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廣立
[摘? ? 要]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面臨各種壓力和挑戰,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等負面情緒。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主要是社會地位不高、家長不理解、學生管理工作繁雜以及考評壓力大等。教師需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及時與家長溝通,改進學生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減輕職業倦怠感。
[關鍵詞]職業倦怠;教師管理;壓力
一、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
(一)教師社會地位不高
教師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一份神圣和值得尊敬的職業。但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教師職業在社會層面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教師的經濟收入不高直接影響教師的生活水平。教師的薪酬待遇相對固定,薪資上升空間有限。在無法完成一些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的情況下,教師的薪資還可能被克扣。相對于社會上的其他職業,教師每日的工作時間較長,其付出通常得不到相應的回報,這種情況容易導致教師對工作產生不滿情緒。教師需要滿足家長的需求,在面對家長時可能沒有受到合理的尊重。在經濟發達地區或者較高層次的學校中,很多學生家長有較高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經常以高姿態與教師對話,使教師更容易感受到挫敗感和無力感。
(二)家長對工作不理解
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非常迫切,可能會將這份焦慮轉移到教師身上,對教師的工作不理解,對教師的要求過高。家長對于自己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行為習慣沒有很好的判斷,并且也沒有付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和教育學生。部分家長認為,教師和學校應當全權負責孩子的教育問題,如果孩子成績沒有明顯提升或者學習上出現失誤,家長就可能會找教師“興師問罪”,習慣性指責教師而非反思自身問題。教師經常承受來自家長過高的期望,受到家長負面情緒的感染,也容易產生消極情緒。許多家長僅僅關注結果,無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付出的諸多努力,不認可教師的工作。在需要家長配合的學習內容方面,許多家長沒有盡到幫助孩子學習的責任,影響教師工作的推進。家長的認可是教師成就感的重要來源,家長的不理解會影響教師的積極性。
(三)學生管理工作繁雜
每個學生的成長背景和個人性格不同,對待學習的態度也不同。教師需要有效管理性格各異的學生,處理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在教學上幫助學生提高成績,還要針對性地解決學生之間的其他矛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兼顧課堂管理,對破壞紀律的學生予以提醒。教師需要遵守行為規范,不得采用過激的方式,但是部分學生屢教不改,不接受教師苦口婆心的勸導,教師會陷入束手無策的困境。學生容易產生叛逆心理,教師需要采用更加靈活的方式處理學生問題。教師需要時刻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防止因為教師批評或者同學矛盾而導致學生出現無法排解的心理問題。學生之間容易產生沖突,教師要秉承公平理念進行處理,防止矛盾激化。教師對于學生管理的范圍比較大,時間也比較長。無論是課堂上還是下課以后,學生有相關的問題,教師通常都會予以解答。繁雜的學生管理工作耗費教師大量時間精力,教師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修復自身所承受的壓力和負面情緒。
(四)教學考評壓力大
教師除了備課講課等常規工作之外,還需要參與職稱評選等活動。學校為了提升整體教學水平,通常會實行各種考評獎懲制度,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作為評價的標準。教師為了提升自身的價值,滿足學校要求,需要主動參與各種評選和交流活動。這些活動為教師的教學水平設置了評價標準,如果教師沒能在評選中拿到優秀的名次,則會被質疑教學水平和能力,讓教師產生自我懷疑和否定。對于教師的日常工作,學校和家長通常以最終成績來評判教師教學的好壞,實際上班級學生的成績還和學生的家庭教育以及學習基礎有關。教師背負最終成績的壓力,容易產生焦慮情緒。
二、教師職業倦怠的對策
(一)保持樂觀態度
教師在職業上的壓力是客觀存在的,教師應當采用各種方式,學會自我調節。首先要認可教師這份職業,認可自己的價值,認可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作用。對于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教師應該積極面對,努力尋找合適的解決方式,并非自我放棄。以樂觀的心態看待事物的發展,能夠減少對未來的焦慮感。教師可以適當學習心理學知識或者必要的時候進行心理咨詢,排解內心的壓力和負面情緒。教師可以培養個人的興趣愛好,在業余時間放松心情。與家人和朋友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感受工作和生活的快樂。積極向上的態度不僅有利于教師日常工作的展開,還有利于感染他人,營造更加溫馨和諧的氛圍。用樂觀趕走職業倦怠的陰霾,讓教師重拾信心。
