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華
摘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小學低年級的朗讀指導已經成為教師們課堂教學的重點。如何在朗讀教學實踐中,引導低年級小學生學習朗讀,形成初步的朗讀能力,讓朗讀帶領孩子叩開語文學習的大門呢?本文從朗讀目標明確化、朗讀訓練情境化、朗讀形式趣味化、朗讀評價藝術化四個方面出發,具體闡述了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的朗讀指導策略,對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做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 ?朗讀教學 ?指導策略
“書聲瑯瑯”是衡量一節語文課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從入學開始就應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低年級孩子正處于學習朗讀的起步階段,朗讀指導在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讓學生打好朗讀基本功,具備基礎的朗讀能力。那么,教師應如何在課堂上引導低年級小學生學習朗讀,樂于朗讀,讓瑯瑯書聲回蕩課堂呢?
一、朗讀目標明確化
對小學生來說,朗讀能力是需要慢慢培養和經常訓練的。它依賴于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安排朗讀實踐,讓課文朗讀的目標具體化和明確化。
(一)課堂目標要明確
低年級幾乎每篇課文都有“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教學目標,但是具體讀到何種程度,通過哪些教學手段達成目標卻不明確。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根據不同的課文將“朗讀目標”明確化。對話多的課文,如《狐貍分奶酪》,就應該注意對話提示語的指導,將朗讀目標定為“分角色進行朗讀,讀出角色的心情和語氣”。感嘆句、反問句較多的課文,如《彩虹》《祖先的搖籃》,教師應將朗讀教學目標定為“掌握感嘆句、反問句的朗讀要領,并用恰當的語氣讀出來”。
(二)讀書要求要明確
剛剛邁入校門的孩子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所以每一次的朗讀都應該對學生有一定的要求,如:第一遍讀,要讀準字音,遇到不會的字先拼拼音節;同桌互相當小老師,學會聽同桌讀,幫助同桌讀準字音。一遍有一遍的任務,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且每一遍朗讀,都要保證全班同學全部完成,再進行下一環節學習,不能走過場,草草收兵。教師要長期這樣帶領學生做朗讀練習。
二、朗讀訓練情境化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教學中利用課件,以圖片、音樂、視頻等形式,再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視、聽情景,讓書本上的文字變得有聲音,有色彩,具體可感,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喚起情感,激發想象,帶著切身體驗走進文本,激起情感上的共鳴,將朗讀化為學生內心情感的真實流淌。如《找春天》一課,通過展示春的圖片,從視覺的角度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春天絢麗的畫面,再用歡快的歌曲將學生引入情境。孩子們的語調頓時生動起來,最后播放春天草長花開的視頻,頓時,“春天來了!我們看到了她,聽到了她……”學生們聲情并茂,仿佛在用朗讀迎接春天的到來,達到了“情”與“文”的結合。
(二)激活體驗,營造情境
朗讀指導中,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喚起他們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并將這種體驗帶入課文朗讀中,進入課文中的境,從而讀出真情實感來。如進行《明天要遠足》一課教學時,教師問:“秋天的天氣真好啊!如果明天我們要去野外游玩,你會懷著怎樣的心情?會想些什么呢?”學生定會津津樂道于自己興奮、期待的心情,暢想第二天將會怎樣快樂地度過。此時,讓學生再讀課文,他們個個心領神會。詩文的描述,又一次把學生帶入情境,激活了他們的生活體驗,朗讀變成了內心情感的真實流淌。
(三)巧設語境,渲染情境
