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丹峰
2021年12月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給團結報社發來賀信,對團結報創刊65周年表示熱烈祝賀,對創刊以來取得的突出成績、作出的積極貢獻給予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從1956年創刊至今,團結報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伴隨著我國多黨合作事業不斷發展而發展,在中國新聞報業史上留下了獨特印記,成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發展完善的同行者、見證者和書寫者。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團結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媒體融合重要論述精神,抓住時代契機,順應融合趨勢,堅持移動優先,在多媒體建設、全媒體布局、融媒體發展的實踐中,探索了一條彰顯特色的融合發展轉型之路。
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主席發表《論十大關系》重要講話,正式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同一天,由民革中央創辦的機關報團結報應時而生,成為宣傳愛國統一戰線的喉舌和反映民革黨員自我教育成效的窗口。回顧66年的歷史,團結報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一是在探索中起步。民革主要創始人、民革中央首任主席李濟深非常重視辦報,民革成立后不久就開始著手建立民革的宣傳機構與載體,并把辦報當作政治任務,曾與由上海遷港的《文匯報》合作,以該報為民革中央機關報。1949年民革中央北遷后,于1956年4月創辦團結報,確立高揚愛國主義旋律的編輯方針,把宣傳愛國統一戰線、報道祖國統一工作作為重點。
二是在恢復中發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共中央先后頒發重要文件,多黨合作朝著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方向不斷發展,煥發新的生機。借助統一戰線和報業恢復發展的有利契機,團結報也迎來新的發展春天,積極宣傳統一戰線理論方針政策和各民主黨派積極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經驗, “以統為先、以史見長、以文取勝”的辦報特色不斷彰顯。
三是在改革中前行。進入新世紀,團結報爭取大力支持、改革管理體制、提升辦報質量,各項事業穩步發展。聚焦統一戰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建言獻策的履職實踐進行及時、全面報道,成為宣傳愛國統一戰線及多黨合作制度的重要輿論陣地。2006年團結報創刊50周年之際,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賀信中稱贊團結報發揮了“統戰類傳媒主流報刊”作用。
四是在融合中創新。在2012年3月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由民革中央牽頭,八個民主黨派中央提交的聯合提案《關于促進〈團結報〉加快發展的幾點建議》,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承辦落實,拉開了媒體融合的序幕。報社制定規劃、明確思路,搭建平臺、創新載體,構建了團結報、團結網、法人微信微博、多媒體閱報屏、短視頻平臺、移動客戶端等“六位一體”發展格局, “多黨合作制度宣傳融媒體平臺建設”項目得到中共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產業專項資金支持,融合發展成果豐碩。
2014年以來,團結報自建微信公眾號3個,形成法人微信、文史微信與特色微信協同發展的運營模式,粉絲總人數突破十萬,堅持每日更新、注重各具特色,原創稿件數量、質量不斷提升,涌現出一批閱讀量高、叫好又叫座的“爆款”產品。入住學習強國、人民號、央視頻、今日頭條等移動媒體平臺19家。團結網經過數次改版升級,頻道設置更加優化、內容更新更加及時,發揮民主黨派新聞源、多黨合作信息匯平臺功能。200余臺多媒體閱報屏覆蓋全國30個省80多個地市的民主黨派大樓和重要場館,在全國政協、各民主黨派中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共中央統戰部培訓中心等落地,成為媒體深度融合的鮮明標識、擴大黨派社會影響的有效途徑、展示多黨合作成果的創新載體。在融合過程中注重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將優質內容轉化為符合不同渠道傳播特點的新聞產品,最大限度提升傳播效果。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開展的特別報道,發揮渠道載體優勢,全方位、多視角傳播民主黨派成員的好聲音,《兩會VLOG|馮鞏委員:重視發揮自媒體“四兩撥千斤”作用》微視頻等得到中共中央網信辦的重點關注和推薦。報紙深度報道、網站專題匯聚、微信實時推送、閱報屏精準投放、移動端多點發力已經成為融合傳播常態。2021年10月,團結報及其法人微信“團結報團結網”、法人微博“團結報團結網”全部入選國家網信辦認定的互聯網新聞信息稿源單位。
在推動媒體融合過程中,團結報始終堅持以內容建設為根本,深化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保證數量和提升質量上下功夫,用情、用力、用心制作了一批有品質、有品位,體現統戰特色、彰顯時代價值的融合報道,受到認可和好評。