(二)積極與家長溝通
家長對教師工作的不理解未必是有主觀惡意的。家長可能只是不了解教師的工作內容,不知道如何配合教師的工作。教師應當與家長保持溝通,分享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及時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對于無法短期內提升成績的學生,教師可以說明情況,鼓勵學生家長共同協助,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看到教師如此積極努力,并且切實為孩子著想,會產生感激,主動配合教師工作。對于部分家長唯成績論的錯誤觀念,教師可以予以引導和改正,讓家長看到孩子的努力,看到孩子身上其他的閃光點。家長轉變思維方式,能夠減少其加諸學生和教師身上的壓力。家長的理解和配合可以給教師支持和信心,讓教師能夠更加自由地運用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大多數的家長還是愿意傾聽和理解教師的建議的,教師應當積極溝通,與家長形成良好的互助關系。有家長積極配合,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的倦怠感和無力感會顯著減輕。
(三)改進學生管理方式
學生工作消耗教師的大量精力,容易造成倦怠感。學生管理涉及的內容比較多,教師可以制定詳細的管理規劃,總結學生工作經驗。教師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學生管理方面的心得,借鑒他人的優秀經驗。教師在學生管理的過程中,盡量克制自己的負面情緒,以更加樂觀有效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如果教師因為學生的言行不當而過于生氣,通過提高音量或者辱罵學生的方式發泄情緒,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自己保持情緒穩定。教師在對外輸出優質情緒價值的同時,也能夠治愈自己內心煩躁的情緒。教師要相信學生是可以引導和改變的,一次行為的失誤不代表學生永遠無法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教師要有寬容的胸懷和立志教育引導學生的信念感。
在學生管理過程中,充分發揮班干部和優秀學生的作用。以優秀學生為榜樣,宣傳努力上進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班干部和小組長也要發揮帶頭作用,對于出現不良行為的學生,班干部可以及時提醒,予以規范。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和監督能夠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教師也能夠相應地減少部分工作,達到精益管理的目的。教師還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可操作性的制度,強調班級紀律。有制度作為規范,學生能夠認識到哪些行為是值得提倡的,哪些行為是不合適的。用制度管人是比教師直接管理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一是可操作性強,事半功倍,其二是公平公開,具有合理性。雙管齊下,減少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遇到的煩惱。
(四)從容應對壓力
職業倦怠來自長期的壓力,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能夠更好地應對壓力。教師要堅定自己的職業理想,不斷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教學和管理水平。隨著科學技術和教學實踐的發展,越來越多新的教學工具、教學模式、教學理念開始出現,教師要及時汲取新的知識,善于運用新的教學資源,提升課堂的吸引力。在交流中反思自己教學存在的問題,參考別人的優秀案例。當教師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在個人層面提升時,就會產生更多的激情和動力,進而減少對于壓力的恐懼和焦慮。教學水平提高之后,教師在處理日常工作方面能夠更加從容不迫,游刃有余,自然會受到學生、家長和學校的認可。
學校應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從教學水平、教學內容、教學能力、教學態度等多方面評價教師。同時學校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多專業技能的培訓和職業規劃方面的指導。有了清晰的職業規劃,了解學校對于教師的需求和期待,可以讓教師找到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減少焦慮和迷茫。學校可以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師提供更優質的教學資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可以為狀態不佳的教師提供心理咨詢和疏導,讓教師及時從職業倦怠的情況中走出來。
參考文獻:
[1]孫曉露,周春燕.人崗匹配程度對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工作滿意度的中介和組織支持感知的調節[J].學前教育研究,2020(1).
[2]何維肖.教學正念與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及學生學習投入的關系[D].中山大學, 2020.
[3]朱彥霏.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的因素和對策簡析[J].教育研究,2019,2(5).
[4]張旭東,龐詩萍.中小幼教師職業倦怠對心理生活質量的影響:主觀幸福感與人生意義的中介作用[J].心理學探新,2020,40(1).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