教師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語言也能營造氛圍,讓文中的形象鮮明生動。《升國旗》一文中“五星紅旗,我們的國旗。國歌聲中,徐徐升起。”兩句,要求讀出自豪和激動的語氣。為此,教師用充滿激情的語言述說:五星紅旗,我們的國旗。“我們”包括哪些人呢?對,全中國人。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五星紅旗是——(引讀)我們的國旗。(學生自豪之情一下被激發)接著播放國歌,教師再次深情訴說:莊嚴的國歌奏響了,鮮艷的紅旗升起來了,升起在祖國的藍天上!一起來讀——(生讀)“國歌聲中,徐徐升起”。是啊,五星紅旗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在寬闊的操場上——在廣闊的中華大地上——在世界的東方——(生:徐徐升起)反復引讀。這樣激情的語言,感染了學生,強烈的感情在胸中澎湃。于是,學生讀得響亮,讀得投入,讀得動情。
三、朗讀形式趣味化
(一)聲情并茂,范讀激趣
低年級學生學習朗讀還處在打基礎階段,讀課文時漏字、添字、頓讀、唱讀現象嚴重,更不用談有感情了,這就需要教師融入文本角色,用范讀把學生吸引到語境中。如教學《狐假虎威》時,老師一上課就繪聲繪色、聲情并茂地朗讀故事,聲調時而尖利,時而沉厚,時而平緩;一會兒用夸張的語氣讀狐貍的話,一會兒用惡狠狠又憨傻的語氣讀老虎的話。孩子們被這樣的范讀吸引,對狐貍和老虎的性格有了初步的認識,從而在他們自己朗讀的時候,不單是模仿,更會融入個人的理解和情感。
(二)借助媒體,激情引趣
小學生對動畫、圖片、音像、游戲等有著天然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彩圖,配上優美的音樂誦讀,或分角色給動畫配音,或利用影像資料渲染情境、利用闖關游戲挑戰等吸引孩子們去朗讀文本。如學習寓言故事時讓學生扮演角色給動畫配音;教學古詩時,利用朗讀軟件以游戲挑戰形式,與“示范朗讀”對比評分等,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令其快樂地融入朗讀教學中。
(三)讀出花樣,趣味盎然
指導低年級的孩子讀課文,還需要讓學生對讀書持續地保持興趣。朗讀時,可以采用賽讀、輪流讀、配樂讀、表演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加以訓練,多給學生朗讀的機會,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根據不同的課文,還可以采用對應的方式讀:對話多的課文,就分角色讀;層次分明的課文則引讀;情節生動的課文則表演讀……力求做到“花樣百出,新穎有趣”,他們就會愛讀、樂讀。
四、朗讀評價藝術化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教師在朗讀評價上也要講求藝術性,從孩子的童心出發,營造與他們內心世界相通的情境,進行多角度、有創意的評價。
(一)評價語言要巧妙貼切
朗讀評價時,僅用“讀得棒極了”“讀得很有感情”等千人一面的評語,很難達到評價的目的。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具體的、個性化的點評,讓學生明白哪個地方讀得好,哪個地方要改進。如學生有感情地讀完《神州謠》,老師評:“聽了你的朗讀,我覺得祖國的山河真壯麗啊。大家感到自豪嗎?你能自豪地讀一讀嗎?”這樣具體貼切的評價語,能使學生明確朗讀的方向,有利于評價后的矯正和強化,給予學生再朗讀的動力。
(二)評價方法要新穎多樣
教師的評價不單是運用語言,還可以運用多種巧妙的方法激勵孩子朗讀。如使用微笑、撫摸、握手等體態語,送“朗讀之星”“朗讀小能手”的稱號,獎勵小星星,戴小紅花,進行星級評分等,還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如同桌互評,小組互評,都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融入角色,智慧評價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當作文本中不同的角色,結合課文語境和課堂情境機智地進行評價。在上《狼和小羊》時,老師把評價對象當作“狼”和“羊”,評價道:“這真是一頭兇惡、蠻不講理的狼啊!”“小羊說話多么溫和、有禮貌啊!”……從而激起孩子的情感波瀾,使學生始終處于課文傳達的氛圍中,巧妙地讓他們與文本親切對話。
“教有千法,讀為上策。”語文教學要回到朗讀,回到基本功。教師要做有心人,把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滋有味的朗讀中來,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奏響美妙的讀書樂章。讓學生愛朗讀,會朗讀,用瑯瑯的讀書聲叩開語文學習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