復習課上做了這樣一個練習:讓學生通過測量校園的總綠地面積,來計算出學生的均攤綠地面積。四人一組,一起測量,記憶,計算。在數學活動中,我們感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結語
總之,以“雙減”為背景的小學數學“營養式”作業設計,能幫助學生積累學習方法、解決問題的技巧與經驗,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會為學生精心設計各種數學作業,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深入學習,理解數學的本質,從而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最終實現高質量的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1]鄭麗霞,減負增效背景下小學生數學課外練習設計有效性研究叨新教師,2017(1)-52-53
[2]施燕,基于減負增效的小學數學“營養式”作業設計研究新課程(上),2016(6).
[3]宋一飛.“減負增效”背景下數學“營養式”作業設計與布置的策略叨.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8: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