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雪飛
摘 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質,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通過開展相關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等方式,來促進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提高。文闡述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意義,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策略,即積極創新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學方式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意義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開展為培養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奠定了基礎,促進初中生更加健康地發展,初中階段正是塑造學生人格品質的重要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開設不僅是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最基本的法治,簡單地了解法律,認識法律,必要的時候使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注意方式方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社會的實際發展,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率。
二、解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1確立和落實能力目標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實際教學過程出發,確定相關的、基本的教學目標。同時要確定適合學生的能力目標,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確定知識和信息的收集,指導學生對各種知識和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分析,并且學會運用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另外,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注重生活化教育,將知識融入生活中,用生活中的案例對學生進行教育,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對學生開展教育,不斷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2積極創新教學模式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不應該局限于課堂,教師應該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將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相融合,引導學生聯系真實的生活場景,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對相關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在學習“讓友誼之樹常青”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讓學生在小組內談論自己的好朋友,如與好朋友之間發生過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后來又是怎樣處理的?通過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將教學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促使學生自然主動地投入知識點的學習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教學實際,將創新的教學模式應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充分體現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價值與意義。
3加強對多媒體的應用
傳統的理論化講解只會讓整個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所以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為此,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根據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教師以播放視頻或幻燈片的形式展現生動現實的畫面,使學生對感性材料產生興趣,從而集中注意力,主動參與課堂討論中。再者,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計一些游戲環節,在道德與法治授課中,借助多媒體設計限時搶答的環節,由此,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激發學生內心的探究意識,最終讓學生的思維高度參與教學當中。
4培養學生的情感觀念
若想切實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除了要促進學生對這一知識的掌握外,還應注重對學生情感觀念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法律意識,這樣才會使道德與法治教學落到實處。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情感教育,幫助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讓學生可以明確理解相關的道德標準及法律基礎,努力將學生培養成一名合格的當代公民。另外,教師應立足于道德與法治課的教材,對其內容進行細致、深入地梳理,而后將其與情感因素相結合,以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認知水平。例如,在學習“尊重他人”一課時,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學生能夠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知,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5聯系學生實際生活
生活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將道德與法治知識與生活進行緊密聯系,不但有助于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使初中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習中獲得巨大進步。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引導學生將道德與法治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認識到道德與法治知識在生活中的真正用途,使學生樂于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例如,在學習“關愛他人”一課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將生活中關愛他人的事情講述給大家聽。另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舉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實例,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于道德與法治學習之中。
6在實際教學中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點
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適當融入學生生活素材,結合學生的理解、興趣、愛好,以學生能接受的生活素材作為教學素材,提升學生對生活和教育聯系的理解。例如,在講解“人民當家做主”或“法律陪伴我們成長”等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前進行重點內容的梳理,讓學生剖析一些社會問題,列舉多種材料以加深學生的理解。此外,教學的知識點還需要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加入適當的知識點,讓生活化教學模式更完善。對于部分比較重要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適當地做出延伸,鍛煉學生理解和表達的能力。由此可見,豐富多彩的教學點能夠大大提升學生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各個知識點,進而提高學生的成績和學習效率。
7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踐性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實踐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對學生的個性、人格、品質等產生影響。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要求,按照教材提示,展開觀察、調查、實驗、探索等多種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對道德素材有深刻的價值分析和心理體驗,從而獲得道德認識、情感行為的發展,達到教學目的[3]。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一些拜訪先進人物、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會實踐調查、走進敬老院關愛老年人、街道清除小廣告等具有實踐性的活動。
結語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初中德育過程中的重要學科,針對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新時期必須要加強對教學模式的創新,對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改進,結合多媒體及新型教學模式,改善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氛圍,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青枝。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7(39):168.
[2]馬建梅。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速讀旬刊,20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