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楨
[摘? ? 要]高中階段的音樂課程對提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音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們發現音樂中的美,并幫助學生感知、理解音樂美,從而提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由于音樂藝術的特殊性以及學生個人感知能力差異,高中階段的音樂教學存在著不少問題,所以音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們的實際問題,改進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本文主要從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高中音樂課堂開展美育教學的具體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音樂;美育;教學
高中階段的學生認知逐漸成熟,各方面的能力也在快速發展,而高中音樂作為一門會對學生審美能力產生較大影響的學科,教師必須要重視對學生音樂審美素養的培養。當學生擁有了較好的審美能力后,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也會隨之發展,從而成為更優秀的個體。由于部分音樂教師對美育的理解不深,他們的教學方式會影響學生的音樂學習,導致學生出現認知偏差。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感受音樂的美好,高中音樂教師需要找到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
一、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過分注重智育,忽略美育
部分音樂教師也存在不考慮課堂的實際情況,教學方式單一枯燥,這樣的情況不利于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導致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下降。同時在教學時也忽略了對學生的審美教育,使學生在掌握音樂相關知識,卻并不懂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去鑒賞優秀的音樂作品。長此以往,學生始終無法理解音樂美,從而難以提升學生感知美、理解美的能力,影響學生創造力的發展,使學生無法較好地形成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念。
(二)忽略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學生對音樂理解不深
一些音樂教師在讓學生欣賞作品時,往往只會讓學生簡單地反復聆聽,增加對作品的熟悉感。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只熟悉作品的旋律,理解其實并不多。
即使學生將同一首音樂作品聽了很多次,也很難真正學會這首作品,更無法在作品積累中提升自己的審美經驗。很多學生即使唱會了某首歌曲,也很難真正把握其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內涵。過于簡淺的學習只會讓學生對音樂課程產生誤解,從而輕視音樂課上對于內容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很難通過音樂學習提升個人能力,對學習音樂失去信心。
二、高中音樂課堂開展美育教學的重要性
美育教學將影響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甚至導致學生形成不健全的審美價值觀,因此加強美育教學非常重要。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性的學科,它能夠較好地引導學生學習音樂,提升鑒賞能力,從而更好地發現美、理解美。如果學生缺乏一定的審美能力,那么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將無法較好地發現生活中的美,出現一定的認知缺陷。
在高中音樂課堂上開展美育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美,還能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提升理解、鑒賞能力,增加審美體驗。這樣學生既能感受音樂的魅力,又能鍛煉自身發現美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感受人生的美好。當學生擁有較好的審美能力之后,他們的生活品質也隨之而提升,生活體驗感也會更好。
長期處于如此好的狀態,學生會對未來更有信心,面對人生的挫折也不會輕易放棄。發現美會讓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生活,從而保持良好的心態,相對而言,其個人的能力也會發展更快,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三、高中音樂課堂開展美育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以學生喜愛的音樂作品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部分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于音樂缺乏興趣,所以在開展音樂教學前,音樂教師可以先和學生積極討論,了解他們現在喜歡的音樂作品,然后用學生喜愛、熟悉的音樂作品導入,讓學生對音樂課堂產生興趣。學生雖然不了解音樂流派,但都有喜歡或熟悉的音樂作品,用這些作品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讓他們開始關注音樂課堂。學生喜歡的音樂作品中也包含許多優秀作品,通過這些音樂作品的學習和理解,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去探尋音樂作品背后的意義,從而真正理解這些音樂作品。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喜好,讓學生自行查閱某個音樂作品的相關信息,然后將學生的興趣由作品本身引入作品背后的音樂知識學習中。這樣,學生便能高效率地學習、理解音樂作品,從而更好地掌握相應的音樂知識,并在這一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理解、鑒賞能力,開始逐步從多方面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
當學生收獲了學習音樂的樂趣后,他們便會主動學習音樂知識,從而鍛煉自身的學習能力。這樣主動地學習也會讓他們打開更廣闊的音樂天地,從而更好地感受音樂的美。無論是音樂課堂的教學,還是音樂作品的鑒賞,對于學生而言都不再是繁重的學習任務,而是享受美的樂趣。