在重大主題宣傳報道中,團結報把融合思維貫穿策劃、采訪、制作、傳播全過程,運用圖解、VR、H5、短視頻、Vlog等方式制作的《全國人大代表與重慶法院“親密接觸”》《90秒速覽民革十三屆三中全會》《民革中央原主席何魯麗:我們要堅定不移擁護黨、跟黨走》《民革中央原主席周鐵農:煌煌偉業開新紀熠熠光輝照遠程》等作品,既體現統戰系統和民主黨派特色,又具有融合傳播特點,得到中共中央統戰部、最高人民法院、各民主黨派中央的稱贊,多次得到中宣部新聞局《新聞閱評》閱評和中國記協、中國行業報協會的充分肯定,認為“站位高、視野寬、特色足,聚焦重要講話,迅速策劃評論,強化引導,有關報道刷爆行業人朋圈”。
2021年,團結報把慶祝中共百年華誕作為貫穿全年的重點報道主線,高起點謀劃、高目標引領、高效率落實,以“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為主題,先后推出主題專版79個,開設“堅定不移跟黨走” “中共領導人與黨派人士交往故事”等16個欄目, 及時刊發民主黨派中央領導署名文章, 策劃推出民主黨派暢談“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等重磅系列報道。團結網推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民主黨派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等網絡專題,聯合各民主黨派中央宣傳部發起“堅定不移跟黨走”微視頻征集,生動講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光輝發展歷程故事,講好廣大民主黨派成員在黨的領導下攜手同心、共創偉業故事,營造共慶百年華誕、共創同心偉業的濃厚輿論氛圍。
中共十八大以來,團結報編輯、記者19人分別獲得國家級獎勵7項,省部級獎勵46項。2021年,團結報社新聞部榮獲“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貢獻評選表彰”先進集體,也是100個先進集體中唯一一家新聞單位。這些成績的取得,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有關部門對民主黨派新聞輿論的高度重視,也是對團結報把牢政治方向、堅守輿論導向、提高報道質量的充分肯定。
在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過程中,團結報緊盯技術前沿,瞄準發展趨勢,加強對新聞傳播領域有關新技術的研究與運用,勇于創新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增強內生動力,為傳統媒體加快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實保障。
2013年11月開始,團結報啟動新聞采編系統升級、數字媒體和歷年報紙數據庫建設,具備國內報業一流的全媒體采編功能和運行水平,為全媒體建設的整體推進奠定基礎。2018年組織實施以多黨合作制度宣傳融媒體平臺建設為核心的融媒體發展四年規劃。2019年率先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團結信息服務,經多次升級改進,功能日益完善,訂戶逐年增加,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先后榮獲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入選中國報業媒體融合項目優秀案例和全國新聞出版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2020年完成融媒體一體化平臺建設,融媒指揮系統及大數據分析系統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采編業務實現“一塊大屏一體統籌,多線并行全景呈現”,為深度融合提供技術支撐。采用分布式深度采集技術對民主黨派中央和省級組織、市級組織的千余個微信公眾號進行智能檢索,對民主黨派新聞的傳播情況進行追蹤分析,推出“傳播大數據”和“熱文大數據”等數據排行和“數說民主黨派微信傳播這一年”系列數據產品,形成民主黨派新聞宣傳的矩陣傳播和規模效應,打造新聞宣傳主陣地、輿論引導主渠道。
近年來,團結報建立健全了以黨組織為核心的意識形態責任制落實機制,完善了以編委會為主導的新聞策劃生產機制、以優秀采編人員為骨干的項目小組工作機制、以傳播效果為導向的績效考核機制等,激發全員參與融合、推動融合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編委會的統籌協調作用,完善采編部門策劃會、編前會制度,加強對記者站建設的指導和管理,為融合報道提供制度保證。以項目制運行方式組建采購小組、微信報道小組、多媒體閱報屏運維小組推動融合發展,把履行部門職責與發揮項目優勢有機結合,提升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健全完善適應融合發展需要的《團結報社主要職責、內設機構、人員編制規定》,優化部門職能,科學設置崗位,為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提供了堅實制度保障。制定實施《報社專業技術職稱聘用工作實施辦法》,對職稱聘用進一步規范,提升隊伍管理規范化。成立全資公司承擔新媒體中心和法人企業雙重職責,協助報社開展全媒體運行維護、人力資源開發和市場資源拓展等工作。
報運和國運相伴,團結與希望共生。站在新起點,團結報將毫不動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記辦報初心、不忘合作初心、堅守團結初心,把66年積累的資源優勢、鮮明特色融入到新時代智媒體建設發展之中,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彰顯統戰主流媒體時代價值,奮力譜寫多黨合作新聞宣傳事業新篇章。