(二)豐富教學方式,讓學生多角度感受美
除了引入學生喜愛、熟悉的音樂作品之外,音樂教師還可以豐富教學方式,讓學生從多角度去感受音樂美。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觀看音樂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從視覺角度去直觀感受。當學生看到音樂與舞蹈融合,呈現出更完美的形態時,他們也能從更多的角度去感悟音樂美,從而對音樂學習產生興趣。結合視頻進行教學,不僅能讓學生更有學習音樂的興趣,還會讓學生從視覺、聽覺等多個角度去感受、欣賞音樂美,提升學生認識美、感受美的能力。
視頻的畫面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和意蘊。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人生經驗不夠,在理解音樂作品情感時,會出現無法感知深層含義的問題,從而無法在情感上體會美在何處,但如果有了一定的畫面,他們則能夠通過視頻中一些富有藝術感的畫面,感受人物的動作、情感。學生的理解能力也能逐漸提高,等到學生對音樂有了一定的興趣和了解后,再學習古典音樂、民族民間音樂時也會更加輕松,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也會更高。
(三)深入探討,加深學生理解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音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深入探討,加深學生的理解。比如,在學習關于民歌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民歌的理解,說一說自己能知道的民歌曲目。學生大都接觸過一些民歌,他們對民歌都會有自己的看法。談論這一話題時,學生會有極大的熱情,并能積極主動地和教師、同學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民歌內容。當學生的情緒被調動之后,再為學生播放《澧水船夫號子》《沂蒙山小調》等氣勢宏大,曲調悠揚的民歌作品,他們就會更有代入感,情感也會更加飽滿。
通過正確的表達,學生會流露出更多的自然情感,因而在歌唱時也會帶入較多的個人情感,這樣的演唱就不再是單純地歌唱了,而是來自學生心底的那份情感的抒發。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能夠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之美,從而增加他們的情感體驗。此外,學生在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之后,他們的審美能力也會逐步提升,從而對美有了更好地感悟,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審美價值觀。通過對作品的深入探討,音樂教師也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鑒賞作品之美,從而培養學生理解美的能力,加強音樂課堂的美育。
(四)增加小組合作活動,嘗試旋律創作
音樂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發現美、理解美的能力,還要注重提升學生創造美的能力,音樂教師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活動,讓學生嘗試旋律的創作。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創作,教師可以選定主題,引導學生理解這一主題,并結合自己的理解與小組共同循序漸進地完成一段旋律或節奏的創作。比如,以“成長”為主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理解的成長是怎樣的,用音樂要如何表達成長的過程。學生個體的差異會讓他們對成長的理解產生不同的觀念,因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分組,然后互相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一次新的嘗試。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能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又能打開一個新的音樂世界,而且小組的合作也能提升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得到綜合全面的發展。
同時旋律的創作能夠讓學生從音樂的欣賞者直接轉變為音樂的參與者,學習音樂的興趣也會更加濃烈。特別是當自己的旋律創作得到一定的肯定后,會進一步促進他們對音樂學習、創作產生更大的興趣,從而鍛煉他們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因此在鑒賞學生創作旋律時,教師要積極肯定學生的優秀之處,并鼓勵學生改進不足。學生的創作能力得到提升后,他們發現美、鑒賞美的能力也會同步得到發展,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價值取向。
通過高中音樂課堂的學習,學生能感受音樂的音律美,從而使他們對音律美產生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在音樂課堂上引入流行音樂和視頻材料,音樂教師能夠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探索音樂作品的美,提升學生發現美的能力。同時加強對歌曲主題的深入探討以及旋律的創作,也能鍛煉學生理解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在引入美育教學后,音樂教師也能更好地利用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使學生在不斷的發展中形成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胡周媛.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審美教育——以琵琶曲《云想·花想》為例[J].新課程導學,2021(26):70-72.
[2]段素娥.讓音樂學以致用,讓美育真的發生——對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思考[J].求知導刊,2021(27):62-63.
[3]徐靜.音樂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和美育的滲透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22):55-56.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